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先进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09869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模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劳模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劳模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劳模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劳模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模先进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模先进事迹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模先进事迹材料劳模先进事迹材料本篇文章是聘才网为大家提供的有关全国劳模的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前来学习借鉴。红土地的骄子 “为社会而生存,为行业而努力”这是赣州华坚国际鞋城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荣写给自己的座右铭。这十二个字,既是张华荣立志行业、心系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执著追求人生奋斗目标的巨大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华荣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他从做小生意开始,千辛万苦挣下 4,500 元资本,然后创办了一间家庭作坊式鞋厂,从小到大,栉风沐雨 28 年,到现在终于成为拥有五个事业处、25,000 名员工、年产值 30多亿元、年纳税 8,000 多万元的大型鞋业集团。在这

2、 28 年间,张华荣率领团队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不失时机地扩张创新,终于将华坚集团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中高档女鞋制造企业。其间经历的艰辛与汗水,走过的坎坷与曲折,收获的成功与喜悦,充分表现出一位具有过人胆识与战略发展眼光的优秀企业家的杰出领导才能。 白手起家 洪城创业 1981 年,张华荣转业回到家乡江西省南昌县麻丘乡厚溪村。他以前从父学过木工,也曾跟大哥后面搞过建筑,后来又在街头摆地摊卖菜籽,到九江做鞋子零售生意。正如他自己所说,那时只要不种田、能够吃饱饭和穿上新衣服,除了不做犯法的事,干什么都行。1984 年 10 月,张华荣将自家的农舍腾出一间来做车间,在村里挑选了 15 个心灵

3、手巧的农家妹,再借来 3 台缝纫机,创办“南昌县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厂” ,生产北京布鞋。虽然条件十分简陋,但张华荣却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工厂管理上,生产出价廉物美的鞋子,受到顾客的欢迎。后来,由于乡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他便把厂子迁到南昌市郊区,改名为南昌市湖坊鞋厂,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与日俱增。1992 年 10 月,公司更名为江西华坚鞋业有限公司,拥有员工 360 人、生产各类塑料、布面、低档鞋,年产量达 120 余万双,出口欧洲、美国。 贸易壁垒 被迫南下 1996 年,刚刚有起色的江西华坚鞋业有限公司,由于欧盟反倾销导致出口订单只剩下 20%,设备闲置,人员流失,面临倒闭危险。张华荣别无选择的

4、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带着 30 万元钱,率领 80 名江西干员,南下广东东莞,在厚街镇白濠村成立了东莞华坚鞋业有限公司华坚集团的前身。 可是,对于一个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一缺资金,二少定单,三无关系,四没现代化鞋厂管理经验的企业来说,要站住脚跟,谈何容易?不少老员工回忆:那时候真难啊!辛辛苦苦生产的鞋子卖不出去,整天讨债的不离门,做梦都担心公司哪一天就倒闭。张华荣也承认说:“那几年,公司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好几次都差点倒闭了。特别是1998 年前后,实在撑不住了,便打算把厂子卖掉,只是苦于找不到买家。那时有人给我出卷款潜逃的主意,但想到厂里那么多员工,和他们眼巴巴盼着养家费的家人,我不忍心。

5、厂子是我开的,我不负责,谁来负责?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张华荣豁出去了!他一头扎进车间,从改善鞋子的质量做起,以质量求生存,靠服务找客户。张华荣回忆说:“开头几年,由于质量上不去,外商派来的 QC 非常凶,甚至拿楦头往我身上砸。可看在订单的份上,我只有眼泪往肚子里吞。后来我想通了,与其像现在这样求外商,不如让外商求我们。那就是把鞋子的质量提上去,把服务做好,让外商想不要我们的鞋子都不行。就这样,质量上去了,对客人的服务做好了,老外也满意了,直朝我们竖大拇指,夸中国人了不起,不但大把下订单,还主动借钱帮我们度过难关。 ”所以直到今天,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一直是华坚人坚守的信条。有

6、了这样一段艰难经历,华坚逐步步入正轨,并且开始了跳跃式的发展,在短短 10 年的时间里,以中高档女鞋制造为中心,先后开设了 10 余家子公司,客户遍及欧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投资赣州 开发红土 XX 年,出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考虑,张华荣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先人一步,来到了江西赣州。他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约,兴建赣州华坚国际鞋城,投资总额 5660 万美元,打造世界一流女鞋生产基地。用张华荣的话说, “我是江西人,赣州是革命老区,能为家乡和老区的发展尽一分心,出一点力,是我最大的心愿。这就是我义无反顾选择赣州的原因” 。赣州华坚国际鞋城于 XX年 9 月开工建设,至 XX 年,

