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城-近千年的变与不变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109871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华城-近千年的变与不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华城-近千年的变与不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华城-近千年的变与不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金华城-近千年的变与不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金华城-近千年的变与不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华城-近千年的变与不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城-近千年的变与不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金华城:近千年的变与不变中国论文网 /7/view-12823148.htm变与不变之间,总该有规律可循 吧 近代以来,各大城市纷纷拆毁旧 城墙,改建榛烦锹罚环城西路即原 来的西城墙,环城北路即北城墙,以此 类推,环城东路即东城墙。杭州和嘉兴, 都是这样的。 嘉兴城不大,适宜跑圈,早晚锻 炼时,我绕着环城路跑过几次,对老城 墙的里数和轮廓了如指掌。杭州老城区 大,马路更宽,车辆也多,我不曾绕城 跑过。 金华的城墙拆除、护城河填平以-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后,照例也是环城的道路,尽管名字不 叫环城路。

2、然而,旧城墙的痕迹依然容 易辨认,我骑车跑一圈,知道人民路是 原来的北城墙,新华街是城市的西城墙。 城墙的四至,即老城区的边界,曾经是 城市最直观的象征,即便遗迹无存,也 绝不至于完全泯灭。 由城墙包围起来的城区里头,状 况会复杂很多。道路与坊巷,是城市的 骨架,相对较为固定。金华老城有所谓 “三纵两横”的道路:南北向有东市、中 市、西市三街,横向则有北街、南街两 条城区的主要道路系统,至晚于宋 代已经形成,愈是主干道,愈难以根本 改变。近现代为了通车,无非是整体拓 宽道路,局部截弯取直,将石板路换成 水泥路面,大不了再把“中市街”改个新 潮的名字“胜利街”,如此而已貌似焕然 一新,其实,道路

3、的基本布局和走向, 实无改变。 主干道两侧,生长开来的枝枝杈 杈的坊巷,命运就难说了。传统社会生-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产力有限,旧城改造的力度也有限,我 们有理由相信,清朝的坊巷街道,其面 貌大概与明朝相去不远。现代社会就不 同了,城市大规模改造,老城区成片拆 除。未几,高楼大厦,封闭式小区,如 雨后春笋,拔地而出,若问旧市容市貌, 不可复见矣。 街巷两侧的商铺民居,道路中间 林立的牌坊,原本依附于街巷而存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最是变化不居。 今年赵家庭院,明年是钱家的客栈,昨 日孙家酒楼,明日改为李家的当铺。这 样的故事,每天上演,即使历史文化名

4、 人的故居或祠堂。也是如此。 金华最近一千年历史,南宋吕祖 谦应该是本土最孚声望的乡贤大儒。金 华后街的一览亭,本是登高休憩之所, 吕祖谦故居就在一览亭附近。南宋之初. 南渡士大夫通常居住在官府提供的“官 屋”或寺院内。吕祖谦祖父吕中就 寄居在城内的官屋。吕祖谦在此生活、 讲学。他的讲学,影响很大,吕祖谦故-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居遂为著名的“丽泽书院”之前身,金华 后来有“小邹鲁”“婺州学派”的说法,都 可追溯到这里。吕祖谦去世后。南宋开 禧三年,婺州官府在故居建造“吕成公 祠”和丽泽书院,以为吕氏及其学术的 纪念、弘扬之所。 按理说,书院、祠堂是城市文脉

5、 的象征,后人通常会妥善保护。然而, 丽泽书院、吕祖谦祠,命运多舛。元明 时期,书院搬迁,祠堂已废,清代重建 时,已非原先位置,吕成公祠搬至今将 军路与酒坊巷交叉口附近。而今天,金 华城内已无任何与吕氏相关的史迹。 城市的所有建筑,当以衙署、文 庙、城隍庙,最不容易改变,因为这是 城市最重要的官方建筑,象征着政治、 文化、宗教的权威。唐宋以来,金华府 衙、县衙、府(县)学、府(县)城隍, 确实很少改变。自从清末废除科举制度, 文庙改为新式学堂,几年前,府学旧址 仍为某中学的校舍;民国以后,府衙搬 离旧址,以示革命党人对旧时代的决裂,-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现在的金华市政府大楼,已经搬离旧城 区。 金华,旧称婺州。按照“星野”的 说法,城市对应着天上的婺女星,故名。 在城内对应婺女星的地方,建起星君楼, 供奉婺州“分野之神”宝婺星君,祈愿城 市平安。星君楼,也称八咏楼,自南朝 以来,几经重建。数千百年,城市早已 面目全非,唯有八咏楼,至今屹立,位 置始终未改,冥冥中仿佛真有宝婺星君 的垂佑。 一座城市,变化是常态,不变是 例外,变与不变之间,总该有规律可循 吧一我在金华走街串巷、寻访古迹, 经常这样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