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国外NGO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杨方方副教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03919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3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国外NGO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杨方方副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PPT)-国外NGO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杨方方副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PPT)-国外NGO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杨方方副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PPT)-国外NGO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杨方方副教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PPT)-国外NGO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杨方方副教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T)-国外NGO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杨方方副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国外NGO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杨方方副教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外NGO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杨方方 副教授主要内容一、中国的发展需要NGO的全面和深度参与二、NGO的“三力”与中国NGO发展现状三、国外NGO的“三力”发展思路与举措四、我国NGO未来发展的着力点一、中国的发展需要NGO的全面和深度参与炙手可热的社会治理 层出不穷的公共事件 残缺不全的社会保障 保守滞后的制度建设 尚不成熟的公共意识功能种类具体内容 服务形式服务功能 (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灾害救援资源动员 直接资助 提供专业服务扶贫济困救护培训助医助学其它救援、救助、福利服务倡导功能 (促进社会软实力提升)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早期公民教育 媒体宣传 网络宣传 志愿者宣传 以活动为载体 其它方式普

2、及现代慈善价值观宣扬人道主义等普世性价值提倡制度创新其它,如性别平等先进的政治文化 、灾害文化、环保理念等社会组织的基础功能分类 风险社会:“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突发重大自然灾害 突发公共事故灾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社会治理:需要社会组织扮演资源整合者、社会服务 供给者、先进文化倡导者、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等角色政府做不好的需要社会组织来承接政府做不完的需要社会组织来补充政府不能做的需要社会组织来领衔风险社会与社会治理还有多少群体游离在制度保障之外? 贫困群体 残障群体 需要救助的老人、妇女、儿童 罕见病群体 流浪乞讨人员 监狱服刑人员子女 不良青少年 寄养儿童 艾滋病人

3、 临时性救助群体社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并不“安全” 肥胖、养宠物、戴金戒指等都可能成为被“低保”政策拒之门外的依据;低保 生活条件相关的消费品作为比照。街道工作人员拒绝他的 理由竟然是:“你长得太胖了。”一对低保残疾夫妇,必须在7月底前将 小狗另行处理,否则不再享受低保。“残障疾病贫困”之间的紧密关联 新农合的“无奈”和局限:对不是特别贫困的人有 帮助,但对最贫困的群体(残障人士、需要长期治疗的人)帮助 不大,无法阻止贫困与残疾的恶性循环。 不堪重负的安全岛:不管是道德谴责、煽情呼吁与国 家、社会责任边界的讨论,让无能为力的家庭相对顺畅地把养育 责任转移给国家,安全岛的尝试不失为一种进步。但

4、遗憾的是, 安全岛终因资源有限不得不叫停! 伦理讨论背后是残缺的生存保障:孪生姐姐捂杀精 神病妹妹,“没用”的生命是否可以被删除?(中国红十字报 2008-3-25)一方面,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生命观让人觉得熟悉而恐怖;另一 方面,家庭的不幸需要社会分担。两弱智少女子宫被切 医生认为在做“公益事业”残障人士的生存尊严谁来维护?出行不便 “无障碍”的形式主义二、NGO的“三力”与中国NGO发展现状uNGO的发展取决于社会资源和生存空间uNGO的资源性困境根源于合法性困境u合法性包括形式合法性和实质合法性形式合法性是法律对NGO的承认,是自上而下的认可;实质 合法性是社会对NGO的认可,是自下

5、而上或平行的认可,包括社 会传统、伦理道德和社会舆论等。只有具备多维度的合法性, NGO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李雪萍、徐娜:合法性建构:公益类 草根NGO的双重困境及脱困的核心)宽松、和谐的慈善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现代慈善价值观已深入人心,社会的慈善意识水平很高,社会普 遍以做善事为荣、以做善事为乐 公民对慈善组织具有较高的信任度 捐献者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社会的尊重; 受助者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能被激励; 能形成“慈善文化慈善制度慈善实践慈善文化”的 良性循环 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性循环NGO的“三力” 目的层面解读 n 给力:使无力者有力 组织能力n 借力:使有力者有爱

