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消防系统培训课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205857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8.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消防系统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隧道消防系统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隧道消防系统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隧道消防系统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隧道消防系统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消防系统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消防系统培训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国内隧道消防的现状 隧道消防的设计 隧道火灾的主要特点 实例说明 隧道救援及安全对策 消防标志 总结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的意义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长隧道及特长隧道不 断增多,隧道自身的结构特点和隧道安全管理已成为 新的研究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 事业步入了一个历史上空前发展的时期,已建高速公 路里程的不断增加,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长隧道及 特长隧道不断增多,如何安全管理好高速公路隧道, 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一问题 已摆在了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者面前。下一页返回目录3国内隧道消防的现状目前,我国公路隧道修筑技术已有长足的发展,对围岩 动态量测反馈

2、分析技术,组合式通风技术,运营交通简易监 控技术,新型防水、排水、堵水技术,围岩稳定技术,支护 及衬砌结构技术等都有许多成功实例,其中大部分成果已处 于国内领先水平,还有一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一页返回目录4高速公路隧道,其墙面,地面和顶部装修,都采用防火 涂料。在隧道内严禁放置可燃性的广告牌或宣传牌。隧道里 可燃物质越多,火灾危险就越大。而且发生火灾之后,产生 的热量越高,烟雾毒气越浓,持续延烧的时间越长。隧道消防的设计下一页返回目录5长度超过一公里的隧 道出入口均设置火灾报警 装置CO/VI测试仪。 该装置为隧道内一氧化碳 和能见度的检测仪器。在 隧道内每隔150m设置一个 摄像头,

3、在隧道出入口处 ,放置电视监控装置,昼 夜监视隧道内车辆运动状 况。万一隧道内发生火灾 ,洞外情报板显示出事故 现场情况。隧道消防的设计下一页返回目录6隧道消防的设计对于穿行隧道的车辆,严 禁装运易燃易爆危险品。如确 属必须穿行,则应向相关部门 事先提出申请,作出特殊调度 安排。长度超过一公里的隧道, 在出入口附近,均备有消防蓄 水池,用来提供隧道内消防供 水。隧道内安装消防栓和轻水 泡沫灭火系统,其他短隧道内 均配置消火栓。下一页返回目录7隧道消防的设计长度超过一公里的隧道,均 安装通风设备和排烟设备。当区 间隧道发生火灾时,应能背着乘 客疏散方向排烟;迎着乘客疏散 方向送新风。必要时,可采

4、用纵 向通风控制隧道中的烟雾。长度超过一公里的隧道,隧 道内设有人行、车行横洞。如果 发生不可预见的情况时,可使隧 道内乘客安全疏散。下一页返回目录8隧道火灾的主要特点(1)烟雾积量大、扩散快。由于受到隧道结构的约制, 隧道内空气中氧含量与洞外比相对较低,隧道内发生火灾后 ,会产生大量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如:一氧化碳),形成的 浓烟迅速扩散,烟的扩散使能见度降低,并且在蔓延的浓烟 中夹杂的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有强烈毒性的可燃气体, 危害性极大。下一页返回目录9隧道火灾的主要特点(2)隧道火灾发生具有随机性。隧道为不动的结构物,而 作为通行隧道的车辆而言,具有多样化和随机变化的特点,因 此受外因

5、的影响隧道火灾有不可预见性,致使其具有随机发生 的特点。(3)道路堵塞重,不利救援。隧道长、路面窄,车辆流动 大,发生火灾时,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难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 行交通管制,堵塞车辆难以及时疏散,极易造成堵塞,可燃物 多,火势顺车蔓延,易形成连体火灾燃烧的惨痛局面。下一页返回目录10隧道火灾的主要特点(4)火势发展快,不易控制。隧道本身是一个狭长的通 道,隧道内发生的火灾多数情况下都会受到纵向风的影响, 当然火势的发展速度也受车辆着火部位、燃烧物质等众多因 素的共同作用,从我们曾处置的隧道火灾来分析,隧道火灾 火势发展快,如果在初起阶段未能采取很好的措施扑救,火 灾会迅速发展至猛烈阶段,酿

6、成大火扑救困难。下一页返回目录11实例说明下面就以怀新高速龙马田隧道群事故为例,对隧道群的 突发情况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自2008年6月13日,怀新高速新晃隧道管理所成立以来 ,截止2009年10月20日,龙马田隧道群共发生事故32起,其 中追尾事故6起,翻车事故12起,由爆胎、雨天车轮打滑引 起冲撞水泥盖板事故14起。下一页返回目录12实例说明(1)。事故的主要特点:1.从发生事故的地点分析:往怀化方向的7起,占总数 的22,往新晃方向25起占总数的78;2.从发生事故的时间分析,夜晚发生15起,占46,白 天17起,占54;3.从发生事故时的天气分析:雨天发生事故14起,占总 数的43,晴

