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194164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昆明三中、昆明滇池中学20152016 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 题。关于“信”,孔子有许多精辟的论断。例如,子贡问政,孔子回答是:“足食,足兵,民 信之矣。”子贡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回答是:“去兵。 ”子贡再问: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的结论是:“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 ( 论语颜渊 )他所说的“信”是“信任”的意思,主张以信任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或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没有这个基础,人们就无法结

2、成社会群体,因而比军 事( “兵”)和经济(“食”)都重要。 孔子只谈到“信” ,还没有谈到“诚” 。孟子把孔子提出的“信”,提升到终极价值目标 的高度, 提出“诚” 的观念。 他说: “是故诚者, 天之道也; 思诚者, 人之道也。” ( 孟子 离 娄上)思孟学派把诚视为人生终极价值目标,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视为人生价值实 现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学家完成了对“诚”的本体论证明。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 然。 ” ( 四书集注 中庸章句)程朱理学把天理说成是“诚” 的本体论依据。 周敦颐把 “诚” 与“圣”相联系,强调“诚者,圣人之本”, “圣,诚而已矣” 。在圣人身上,充分体

3、现真的 价值、美的价值和善的价值,他尽善,尽美,亲亲,仁民,爱物,所有的优秀品格都归结为 一个“诚”字。他把“诚”解释为真善美的统一,解释为儒家价值观的核心范畴。 人类以结成社会群体的方式而存在,儒家提出的诚信观念,就是人类社会群体存在的反映。诚信观念具有超历史、超时代的恒常价值,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诚信的反面 是虚伪。为了对治虚伪,不断地强化诚信意识,造成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孔子生活在农耕时代,人们活动的社会范围比较小,人与人交往比较少,也比较简单, 人也比较纯朴。那个时代讲诚信也许会容易一些。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与人交往频繁,交通 通讯便捷,地球变“小”了。人的本事大了,

4、作伪的手段也变得高超了,甚至可以采取高科 技手段犯罪。但每个时代都应当讲诚信,但必须找到与前人不同的讲法。 我们在现代讲诚信,难度比孔子时代要大得多。市场经济强调每个人的主体性,强调 等价交换,那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世界。于是,人们接受自由、平等之类的 新观念, 主张人格独立, 要求解除人身依附关系。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调动人的 积极性,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也萌生把一切价值都商品化的倾向,掩盖着以主体性原则损 害合群体性原则的倾向,从而为讲诚信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人们在看到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 一面的时候, 往往忽视了它同时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面。社会化大生产当然更需要讲合群

5、体性, 更需要讲诚信。 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上帝的权威维系博爱原则和诚信原则。我们中国人 倡导诚信原则,不能不到儒家那里寻找资源。儒家的诚信观念犹如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一样,是我们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基因。(选编自宋志明温国学,讲诚信) 1. 下列关于“信”和“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孔子主张以信任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或前提。在孔子看来,民无信不立, “信”是“信 任”的意思,“信”在政治上的作用等同于经济和军事的作用。B. 孟子丰富了孔子“信”的学说,并把孔子提出的“信”,提升到终极价值目标的高度, 第一次提出了“诚”的观念,认为“诚”是做人的根本。2 C. 宋明理学家把 “诚”解释

6、为真善美的统一,认为在圣人身上,充分体现了真善美的价值; “诚”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所有的优秀品格都可归结为一个“诚”字。D. 儒家提出的诚信观念,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群体存在的反映。无论在何种社会,都需要倡 导诚信观念,倡导合群体性原则。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虚伪是诚信的大敌。虚伪也许是人类最难克服的劣根性之一。为了医治虚伪, 不断地强 化诚信意识,造成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显然十分必要。 B. 诚信观念具有超越历史、超越时代的价值,无论在农耕时代,还是在现代社会,诚信观 念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群体共存观念。 C. 孔子生活的时代, 人们活动的社会范围比较小,人与人交往

7、的机会比较少,也比较简单, 人也比较纯朴,那个时代讲诚信必然会容易一些。 D. 今天人与人交往频繁,交通通讯便捷,地球变“小”了,人的本事大了,作伪的手段也 变得高超了,与古代相比,这样的时代讲诚信可能就会困难一些。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市场经济强调每个人的主体性,强调等价交换,那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人们的生活 世界。但市场经济也应当讲诚信,只是必须找到与前人不同的讲法。B. 人们接受自由、 平等之类的新观念,主张人格独立, 要求解除人身依附关系等变化是有 积极意义的,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新诚信观的建立。C. 现代社会把一切价值都商品化的倾向