6、慈善意识 公益文化 n 还力:使有爱者更有力 公益环境 使得力者也有爱公益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灵魂。文化是一种集体意识,既是 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心理积淀。NGO的“三力”手段层面解读 “三力”是对社会组织的工作内容、环节进行动态化归纳的一种结果。社会 组织并不仅是被影响因素影响的被动接受者,其本身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影响因素的走向。n 给力:实现组织价值的履行能力n借力:获取价值认同的动员能力n合力:引领价值判断的统合能力组织的价值是什么?有没有转化成现实?能让公众看见、察觉得到并认可吗? 社会组织整合所有相关主体、共同营造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吗?合力就是 NGO能否与政府、公众、捐赠者、

7、受助者、媒体等各类主体的良性互动?不 仅让捐赠者得到肯定和激励,让受助者得到尊严,也让从业者得到体面的生 活;不仅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信任,也能得到同行的鼓励和友谊。信用危机的社会根源“社会信用危机的最根本问题就是整个社会进入了判断力丧失的状 态。当社会和市场生活中的好与坏,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正 品与次品,真品与冒牌,合格与不合格,有毒与没毒,有害与没有 害,有保证与没保证等等之间的界限消失时,信用的危机就到来了。” 翟学伟:,新华文摘2014(10)普及常识,传播先进的理念,引领社会的价值判 断标准 乃旨在价值传播、道德引领和传达精神力 量的 NGO的重要使命p 同质性强 2009年中国

8、公益支出前五位:教育(41.07%)、救灾与重建( 25.52%)、弱势群体(12.13%) 、健康(9.18%)、环境 ( 2.31%)。 美国基金会资金支出前五位:教育(23.3%)、健康(22.6%) 、公共服务(13.1%)、公共服务、社会福利、艺术、文化( 10.52%)、环境和动物保护( 7.1%)。 2013年9月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对接成功的 项目中,灾害救助占55.62%,青少年教育占17.27%,社区发展 占 15.04%,三者共计87.93%。 救助需要个性化。以儿童群体为例,就分为孤儿、事实无人抚 养儿童、残障儿童、患大病重病儿童、患罕见病儿童、流浪儿 童

9、、服刑人员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 中国NGO“三力”之“给力” p 越边缘越被忽视2013年9月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的1000个项目中: 342个项目对接成功,占34.17%,平均筹款在500万左右675个项目未能对接,占65.83%,平均筹款在200万左右近800个项目100万,其中500个项目20万。可见,资助人倾 向于大型项目。 没有申请成功的绝大多数都是公益类民非、社 团,达661个,来自西南地区的最多达238个。其实,许多贴近基层的项目才更切合当地实际需求,也具有更 高的善款使用效率。救助对象、范围、方式的同质化会抹杀掉 慈善组织以及慈善事业最富活力和生命力的特

10、征。 中国NGO“三力”之“给力” 2013年社会捐赠总量突破1100亿元。人均不足100元。英国慈善援助基金( CAF)在2013年发布的全球捐助指数2013报告中显示,中国慈善捐助总体 比例为16%,在被调查的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倒数第三;志愿者捐赠时间比例 是4%,与波西尼亚、希腊、突尼斯、也门等国并列倒数第一。 p 陷入“权力-利益”发展模式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更多来自于政府和领导者的公信力;企业参与慈善也是 基于利益交换关系:获取相当大的政治资源、政治光环、政府项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社会组织危机也由此产生 p 公信力不高,资源动员有限2013年9月22日,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

