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203986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王震华神经系统疾病 DE 诊断步骤及原则诊断步骤 1、收集资料: 病史采集、 神经系统检查、 辅助检查 2、定位诊断 3、定性诊断收集资料-病史采集n病史采集的重要性 n从病史中可以获得至少80%90 %提示 病变性质和损害部位所需要的线索;n从病史中可以了解疾病是功能性还是器 质性、病变的部位及范围、病变的性质 、病变发生的原因等;n病史甚至可以成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如 癫痫、三叉神经痛等,其病变性质只能 从病史中阐明)。收集资料-病史采集n病史采集的要求n凡与诊断有关的必须详尽可靠,凡无关 的切忌杂乱繁琐;n侧重于神经系统的症状,但不应忽略其 他系统的症状;

2、n医生所提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收集资料-病史采集n病史询问的原则n根据患者就诊时的举手投足、面部表情 或在叙述病史过程中的言语动作提出问 题;n根据神经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如头痛 、瘫痪、麻木等提出问题;n根据患者病史中提供的某些要点提出若 干问题请其详细描述;n医生根据在初步检查时所发现的某些表 面现象,再提出问题请其详细回答。收集资料-病史采集n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n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左右利手;n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 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n现病史:是主诉的注释和延伸,是病史中最重要 的部分;n既往史:包括生长及发育史、过去病史;n个人史:包括

3、社会经历、职业与工作环境、习惯 与嗜好、月经史、家族史。收集资料-病史采集n现病史采集的两大重点n一、需要重点询问的问题n1.初发症状的发生时间(疾病症状的起始时间); 2.症状的特点及严重程度 ; 3. 发病的方式:突然起病、急性起病、缓慢起病、发作性或周期性起病; 4. 症状的部位和范围; 5. 症状发生的顺序; 6. 伴发的症状; 7. 患者想到的可能原因或诱因; 8. 症状加重和减轻的因素; 9. 既往的药物治疗及其效果; 10.病程经过:注意有无恶化、停滞、改善、缓解复发和周期性发作等。n二、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头痛、疼痛、眩晕、痴呆、麻木、瘫痪、 视力障碍、肌肉萎缩、不自主运动

4、、抽搐、震颤、感觉异常、睡眠障碍、 内脏障碍、括约肌障碍。收集资料-病史采集n过去病史询问重点n1.高血压: 如有,血压有多高,从何时发病?用药情况等; 2.糖尿病 :如有,血糖有多高,从何时发病?用药情况等; 3.感染 :曾否患过流行病、传染病和地方病;有无慢性感染性疾病 ; 4.心血管疾病 :有无如房颤、周围血管栓塞等; 5.肿瘤:有无恶性肿瘤病史及正在发生的性质未明的可疑肿瘤; 6.中毒:有无重金属、有机苯、有机磷等接触或中毒病史; 7.过敏:有无荨麻疹、药疹、支气管哮喘及其他过敏史; 8.外伤:有无头部或脊椎外伤,有无外伤后骨折、昏迷、抽搐和瘫 痪,有无残留症状; 9.癫痫:有无癫痫发

5、作史,如有,应询问其发作频率等。收集资料-神经系统检查n神经系统检查是神经科医生的基本功,是神经系统疾病最基本和最重 要的诊断方法。n神经系统检查的核心要求是检查者必须应用熟练、精到的基本功来获 取正确的能反映病人本来现象的结果。n神经系统检查的具体要求是:n1.要全面检查,无一遗漏;(遗漏的体征可能是肯定或否定某一疾病 的关键) n2.要重点检查;(起主要作用者务必反复推敲查明查准)n3.确认体征;(必须明确,不要模棱两可,似有似无)n4.要了解体征的临床意义并加以评价;(分清关键体征非关键体征)n5.要很好地运用常规检查原则;(由常规到特殊、都为诊断需要)n6.要耐心细致地取得患者的信任和