8、,掩盖了以主体性原则损害合群体性原则的倾向, 诱使一些人见利忘义,从而为讲诚信带来比较大的困难。D. 西方国家借助上帝的权威维系诚信原则,中国需要到儒家那里寻找资源,儒家的诚信观 念是我们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基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 (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陶潜,字元亮, 少怀高尚, 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任真自得, 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 以为彭泽

9、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 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 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 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具,于半道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 饮酌。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至于酒米乏绝,

10、亦时相赡。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曰:“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声! ” 潜若先醉, 便语客: “我醉欲眠, 卿可去。”3 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改编自晋书陶潜传)【秫谷:黍米,可酿酒。舁篮舆:交替抬轿。】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B既绝州郡觐谒觐:拜见。C未尝有所造诣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

11、度、水平。D亦时相赡赡:供给。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素简贵 / 不私事上 / 官郡遣督邮至县/ 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 拳事乡里小人邪B素简贵 / 不私事上 / 官郡遣督邮至 / 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 拳事乡里小人邪C素简贵 / 不私事上官 / 郡遣督邮至县 / 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 拳事乡里小人邪 D素简贵 / 不私事上官 / 郡遣督邮至 / 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 拳事乡里小人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

12、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 照;后又撰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他曾做过州祭酒、州主簿、镇参军、建威参军、著作郎等官,但终于不能忍受为官的束缚,辞官回家。 C 陶潜清高不群。 他起初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自任率性。 他不懂音乐, 但却备有一张琴,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 就叫客人先回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所学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4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3、(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这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夏雨中的江南,诗人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9 “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写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表现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 分,共 6 分) (1) 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 (2)离骚中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句子是 “,。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 ,_ ”两句概括了曹操

14、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 分) 想念一位老头儿 忆王世襄先生王庚2003年我收到友人借给我的一本书,是李辉先生写的王世襄的个人传记,书中所写的种种着实令我惊讶。我爱玩,但比起书中的主人公来说,我的玩儿简直是不入流!经邵燕祥先 生介绍, 我在那年的八月到芳草地西巷拜访王世襄先生。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特意换了一身整洁的衣裳。 进入房间的一刹那,我和俪松居主人的服装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穿的是一件跨 栏儿大背心儿。之后六年的时间里,我和他是在一起吃饭也好、聊天也罢,我生活的时代似 乎变了,待人接物的角度变了,

15、知道的东西多了,总而言之,和我一起玩儿盆景的朋友说我 “玩儿得比以前高多了”! 我们最早谈论的话题是花卉,他知道我喜欢盆景,又最爱梅花。 社会上热议国花的时候, 他问我到底是选牡丹还是梅花,我说我都选,他摇摇头,说应该选梅花,因为梅花有傲骨, 梅花不低头。后来,“梅花院士”陈俊愉先生去拜访他,来之前王老就打电话给我,叫我一 起过去聊聊。 两位八九十岁的老头儿聊些过去的经历,作为晚辈哪里插得上话,我成了旁听 者,不过听得挺带劲儿。他们聊够了,陈先生转头问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到这时 我才明白王老叫我一起聊聊的用意。他讲日本的野梅盆栽把树干削得光光的,名曰舍利干, 实在残忍, 远不及林和靖的

16、意境。日本说他们是盆景的发源地,这怎么可能呢?唐代章怀太 子墓中就有捧花侍女的壁画,再说从意境上来讲,日本的盆栽怎么能比呢?我要给咱们的盆景讨个公道! 他爱吃, 爱到令人可笑的地步。我单位食堂的小蛋糕做得不错,有一次我买了一袋到他家,寒暄之后说让他尝几个,老人脸儿薄,开始没要,我也就没再坚持。不想我临走之前, 他和我说话时不住的看那个蛋糕袋儿,终于忍不住说:“要不您留一个我尝尝!”说着就拿 起了他的筷子,这就是人们说的有林林总总头衔的那位国宝,他可爱极了!时隔不久,王老 拿着一罐上好的宁波望海茶给我,我推辞不要。他这次堵着我了:“那您不还给我尝蛋糕了 吗?这您得拿着。”说完像小孩儿一样的笑了。后来,我一口气买了两袋小蛋糕送给他,老 人狡猾地说我这是还镚子,几番推让下来,由他儿子给我100块钱,作为这次和以后买蛋糕 的费用。之后几年,王家府上时不时地便有小蛋糕,因为他爱吃这口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