11、息中心2013年度中国慈善透明 报告显示,2013年度我国慈善透明指数为43.11(总分为100),超过20% 的公众对当年的信息披露工作“较为满意”,近半数受访者表示“不太满 意”。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1071名受访者对我国慈善组 织披露工作的满意度为28%,透明指数为44.10。“得分最低的基金会,除 名称之外没有任何信息公开。全国还有超过一半基金会没有官方网站。” 如何使公募基金会从“养老机构”变成一个符合现代标准的公益基金会是 急需要考虑的(刘选国,2013)。中国NGO“三力”之“借力” p 政府支持力度有限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例,我国政府采购资金总规模在1万亿左右, 不足

12、GDP的3%,相对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的总规模也是偏低。 2012年服务购买仍只占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8.7%。而且政府购买 社会组织服务仅占购买服务的10%左右。 政府购买服务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购买范围小;购买行为“内部 化”,社会组织成为政府部门的延伸;购买标准不够清晰,政府 责任较为模糊;社会组织缺乏足够的谈判能力,购买成为单向度 行为,有学者称社会组织成为政府的伙计而不是伙伴;购买程序 规范程度低,合作过程随意性较大。中国NGO“三力”之“借力” p 苛刻的公益环境 政府:狭隘的“发展空间” 公众:热衷于对捐赠人进行“道德拷问”,而不是自己积极行动 起来:只接受完全利他的、牺牲型的奉献,只

13、接受格调很高的慈善;西方慈 善很“平常”;中国慈善很“高尚”;“慈善即全美全善” ;有大爱就不能 有小私;不允许慈善人物有任何的道德瑕疵 ;慈善成为道德的枷锁;挖掘捐 赠人的动机:“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只接受干净的钱 、健康的钱(世博会退回烟草公司的捐款);捐钱多少反映了爱心大小( 5.12地震捐赠门) 捐赠人:差序格序、爱有等差,缺少“陌生人伦理”中国毕业生豪捐耶鲁惹争议 !受助人:好人就应该做到底!对捐赠人进行“逼捐”。 慈善组织:与受助人签订协议;优先救助“优秀生”,充满“社 会达尔文主义”中国NGO“三力”之“合力” 中国慈善文化的两面性 文化是集体的道德,心理是个体

14、道德的内化 。 p 公益人的“薪”结公益从业人员也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2013年9月一场针对公益人马克 的救助行动成功,也引起公益人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思考,并催生“恩久关爱 基金”这个旨在帮扶救助遭遇困难的公益人为宗旨的组织。 不解开公益人的“薪”结,中国的NGO否则无法进入现代社会组织管理 的架构里,无法与国际环境接轨,迎接全球一体化的挑战 有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公益组织要想拿到免税资格,工资标准不能高 于当地平均工资的两倍,也有社会观念和认知方面的原因。p误导公众:零成本运作不应为了一次“小利”,而放任和强化社会对NGO的错误认识,殊不知这是在 推动NGO的“污名化”。“质疑是常态,公益组织

15、应该给公众一个交代,告诉 他们哪些质疑是对的,哪些质疑是错的。”(徐永光,2013)中国NGO“三力”之“合力” 三、国外NGO的“三力”发展思路与举措u给力:散财之道坚守公益使命u借力:聚财之道精通经营谋略u合力:共赢之道共建公益平台“专业”在专属领域达到较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并且能够得到 服务对象的识别、感受和认可。“化”“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和状态。”辞海“专业化”既有过程含义,也有性质含义。从“非专业”到“专业” ,再到“维持”专业水平都可称之为“专业化”。所以,专业化建设 是一持续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专业化是目标、过程也是结果。 专业化是一种理念、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和一种要求。 专业化包括人的专业化、物的专业化和组织流程专业化。人的专业化体现为人的高度职业和敬业; 物的专业化指配备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组织流程专业化表现为工作内容更加明确细致,分工更 加合理,协作配合更加顺畅。解读“专业化” l专业精神=公益性宗旨+市场化视野“现代非营利机构必须是一个混合体:就其宗旨而言,它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