7、建成厂房及配套宿舍达 30 万平方米,年生产各式中高档女鞋 700 万双,用工达 1 万余人,仅 XX 年便纳税 4,406 万元。 “建文明小社会,创高效大集团。 ”这是张华荣为赣州华坚国际鞋城写下的题词,也是华坚人的奋斗目标。张华荣常说:“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先有高素质的人才,后有高素质的企业。 ”因此,他时刻不忘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他认为员工即财富,培训不是成本,而是投资。在公司实施以绩效考核为原则的内部激励机制及“相马为辅、赛马为主”的用人原则。在他的亲自督导下,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创办了华坚之声厂报、 “华坚之音”广播站、华坚网站及电视台,成立了党支部和工会,为华坚的精神

8、文明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张华荣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类、共同成长、合理分享”的人文理念,公司有了盈利,首先用于提高员工福利和改善工作环境。华坚的厂房和员工宿舍等硬件设施在全国是一流的,仅鞋城投入绿化建设的资金便有 500余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都市花园工厂” 。员工都自豪地说“华坚是我们的家园” 。 投资赣州华坚国际鞋城不仅是企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更是由一地经营转变为多地经营,形成一体双翼,互联互动,率先在行业内由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实现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转变。而且由于员工本土化,企业发展稳定性也相对较高。张华荣投资赣州华坚国际鞋城的成功,为华坚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为赣州这块热土增添

9、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也为自己的鞋业王国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转型升级 逆势发展 张华荣深知:当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有了成熟的制造水平和技术积累之后,企业也就很容易产生惰性,患上“大公司病” 。如果不求创新,不改变经营方式,企业就很难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永续经营。于是,通过有效的转型升级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了最重要的工作: 打造完善的产业链。由单纯的成品鞋制造,向研发、鞋材、皮革、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等完善的产业链一体化转型,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缩短周转期,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格局。 加大研发力度,由 OEM 向 ODM 转型。华坚先后

10、成立 7个研发团队,研发人员 3,000 余人,并直接从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传统制鞋强国聘请设计师加盟研发团队,每年研发费用达 3,800 万元人民币。 “以前是客人设计,我们加工,现在是我们研发,供客人选择。 ”在张华荣看来,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不断自主创新,提升产品层次,传统产业就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科技创新。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合作建立清华华坚工业工程研究所,引入丰田式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与瑞士联邦技术与创新委员会及瑞士南方科技应用大学联手,通过对超过 10 万人的脚型扫描,建立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的世界行业标准(百码标准),抢占该领域制高点。 建立鞋业高端平台。XX 年,华坚集

11、团投资 6 亿元,着手在东莞厚街打造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搭建产业升级平台。该项目首期建设面积 20 万平方米,集材料研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孵化、国际贸易、物流配送、商务服务、人才培训、信息发布为一体,为全球鞋业新材料应用、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发布、新工艺培训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建立“为第二产业服务的第三产业集群” ,在东莞打造一个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基地平台,并最终实现中国由“世界制鞋大国”向“世界鞋业中心”的地位升级。华坚集团还于 XX、XX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世界鞋业发展论坛,汇聚世界鞋业巨擘、沟通世界产业经济智慧,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XX 年, 国际金融风暴

12、愈演愈烈,整个出口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7 月 1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领国家 10 余个部委的领导及广东省的主要领导一行 40 余人来到华坚集团东莞总部视察调研。在听取张华荣董事长关于华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经营思路汇报后,温总理给予了充分肯定:“发展、转型、升级,这是六字真言 ,发展是硬道理,升级是核心,转型是调整结构。六个字反映了企业所走过的道路,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把压力变成动力,把困难变成机遇,就要靠这六个字”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广州日报、东莞日报等主流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 稳健发展、提前转型、自主

13、升级,不仅帮助华坚集团成功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而且还为企业化危机为转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播撒爱心 回馈社会 创业不辞辛苦,成功心系红土。从创业初始,张华荣就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近 10 年来捐款总额达1,100 多万元。其中 XX 年 5 月,向江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捐款 600 万元,在赣州市 12 个县建设 16 所华坚光彩小学。汶川地震后,以降低招聘条件、报销往返车费、两年免费提供家属房等优厚待遇安置了阿坝灾区员工 448 人。从 XX年开始,张华荣就积极关注,帮助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截至XX 年初,赣州华坚国际鞋城安置了 280 余名残疾人就业,所有残疾人和普通员工一样同工同酬,而且为他们建立了特殊的生产车间,为他们安排比较简单的工种,开辟提前就餐的绿色通道,统一安排在一楼住宿,专用的高低工作凳,专用的卫生间等。张华荣还亲自给他们上课,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并且亲自为他们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自强人;他们工作的车间,叫自强班。因为长期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和贡献,张华荣也于 XX 年荣获了全国助残扶残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荣誉、鲜花和掌声面前,张华荣并没有陶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激励他不断超越自我,开拓进取。如今,张华荣又在运筹帷幄,匠心独运,把眼光瞄得更远,他正以大手笔大气魄描绘着华坚未来更宏伟的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