7、天发生18起,占总数的57;4.从交通工具分析,发生事故车辆共有44辆,大客车发 生事故10起,占总数的23;货车发生事故27辆,占总数的 61;小车发生事故7辆,占总数16;5.从事故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翻车事故100造成 隧道堵车,导致车辆长时间滞留,多车连环追尾会造成隧道 堵车,单方冲撞隧道墙壁或者水泥盖板一般不影响道路通行 。下一页返回目录13实例说明(2)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高速公路在实行计重收费前货车超限超载严重,主要体 现在货车事故上。部分驾驶人员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在行车中盲目自信或心存侥幸,超速行驶,特别体现在小车 追尾事故。2.雨天隧道湿滑是造成小型汽车事故多

8、发的重要原因。3.据统计在隧道里以及辖区其他路段事故车辆超速行驶, 导致翻车。4.在路面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及时撤离现场且未设置危险 警告标志,后方来车车速过快,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引发二次 交通事故。下一页返回目录14隧道救援及安全对策高速隧道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包括消防、监控,长隧道 往往在其附近形成隧道群,例如龙马田隧道群,其分布着 长短6座隧道,分别分金石隧道、庙山隧道、炉坪隧道、界 牌坳隧道、长弯冲隧道、龙马田隧道,其中龙马田与庙山 为长隧道,隧道管理部门应扩展其功能,发挥专业优势, 承担隧道群的管理任务。1、日常管理:隧道日常巡逻、监控设备维护、电力设 施的维护、故障车辆的前期安全布控、

9、清理路面障碍物以 及防盗功能。采取实时监控手段,在管理所内部设立监控 室。日常监督由监控室承担。2、突发事件处理:当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监控室应通 知交警、消防、路政等有关部门进行封闭道路、指挥车辆 、反馈情况、调整灯光、情报板变化、信号灯变化等措施 。下一页返回目录15隧道救援及安全对策A、交通事故(1)当接到报警时,监 控室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隧 道所消防员应及时赶到事发地 点进行现场查看,并对发生事 故的隧道进行布控,对事故的 性质,地点、人员伤亡在第一 时间反馈。(2)在接到支援请求时 ,隧道消防应当携带相关装备 器材迅速出动,监控立即通知 交警,监控中心。下一页返回目录16隧道救援及安

10、全对策(3)消防班到达现场后,如 果已发生车辆堵塞,应立即封闭 隧道,禁止一切车辆进入,防止 二次事故,造成事态扩大。并通 知相关单位如收费站、监控中心 进行分流作业。(4)在现场情况已查明, 应提供一条供施救车辆进入的通 道,在交通已管制的情况下,出 现紧急情况,可以将允许施救车 辆逆向或者倒车行驶,以便争取 时间,提高施救效率下一页返回目录17隧道救援及安全对策B、火灾事故事故车辆如遇追尾、运输危险 化学品车辆侧翻,极易引发火灾, 隧道管理部门处理此类事件的要点 应当有:(1)隧道消防员应积极配合 路政、交警等部门积极疏散人员, 救人第一。封闭隧道,查看火情, 积极控制火势,抢救被困人员。

11、并 立即反馈信息。(2)当火势比较小,隧道消 防员应充分利用隧道内的消防设施 ,积极灭火。下一页返回目录18隧道救援及安全对策(3)当火势较大,无法 控制,应查看隧道被困车辆 能否驶离现场,积极指挥滞 留车辆迅速离开现场,封闭 隧道,等待专业消防人员进 行联合施救。(4)在发生火灾后, 根据情况通知监控将隧道内 所有通风设施打开,尽可能 将隧道火灾的危害性降到最 低。下一页返回目录19(5)隧道管理部门应 要定期组织相关单位进行 隧道区域突发事件的应急 演练,设想隧道区域可能 发生的突发事件,并制订 预防措施,分析一般事故 现场容易忽视的细节,熟 练掌握处理事故的要领, 加强处理事故的能力,提

12、 高施救的速度,建立起高 速公路隧道联动应急预案 。隧道救援及安全对策下一页返回目录20总结高速公路隧道不同于一般的其他地面建筑,隧道空间狭 小,结构封闭,交通拥挤,一旦发生火灾或交通事故会给人 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高速公路隧道管理部门现有的隧 道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车辆施救开展的工作还不是很系统 ,人力物力投入不中是很充裕,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尚需加 强和完善。因此,在国家、行业隧道工程、建设、管理尚没 有完备的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制定一套隧道运营安全管理的 制度,对于我省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保护人身和财产安 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总之,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火灾防范的 任务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这项防范和救援工作还处在一个 探索和完善的阶段,隧道火灾的防范和救援还需要多方面、 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页返回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