6、配合。收集资料-神经系统检查n神经系统的查体顺序n1.精神状态:意识、言语、智能(理解力、判断 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情感;n2.脑神经n3.运动:肌体积、不自主运动、肌张力、肌力、 共济运动、联带运动、步态;n4.感觉: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n5.反射: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n6.脑膜刺激征;n7.植物神经收集资料-神经系统辅助检查n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的选择依据:n1.依据病人可能的病变部位和性质;n2.结合诊断技术的系统评价;n3.经济效果评价的结果;n4.病人的承受能力。n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的常用项目:n1.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微生物学 等)n2.影像学检

7、查(X片、DSA、CT、MRI等)n3.电生理诊断检查(EEG、EMG等)n4.其他:活检、基因诊断学、分子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 、神经心理学等定位诊断n定位诊断是依据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知 识,对疾病损害的部位作出诊断。n1.不同部位的损害有其自身的特点(依据资料收 集就能作出临床的定位诊断 );n2.临床的定位不能与神经影像检查、神经电生理 检查、神经心理检查和病理解剖的定位等同(许 多病理损害可能不出现或少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病理损害可能出现远隔效应);n3.临床的定位诊断是相对的,对病人的追踪观察 和评估是必要的,但忽视临床检查、盲目地滥用 辅助检查也是错误的。定位诊断准则n1.

8、确定病变损害水平(中枢神经系统、周 围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其他疾病的神 经系统并发症);n2.明确病变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性 、弥漫性、系统性);n3.遵循一元论的原则(用一个局限性病 变解释全部的症状、体征);n4.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 的主要部位)。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n1.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 相应的病灶;n2.有些神经系统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 程中出现的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 灶的所在;n3.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n4.有些病人无既往史、也无神经系统症状 体征、但CT/MRI检查却意外发现确切的 脑部病灶。定位诊断不同部位的神经病损的临床特

9、点n1.肌肉病变:n肌肉是运动的效应器,也是病变在肌肉或神经肌肉的联 结点;n常见症状和体征有无力、萎缩、触痛或假性肥大等,可 有肌强直,但常无感觉障碍、腱反射改变不明显,除肌无 力外也可无任何其他体征。n2.周围神经病变:n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受损后通常出现相应支配区内 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症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n由于不同部位的周围神经所含的神经纤维的比例不等, 受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 同(有的以运动症状为主、有的以感觉症状为主、有的则 有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定位诊断不同部位的神经病损的临床特点n3.脊髓病变:n横贯性损害(受损部

10、位以下的双侧瘫痪,呈完全的或 不完全的四肢瘫或截瘫,传导性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 能障碍) ;n单侧损害(出现BrownSequard综合征);n系统性损害(可仅有锥体束症状、前角及锥体束症状 、或锥体束及后角症状,可仅有节段性痛温觉障碍)。n4.脑干病变:n一侧脑干损害(常有病变侧的脑神经受损的症状,出 现脑神经支配区的肌肉麻痹或感觉障碍,病变对侧的肢 体瘫痪或感觉障碍。即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n双侧脑干损害(双侧的脑神经、锥体束和感觉传导束 受损的症状)。定位诊断不同部位的神经病损的临床特点n5.小脑病变:n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肌张力障碍n(半球病变引起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蚓部病变引

11、起躯干共济失调)n6.大脑半球病变:n弥漫性损害(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惊厥、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 ;n一侧大脑半球病变(病灶对侧的中枢性面瘫、舌瘫、偏瘫和偏身感 觉障碍);n额叶病变(强握反射、运动性失语、失写、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等 );n顶叶病变(中枢性感觉障碍、失读、失用等);n颞叶病变(象限偏盲、感觉性失语和钩回发作等);n枕叶病变(视野缺损、有视觉先兆的癫痫发作等);n基底节病变(肌张力改变、运动异常、震颤等)。定位诊断病变空间分布n1.局灶性:是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某一局 限部位病变;n2.多灶性:是神经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部 位病变,可为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分布;n3.弥漫性:是两侧对称、弥散地侵犯脑或 周围神经的病变;n4.系统性:是选择性地损害某些功能系统 或传导束的病变。定性诊断n定性诊断就是确定疾病的病因;n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 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 ,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 对疾病性质做出正确判断;n对于发病不典型、病因不明确的疑难重症 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