【精品课件】语文《乘着音乐的翅膀》精美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208637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件】语文《乘着音乐的翅膀》精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品课件】语文《乘着音乐的翅膀》精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品课件】语文《乘着音乐的翅膀》精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品课件】语文《乘着音乐的翅膀》精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品课件】语文《乘着音乐的翅膀》精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件】语文《乘着音乐的翅膀》精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件】语文《乘着音乐的翅膀》精美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着音乐的翅膀乘着音乐的翅膀什么是音乐?说说你对音乐的理 解或音乐的作用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任何一人只要经过音乐圣 手拂过,就会感到春风拂面,情思悠悠。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 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 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 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 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 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 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 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 雏形。 中国音乐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中国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包括从夏、商、西

2、周到春秋、战国、秦汉。这一时期 为中国音乐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最具有代表性意 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中国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包 括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中国音乐在这一时期发 生显著变化,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新乐风。一方面世界 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中国音 乐也开始走向了世界化。中国音乐的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包 括辽、宋、金、明、清。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与普通的 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呈现出世俗性和社会性的 特点。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聂耳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云

3、南玉溪人, 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 学习 作曲。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后 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 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 开矿歌、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 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 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1935年,写下了

4、梅娘 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 的义勇军进行曲。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 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 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 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 (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他的 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 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感人的乐曲

5、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不管你什么年龄, 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 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恋。想一想,哪一首 歌最让你念念不忘,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通,但 音乐在哪里响起,那里的人们就可以共同起舞。而生动的 解说,可以加深我们对音乐的理解。请你想想自己最喜爱 哪一张音乐光盘、哪一位歌手、哪一个作曲家、哪一首曲子或哪一支歌,来介绍下。 音乐故事1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 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 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 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 之心 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 知

6、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 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 ,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 。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 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 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 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 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 己。 音乐故事2l余音绕梁 l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 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有一年,韩国突然 发起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 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纷纷跑命。韩娥在 乡亲帮助下幸免于难,投奔齐国。途中盘缠 用尽,唯

7、有卖唱为生。她一路走一路唱,歌 声的美妙动人,可谓登峰造极。她人走了, 大家还是觉得她仍在自己身旁,歌声仍旧回 旋在屋梁之间,久久不散。“余音绕梁,三日 不绝”的成语,就源于此。 l 韩娥来到齐国雍门的地方,天已黑了,饥 饿和疲劳折磨着她,遂向客店走去,准备投宿 。谁知一踏进店门就被掌柜连骂带推赶出门外 。这时候,韩娥深切地感受到父老乡亲的苦难 和眼前所受的屈辱,把心中的激情化作了一曲 人间最哀怨凄楚的歌声。歌声向雍门四面八方 飘去,一时间山风停啸,河水停流,行者止步 ,泣天动地。以致韩娥走后,雍门男女老少仍 然沉入愁海之中,昼不能吃,夜不能眠,天天 如此。于是百姓选派一青年作代表,催马扬鞭

8、追上韩娥,恳请她返回雍门。途中,百姓夹道 相迎,盛情款待。韩娥感受到百姓亲如家人的 深情,化悲为喜,唱起了欢乐的歌,歌声又立 即传遍千家万户。于是大家愁云消散,高歌欢 舞,把雍门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音乐故事3 l阳关三叠 l阳关三叠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维诗送元二 使安西为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 阳关”、“谓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 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 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 l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仅宋 时就有三种,苏轼曾说他本人就听过两种。现存 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

9、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 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 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 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 分吻合。 音乐故事4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 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 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 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 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 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 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 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 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 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 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

10、了 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 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 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 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 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 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 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 ,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 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 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 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 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 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 ,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 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

11、王继 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 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 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 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 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 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 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 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 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 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 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 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 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 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 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 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 考验

12、。 音乐故事5 n阳春白雪 n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 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 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 ,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 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 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 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 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 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 ,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 ,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音乐故事5n下里巴人 n 战国时代流传于巴、楚交汇之地的 下里巴人,应该是周武王

13、伐纣时巴人乐 歌的历史延续与自然演进。关于下里巴 人的记载始见于宋玉的对楚王问:“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 ,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 、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 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 数十人。” n 中国流传的“下里巴人”的成语故 事,讲的就是2000多年前战国时 ,有客人在楚国郢都唱巴人歌曲, 一曲“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 数千人”。这可以说是有史记载的 世界上最早最有名的“流行歌曲”了 。巴部族以白虎为图腾,以部落首 领廪君(传说是白虎的化身)为祖 ,勇猛且善歌舞。公元前1000多 年前,武王伐纣,联合八百诸侯, 其中“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 n 战国时期流

14、传于巴、楚民间的下 里巴人,便是由古代人传承下来的 原始乐歌,巴人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 的民族,其历史可上溯至夏禹时代。 n 宋玉将当时(楚王即楚襄王,其年 代在公元前3世纪)楚地传唱的歌曲分 作三类:一类之下里巴人相当于 现代的通俗歌曲;二类之阳阿、 薤露比较通俗;三类之阳春、 白雪为高雅歌曲。 音乐故事5 n对牛弹琴 n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 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 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n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 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 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

15、仪一 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 高雅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 仍然低头一个劲地吃草。 n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 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 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 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 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 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 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 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 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自己查询下列成语故事 钟鸣鼎食 郑卫之音 四面楚歌焚琴煮鹤 关于音乐的名言 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 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 维克多雨果)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雨果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 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 海顿) 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 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 ( 爱迪生 )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 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门德尔松 对我来说,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 。 舒曼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 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海顿 音乐常使死亡迟延。 伊索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