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120754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河南省周口市河南省周口市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4848 分)分)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

2、先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2、司马迁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漕渠 D.白渠3、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A.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B.严格市场的管理C.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 D.草市已经出现4、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之后,秉性端正、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政府改

3、变重农抑商政策 B.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C.明代商人更注重道德修养 D.传统观念受到社经济变动的冲击5、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6、1603 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一谚语反映了当时的西班牙A.世界中心地位确立 B.

4、出现了“商业革命”- 2 -C.出现了“价格革命” D.物产资源十分丰富7、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 年,英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于是,一次次预定日期和远洋航线的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这反映了A.交通运输业因专利技术迅速发展 B.跨越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已开通C.英国将成为海上强国和殖民霸主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8、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

5、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B.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C.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D.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9、下列是关于近代中国上海外贸状况的统计表,这种现象反映出年份进口额鸦片棉布棉纱1850 年390.8 万元543461870 年6457.4 万元34506A.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B.小农经济加速解体C.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D.传统手工业已消失10、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重要业,其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A.近代企业制度在洋务民用企业中有所显现B.近代民族资

6、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C.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资本D.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11、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C.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D.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2、1938 至 1940 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 3 -104 家、90 家、10 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A.平衡了地区间发展差异 B.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C.为持

7、久抗战提供了保障 D.避免了时局造就的破产命运13、1964 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 15 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 20世纪 50 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C.放弃“左倾”错误路线 D.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14、歌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以上歌词最可能选自A.我生在 197

8、8 B. Again 1977 C.恋曲 1990 D.相约 199815、1979 年 7 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 年 3 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改变反映了A.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B.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C.突破了计划经济束缚 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16、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中现象表明A.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B.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C.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D

9、.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17、中国青年报(2008)11 月 15 日报道: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上网成瘾列为一种临床精神疾病的国家,并计划率先向世界卫组织申请登记。这主要说明A.信息技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失去活力B.网络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C.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造成传统产业的衰落D.沉迷于网络会给人们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18、1933 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 1941 年为止,共计招募了 250 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 740 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 4 -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

10、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B.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C.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D.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19、二战后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障立法;密特朗上台后,又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这说明法国A.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国有制为主体 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20、1932 年大约有 2 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 3 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工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A.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 B.抓住了经

11、济建设的机遇C.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D.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21、俄罗斯晨报报道,20 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调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 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A.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B.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C.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 D.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22、20 世纪 90 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提供贷款的机构应该是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盟23、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

12、中称“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A.欧盟是以尊重各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十分艰难曲折D.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5 -24、美国学者发布了(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显示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 Phone,就独占其中 58.5的利润,非中国劳工占去 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 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 1.8,欧洲获得 1.8,日本和

13、中国台湾各获得0.5。这种现象A.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加速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C.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国际间分工第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5252 分)分)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5 题 18 分,第 26 题 16 分,第 27 题 18 分,共 52 分。25、(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

14、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阅读材料一中的地图,概括指出古代农业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8 分)(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8 分)综合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经济的哪些特征?(2 分)- 6 -26、(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前半期的 20 多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 多家,投资额约 460.5 万元,

15、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 家,投资额约 261 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 721.5 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患。1935 年 12 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