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专题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杨玲1【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丛书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2003年版 2.郑日昌主编 : 《 学校学校心理咨询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99年 3、刘华山主编:《 学校心理》,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 第一版. 4、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心理学基础》, 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5、王登峰著 : 《临床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99年第一 版 6.沈之菲主编:《 生涯心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第一版 7、1.刘维良、齐建芳主编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1年 8、.李咏吟主编:《 学习——应用性学习心理学》, 心理出 版社(台湾), 1993年 9、.刘翔平主编:《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 版 10、钱铭怡主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2第一讲学校心理学概述3一、“学校心理学”的国际定 义 • 学校心理学(School Psychology )在国际心理学 术领域里有其特殊含义,研 究领域以学生的人格、身心 发展以及认知、学习、适应 等为主,同时也根据学校教 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对教 师、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援 助和咨询。
实质上它是一门 关于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如何 开展心理与咨询的学问 4要理解什么是学校心理学可以从“学校”与“心理学”两个方面着手这里所说的“学校”并不是指某个教育场所或教育机构,而是指学校教育(Schooling)或者定名为教育事业它涉及的范围包括中小学与大学这里的“心理学”指的是受过专业训练、具有实际经验的专职人员,即学校心理咨询人员或学校心理教师(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进行的心理学方面的教育指导、咨询活动5以学校教育活动为背景的心理和咨询,国 际上称之为“学校心理”,归属于学校心理学 研究领域,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适应、人 格成长作为中心问题予以心理援助被援助者有时 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学生的家长和学校的教师 学校心理范围包括以学校教育为背景的校内问 题(学校恐怖症、厌学症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症 ……),学校外的家庭教育问题(拒食、失眠、夜 尿症、神经质、手淫……),以及社会地区内的问 题(不良行为、盗窃、暴力、自杀……)等 6与其他助人专业的关系78二、学校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一)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美国机能主义思潮的产生为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2、社会变革运动兴起,儿童地位提升,学校急需心理学工作者3、义务教育的出现,是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决定性力量4、科技逐渐发达,人们生活变的优裕,但是教育管理层面却出现了新的漏洞9(二)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1、心理测验运动和特殊教育运动的发展对学校心理 学的产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2、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的发展对学校心 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3、学校心理咨询的产生和发展也为学校心理学的产 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4、学校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推进了学校心理学的 理论探索和实践服务10• 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1896年,Witmer在宾州大学开设第一家儿童心理诊所 1905年,比纳-西蒙儿童智力测验量表问世1909年,Beers成立全美心理卫生委员会20年代,开始广泛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三、国外学校心理学发展简况11国外学校心理学发展简况•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中 30年代开设心理学课程的中学增加,(强调对 人类的理解),强调心理卫生; 1945年,学校心理学成为美国心理学会19个分 支之一, 1949年,波德会议确定了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 培训和职责标准。
12国外学校心理学发展简况•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到60年代末 1954年,塞耶会议进一步明确确定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作用、资格和培训标准•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后中小学心理学的课程和服务普及化 1969年成立全美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协会 80年代末,全美有200余所大学开设学校心理专业,大约 2.5万人活跃在中小学领域13国际上学校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心理测量的水平这是学校心理学发展初期的水平主要是对有弱智或有发展障碍的儿童进行心理测量,智力诊断、分类然后根据诊断、测量的结果进行解释,对教师、家长提出建设性教育参考建议第二阶段:心理咨询和教育活动的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临床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心理学者对“问题儿童”的关心他们作为教育心理咨询家,对教师、家长、地区组织等介绍过来的“问题儿童”进行 第三阶段:综合的学校心理教育活动水平最近的国际教育发展动向是学校的教育心理和咨询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而且面向全体教师和家长,同时对学校行政领导、社会教育工作者、地区文明建设者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 14四、我国学校心理学的现状• 学校心理学目前在中国尚是一片有待开拓 的领域。
目前在中国的教育界极其缺乏学校 心理学咨询专家至今,我国仍没有一套正 规的研究学校心理学,培养专职学校心理辅 导教师的教育训练体系许多地方只是为了 赶时髦或者是为了完成教委的任务而设立学 校心理课,而这些课在开设不久就变成 了思想品德课普遍存在中小学校教师、学 生和家长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急需对他们进 行心理指导和援助 15影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事件(一)全国性的 • 1984年起,全国各地高校陆续成立心理咨询中心 • 1990年11月,中国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专 业委员会成立 • 1992年10月,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联合制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 •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 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 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 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16影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事件•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一次强 调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 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 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 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从 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 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 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并随即成立“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咨询委员会”17影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事件• 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 谈话” •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 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 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 18影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事件• 2001年7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刊• 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2002年5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 2004年1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9影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事件(二)广东省 • 2001年初,成立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指导中心。
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分级 培训: A级:各地方、校区负责人B级:专职教师 C级:骨干教师 20• 1、能规划、指导与评价中小学各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 • 2、能指导各中小学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 ; • 3、能使用心理测试技术,能在学校开展心理咨 询与; • 4、能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处理方 案; • 5、能指导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 6、指导与评价学校心理咨询工作A级:各地方、校区负责人21B级:专职教师 • 1.能科学地组织所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 • 2.能规划与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 3.能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 • 4.能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判断,初步识别心理 不健康的学生,并提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 5.能使用心理量表了解学生心理情况,恰当地 对量表结果进行解释22C级:骨干教师• 1.能按照计划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 动课; 2.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精神渗透 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与学生教育管理中去 ; 3.能参与本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对心理 状态不利的学生进行疏导; 4.能初步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判断及协 助有关人员进行分析。
23反映出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特点:• 重心由医疗卫生系统向教育和社会服务系 统转移 • 由心理-医学模式向心理-教育-社会-医学模 式的转变 • 由补救服务为主向预防服务为主过渡 • 由大学向中小学转移24目前我国的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础: 第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为政府和人们所重视、关心. 1999年 ,我国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标志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式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 道2002年,教育部又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系统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心理健康 教育在各类学校正在逐步的展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 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第二,全国的大中小学逐渐开始设立正规的心理咨询与机构, 一些有条件的中小学中开设了心理教育选修课,绝大多数的学 校学生思想教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内容 第三,开始形成一支热心从事学校心理学研究工作的教师队伍和专 业人才队伍同时对学校中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的师资培训工 作正在走上正规道路。
25学校心理学存在的问题和“误 区” • 第一,对学校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缺乏明确认识 • 第二,误把学校心理咨询和对象仅仅看作是面 对学生的; • 第三,在不少学校中的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缺 乏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 •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特别是咨询面谈时间 )没有确切的保证; •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计划、学校心理咨询的 指导体系、组织管理尚未完善; • 第六,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附加的学校 教育任务,是一种点缀性的应景的工作. • 26对 策 与 建 议 第一,培养一批精通学校心理学、熟悉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和专职的心理教师,并且尽可能将从事这一事业的专业队伍的学历提高到研究生水平第二,对我国现有的专职和兼职的心理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他们对心理、咨询技术的学习、实践和研究,特别是让他们尽快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第三,学校心理学工作者与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卫生工作者、医疗机关、社会地区的专门机构等学校外的专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协作体系,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更大的效用第四,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是广大教师的思想,积极地鼓励、促使广大教师参加到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实践活动中去,对学生、家长进行发展性、预防性心理,同时又要注意教师自身心理 保健,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形成一种健康的师生关系。
27我国学校心理学的现状见7页28五、学校心理学 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学校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二)学校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的关系(三)学校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四)学校心理学与学习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关系 29表1—1学校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的区别学校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咨 询心理学 场所内容对象学校 心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