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复习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208257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商品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商品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商品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商品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复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水果湖高中 魏奎商品第一节主要考点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判断:下列属于商品的是:2、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2/3,剩下1/3就送给了他的亲戚。3、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4、收到朋友送来的生日蛋糕。 5、商店中尚未销售出去的产品。商品必备的 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物 品劳动产品商品加工换 交一、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比较表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比较表比较商 品其他劳动产品区 别联 系1.商品用于交换1.不用于交换2.商品有价值2.没有价值3.商

2、品是个历史范畴3.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 一个永恒的范畴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比较区 别联 系商 品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1.商品是劳动产品1.不是劳动产品2.商品用于交换2.不用于交换(特殊 情况除外) 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3.物品是个永恒的范畴二者都有使用价值二、商品经济的产生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商品经济就是商品经济就是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和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的总和。的总和。没有商品交换偶然的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没有剩余产品、共同劳动第一次分工、剩余产品第二次分工、私有

3、制商品和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对方的产品。需要交换(一般基础)要得到对方的产品,不能无偿,只能自愿互利。可能交换(现实基础)说练就说练就 练练1 1、下列物品属于商品的有:、下列物品属于商品的有:农民交售的公粮农民交售的公粮 农民自食的口粮农民自食的口粮 自来水自来水 待出售的文具待出售的文具 农民缴给地主的实物地租(农民缴给地主的实物地租( )A.A. B. B. C. C. D. D.A A能同别的产品交换能同别的产品交换 的产品就是商品。的产品就是商品。 马克思马克思2 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商

4、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 ( ) A.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制 B.B.社会分工社会分工 C.C.私有制私有制 D.D.商品交换商品交换B B3 3、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 A出现了私有制出现了私有制 B B出现了社会分工出现了社会分工 C C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D D出现了手工业出现了手工业C C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 。那么,不同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够互相交换呢?都 是 劳 动 产 品都耗费了人的脑力和体力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 值1把斧子=15kg大米想一想 ?人们购买

5、商品的目的是什么?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凡是商品都有价值,那么商品的价值能不能自我表现呢?1把斧子 = 15kg大米交换价值 价 值表现形式基 础( 注意:只能是等号右边的商品是等号左边的交换价值 )三、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区别别 商品的使用价值值商品的价值值定义义体现现 关系是否 特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自然属性,反映的 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 属性,反映的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用价值不是商品 的特有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 的,本质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统一性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

6、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 也就不能成为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 的东西不是商品。 对立性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生产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而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 值。1、下列各项描述使用价值的是: (1)服装的款式、质量 (2)菜肴的色、香、味 (3)电视机的售价 (4)轿车美观耐用 A、(1)(2)(3) B、(2)(3)(4) C、(1)(2)(4) D、(1)(3)(4)2、(2005年广东政治试卷第9题)不同商品之所

7、以 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C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D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3、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 A、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B、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C、既没有使用价值,又没有价值 D、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下列没能反 映出来的是: A、物美价廉 B、货真价实 C、经久耐用 D、优质优价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有价值。 (2)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 (3)有价值的东西必有使用价值。 (4)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A、(1)(3) B、(2)(3) C、

8、(2)(4) D、(3)(4)6、价值是商品的:(1)本质属性 (2)共有属性(3)特有属性 (4)自然属性 (5)社会属性四、商品的价值量1、概念: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非个别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 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 的劳动时间。4、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的大小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单单位商品 耗费费的劳劳 动时间动时间单单位时间时间 生产产商品 数量社会必要 劳动时劳动时 间间单单位商 品的价 值值量单单位时时 间间生产产 商品价值值 总总量 现现在社会 劳动劳动 生

9、产产 率12分钟钟/ 支2元/支10元/小时10支/小时12分钟/支2元/支20元/小时减少10支/小时 6分钟/支1元/支10元/小时减少减少减少不变不变不变增多增多增多商品价值量的变化5支/小时12分钟/支6分钟/支个别劳动 生产率提 高1倍社会劳动 生产率提 高1倍6分钟/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反比无关正比无关无关 无关反比正比反比反比1、生产一辆摩托车,甲厂耗费4小时,乙厂耗费6小时, 从 价值量的角度看: A、甲厂的摩托车价值量大 B、乙厂的摩托车价值量大 C、两厂的摩托车价值量相等 D、两厂摩托车价值量难以比较2、(2005

10、年广东大综合卷第13题)13假如生产一双 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 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它生产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人 是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3、(2005年文综全国卷, 黑龙江、吉林、广西各省考卷第31题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 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 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 ,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 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

11、 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 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回答 31巧获蟾衣致富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 A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B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技术和诀窍可以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最就越小B4、(2005年上海政治试卷第15题)15“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常被用来 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 费品,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B大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D商品市场日益繁荣A说练就练简答题1.商

12、品生产者要想取得较好的效益,必须重视以下三个 条件:使产品适销对路;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 劳动生产率。为什么? 答案要点(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是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统一体。(2)只有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商品交换才能顺利进 行,实现商品的价值。(3)只有保证商品的质量,才能顺利让渡出使用价值 ,实现商品的价值。(4)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才能低于社 会必要时间,交换时仍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 值量为基础进行交换,有利于获得更多利润从商品价值量变化过程的分析中 ,我们能到什么启示? 商品生产者在内在的获利动机和外在的竞争 压力下,必须不断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 别劳动生产率,否则,就会被淘汰,这就要不 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 数量增多,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所以,提高 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 步的根本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