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1085042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摘 要:形成数感的过程也是学 会数学地思考的过程。学会数学地思考 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数学观点, 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 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 看到数,其次是要学生用到数。 中国论文网 /9/view-12904738.htm关键词:语感;乐感;数感 一、让学生看到数 让学生看到数,而且要让学生 真切地看到数。为了把数看得更清晰、 更真切,对于数的大小,不能只是抽象 地看,可以借助直观方式让学生看到数-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

2、谢阅读- 2 的大小。数在量中,看数的大小。在数 概念的教学中重视数感的培养,为学生 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才能使 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概念。 1.让学生学会带着量看数 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 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从而认 识到,数也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使得学生对数概念有具体、深刻的理解,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尝试创设有利的现实情境,让学生 体验数概念。例如,教学“质量单位”时, 可以让学生看看、称称、估估同学的体 重;在教学“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时, 让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和面积, 如手指盖的大小、臂长等。 2.从大处着眼,看到数量级 让学生会数

3、学地思考,不是仅 仅要让学生急着算出数来。学生要学会 从大处着眼,对问题先有整体判断,知 道大概是哪个数量级的,不急着精确。 仅求精确会使数学窄化。在教学中教师-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让学生感知数量级的重要,可以通过一 些题目让学生尝试。如:二年级学生学 习“生活中的大数”时让学生填一填计数 单位,填一填对生活中数量的感知。在 教学完二年级数学有关内容后,可出如 下题: (1)估一估,填一填(十,百, 千) 一本字典大约有五(百)页 一列火车大约有乘客一(千) 人 一辆大客车大约坐七(十)人 (2)小调查 我们年级有学生( )人 我们学校有学生( )人。 我

4、校图书馆有图书( )册, 约有杂志( )本。 3.排序看数 排序看数,有了顺序,也就心 中有数。一组看得到的数放在一起,而 且是按顺序放在一起,会让学生看得很 清晰。将几组数排序更容易发现统一规-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律。如“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中,教师 让学生用纸条围三角形,学生汇报后教 师把能围成三角形的三个纸条的长度记 录在黑板上。多组数杂乱地放在那里, 学生不容易发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 规律。而学生有排序的想法后,把每组 数据排序,再结合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对 道理感知而来的直观猜测,学生更容易 发现规律。 4.关注有意义的近似 根据实际问题,加一或减

5、一。 如要运走 34 吨货物,每辆车最多可以 运 6 吨,至少需要几辆车?学生在探索 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切实了解计算的 意义和运用计算的结果。 5.看清开头 凡事开头难。让学生知道什么 是“1”,什么是“2”,他们才更清楚自己 的“几”是否正确。如“植树问题”的教学 中,可利用随手可得的粉笔,折断 1 次 后粉笔成 2 段;折断 2 次后粉笔则成 3 段。开头的地方明白了,后面进行抽象-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就更容易。 6.一组一组地看数 将很多数分组来看,可以使复 杂的事情变得更简单。如让学生写出由 1、0、9 三个数字能组成的三位数,学 生按顺序一组一

6、组地写就容易写得不重, 也不会漏。探索规律教学中,一个规律 是一组,例如红、绿、蓝循环出现,则 红、绿、蓝为一组,相当于循环小数中 的一个循环节。让学生找到一组,学生 也就找到了规律。 7.在沟通中看数 学生是带着以往的数学学习经 验和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进入课堂的, 他们更容易理解直观形象的数学。不同 的学生有不同的经验,在教学中将学生 多种多样的理解问题方法、解决问题方 法联系起来,会使学生的数学更简单。 如学习“除法竖式”时,对学生而言,竖 式是很抽象的,分小棒是很简单的。如 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学生更易理 解,使得死记硬背的过程变得熟悉而简-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

7、感谢阅读- 6 单。 二、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内运 用数,提升学生的数感 1.让学生给数赋予情境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数,反过 来,数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让学生给 数赋予情境,可以促进学生数感的提升。 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根据 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用百分数说话,可 以举出各种各样的事例。 2.让学生借助经验学习数学 很多数学中的概念、定律等在 生活中都有类似现象。可以借助学生的 生活经验,借助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理解 来学习。如学习“循环小数”时,学生可 以借助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循环 往复进行学习。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 中,有的老师借助词语的分配来学习, 在课前先让学生说“这是我妈妈

8、,也是 我姐姐的妈妈”,又概括地说“这是我和 姐姐的妈妈”。合起来说与分开来说表 达了相同的意思。而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正是合起来乘与分开来乘积相等。 3.让学生形成先有大感觉的习惯 在运算时都可以让学生先估计 运算结果大概是多少,如计算 3.81.2 时积应比 3.8 大(因为 1.21) ,而计算 540.83 时积应比 54 小(因为 0.831) , 让学生在计算之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 才不会在算错后还浑然不知;在解决实 际问题时,也要让学生看看计算结果是 否符合实际,看结果是否有意义。习惯, 有利于学生把握具体问题的数量级,在 遇到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时,把握得更为 准确。 4.关注学生过程性经验的积累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体验、 估计、选择、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会 数。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 积累很多过程性经验。如学生在解决跑 步的实际问题中,模拟跑道画图,学生 在跑道中标示路程时,边标边调整。相 信学生调整的经验,标示路程的经验会-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有促进作用。教师应 该多想办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 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进行数学地思考。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 县芦林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