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文化的有机融合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1085008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文化的有机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科学·技术·文化的有机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科学·技术·文化的有机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科学·技术·文化的有机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科学·技术·文化的有机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文化的有机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文化的有机融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科学技术文化的有机融合一、项目缘起 中国论文网 /1/view-12874859.htm盐是人类每日饮食中不可或缺的 物质,对维持细胞渗透压,保持体内电 解质平衡有重要作用。古代人类曾为获 得盐而发生战争,也为得到更多的盐而 设立盐神;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等许 多历史名人都做过盐业的主管官员,盐 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元素。学 生对盐并不陌生,绝大多数学生知道盐 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且以海水为资源 可以获得盐。但是从海水到餐桌上的盐 到底经过了多少步骤?其中蕴含着哪些 科学原理,使用了怎样的关键技术呢? 很多学生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2、。通过本-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项目的学习,我们希望可以让学生感受 到科学、技术、文化的融合,感受到三 者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 选择盐的获取作为本项目主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在 “科学探究”主题下要求学生初步学习使 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粗盐中难溶杂质去除 的实验。同时,混合物、纯净物是化学 学科的重要概念,对二者的区分是学生 明确化学研究对象、建立物质观的基础。 自然界中的盐到餐桌上的这一话题, 恰好满足了从自然界中的混合物中提取 纯净物,然后再对纯净物进行加工,形 成人类所需

3、的混合物的过程,既帮助学 生认识到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又促 使学生思考研究混合物、纯净物的意义, 以及人类在利用天然物质资源时的思路 方法。在从混合物中提取纯净物的过程 中,又自然运用到分离的思路和方法, 由于是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所以从实-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验室分离方法到工业化过程的技术思维 也会呈现出来。 2.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身 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下有“水和常见的溶 液”二级主题,其中溶解现象、溶液在 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溶液浓度的表 达和意义,溶质和溶剂的关系以及溶解 度对溶质和溶剂定量关系的影响等都是 重要的学习内容。在从海水、井盐

4、、矿 盐中提取盐时,其实都是让原料以溶液 形式存在,通过对溶液的过滤、蒸发、 重结晶等操作实现物质的分离,获得所 需的产品。一定量的原料溶液可以获得 多少盐?原料溶液溶质成分复杂,如何 保证沉淀下来的是氯化钠?将氯化钠加 工成餐桌上的含碘盐、富硒盐时又如何 保证添加剂与盐混合均匀?这一系列问 题都需要利用溶液知识进行解答。 3.盐是生活中必需的物质,有着 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古代,争夺 盐的控制权是国家大事,至今盐业生产 也是以国有产业为主。在从古至今的盐-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业发展中,人们从靠天吃盐,到增大产 量的规模生产,再到根据特殊需求形成 多种

5、多样的产品,这其中蕴含的物质分 离、提纯的基本原理和分离思路始终没 有改变,但是技术的进步却使得生产过 程有了巨大变化。引领学生体会原理与 技术的整合,体会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 变是科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4.盐是学生熟悉的物质,对于盐 的来源学生也有所了解,但是真的走进 盐的生产过程,其中的原理看似简单实 则丰富,不断更新的技术又总让学生有 柳暗花明的感觉,对自己熟悉的事物突 然有了全新而深刻的了解,这会是一种 多么奇妙的学习感受。 二、项目特征 本项目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真实 性、活动性、有显性成果等特点外,还 有如下几个特征: 1.关注核心知识和思路方法的落 实。图 1 是对本项目学习内容

6、的概括整 合,包括核心知识和思路方法。从中可-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以看出项目承载的核心知识包括纯净物、 混合物、分离方法、溶液等内容。项目 承载的思路方法主要体现在图中的横纵 两轴。图中横轴展现了人类从自然界中 的混合物提取纯净物再制造成符合自己 功能需求的混合物的物质转化利用的基 本思路,纵轴则体现了物质分离的基本 思路、分离方法以及分离方法的适用任 务类型。 2.关注历史文化与科学的融合。 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有着深厚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教材中呈现了盐在 历史进步中的社会价值,还通过分析 “天日映成”“熬煮海水”等古代制盐法的 共同特征及优势与不

7、足,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现代制盐技术,使历史文化与科学 技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如此,教 材中的习题也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视 角分析历史文化现象。比如,历史上, 最早被称为“中国”的地方在现在山西运 城一带,黄帝、蚩尤大战于此,夏、商、 周三代建都于此。在古代这个地方发达-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的原因之一是有被称为“盐池”的湖,可 以产盐。舜在统治这个地方时曾创作 南风歌一首,描述了舜对盐业生产 的重视,也说明了天气对盐业生产的影 响很大:“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 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此歌大意是:南风温暖地吹来,可以 解除老百姓内心的忧

8、愁;南风及时地吹 来,可以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财富。自 南向北吹的风一般都比较温暖,且运城 盐湖南边有一座中条山,南风经过这座 山,风力就会加大。请分析: (1)为什么南风一来,古人就 会得到更多的盐呢? (2)你能推断出每年的什么时 候是运城产盐的季节吗? (3)运城盐池北岸有河东盐业 博物馆,这里原来是“池神庙”,是人们 为了获得盐业丰收而供奉神灵的地方。 人们从影响盐产量的自然界因素中抽提 出三种重要因素幻化为神灵,供奉在寺 院里,其中一位神灵是池神,猜猜另外-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两位神灵是什么神。 3.展现技术与知识的融合、技术 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技

9、术始终是将知识 应用于生活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发展的 重要推动力。本项目始终强调技术在解 决生产问题中的重要价值。比如,教材 中介绍了被称为中国古代技术活化石的 “垦畦浇晒”制盐法如何实现盐和水的分 离,还介绍了离心机、流化床等现代技 术对生产工艺的促进,通过“食盐加碘 技术的改进”这样的专栏描述,帮助学 生了解技术发展线索,体会技术对社会 发展的推动。项目中还留有问题空间, 让学生分析、解释生产工艺,发展学生 的技术意识。比如,在古代,得盐者得 天下,战争中围城禁盐,使城内人因缺 盐而投降是常用的手段。为了更多地获 得盐,在春秋战国时期,运城盐池地区 的老百姓就开始使用“垦畦浇晒”法制盐, 英

10、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著作中国科 学技术史中把这种生产工艺称为中国 古代技术史的活化石。请思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1) “垦畦浇晒”就是在盐池旁边 开辟一片一片的盐田,把盐池水引入盐 田,然后经过一系列工序获得食盐。盐 田的功能是什么? (2)工人们 在盐田中收盐时并不等盐田水晒干,而 是让盐田中还留有一些溶液就收盐,这 是为什么呢? (3)盐池自古是盐的主要产地, 但是我国解放后就以出产硫酸钠为主了。 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4.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并引导学 生发现生活中的秘密。学以致用是产生 深度学习的路径。项目中设计了多个与 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启发学生用化学 的视角看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的奥 秘。比如,一根没吃完的冰棍放在碗里 部分融化,此时再吃是冰棍更甜呢,还 是融化出的水更甜? 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先做个实验 试试。要想解释清楚,来学习这个项目 吧。 三、项目学习线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