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语文《逍遥游》精美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077353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件】语文《逍遥游》精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精品课件】语文《逍遥游》精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精品课件】语文《逍遥游》精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精品课件】语文《逍遥游》精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精品课件】语文《逍遥游》精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件】语文《逍遥游》精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件】语文《逍遥游》精美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目的字词预习 阅读评析课堂巩固作家作品译文参考课文朗读 1.把握散文旨趣,了解庄子思想; 2.感受想像魅力,体验神话境界; 3.积累相关字词。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 外化形式。俳pi谐:诙谐、滑稽。 正色:本来的颜色。 培pi:凭借。 夭阏:一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塞。 枪qin:触、撞。 冥灵:树名,一说大龟。 大椿chn:传说中的树名。 沮j:沮丧。 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海运:海动/海洋运输虽然:虽然这样/表转折连词众人:一般人/大家果然:食饱状/副词,表事实与所料相符内外:自身与外物/多指事物的里面和外面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 ,战国时宋国人,做过漆园吏 。著名的

2、思想家,道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 庄”。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 (史记)。但遭逢乱世,有感于世间 沉浊,“不可与庄语”,故不与统治阶级 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 ,被拒绝。庄子一书现存33篇,内篇7篇, 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当是庄子自 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 所补。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 庄子一大特色,在文学 意义上代表了了先秦散文最 高成就。行文多为寓言,善 于虚构,汪洋恣肆,想象丰 富奇特,气势波澜壮阔,且 富浪漫主义色彩。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 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 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

3、文章家的 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 无仅有。”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思想主要有天道无为观,相对认识论 ,无条件精神自由等。他追求的心灵总在幻想 的绝对自由的境界里翱翔。从这种认识论出发 ,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生活上,他的态 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充满 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形象的 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凭依地追求精神世界的绝 对自由的主张。庄子提倡人类生活无条件的 精神自由,不滞于物,就是没有任何束缚的 自由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

4、永 恒的精神世界。当然,他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其实不乏现实的苦闷。 四-1、疏通课文意思(1-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 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 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 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 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1-2):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六月息者也。”野

5、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译文: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 是大自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 齐谐中 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远达几 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 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 ,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理解:鹏鸟、“野马”、“尘埃”,世间万物无论大小 都有所待。(1-3):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 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 ,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理解:大鹏虽然飞到了九万里的高空,但它 和在地

6、上的人一样,都要受到限制,不能真 正认识天,它也是不自由的。(1-4)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 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 翼也无力。w翻译: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 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 么就只能用小草做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 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大, 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1-4):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 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 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

7、知? 翻译: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 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 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 飞呢?”到郊外的人,三餐饭的时间就回,回来时 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 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 来储积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1-4): 理解: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 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 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 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 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 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蝉、 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

8、不一样。 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 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四-1、归纳第一段段意: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 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万物都有所待;万物都有所待; 都没有绝对自由。都没有绝对自由。四-2、疏通课文意思(2-1)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翻译: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

9、命短的不了解寿命 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彭祖如今独 自以长寿出名,一般人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 理解: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 “大年”与“小年” 的不同,进一步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 在庄子看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有要人为地以小 比大,这本身就是可悲的。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段 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的。四-2、疏通课文意思(2-2)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且适南冥也。斥 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此亦飞之至也。而 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 翻译:汤问政于棘也是这种情况。不生长草木的荒 远之北将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 要到哪里去呢?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

10、度了,而 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 理解:这里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 谈到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的 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四-2、归纳第二段段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彭祖众人鹏鸟斥鴳 段意归纳: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 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 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大小之辩四-3、疏通课文意思(3-1)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文: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位, 品行顺合一方百姓、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

11、 力足使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 斥鴳一样。(3-2)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 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四-3、归纳第三段段意: 由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 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 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 人,有才智修养,当都被世俗所累 ; 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 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 但“犹有所待者”这些有才有智 有修养的人都 没有达到真正 的“逍遥游”, 更何况那些普 通人呢?第1段

12、:大小物皆有运徙之待自身 所限没有绝对的自由;第2段:大小物还有大小之辨造化 所限没有绝对的自由;第3段:逍遥者自可一无所待无己 无功无名,绝对自由。第一段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鲲鹏,小至尘 埃,其运动都有所凭借,没有绝对的自由。开 篇描述鲲鹏的形象。鲲鹏形体硕大,变化神奇 ,奋飞时气势壮美。再写鹏鸟南飞而有所待, 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 乘六月巨风南飞;九万里高空俯视无非“野马 ”“尘埃”,它们所待是“以息相吹”;人仰 视苍穹,或者难辨其“正色”,这样看来,万 物皆有所待呀。 为了强调“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有待 深流,芥草只需杯水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 飞九万里所凭借的是辽阔

13、的天空、六月的大风 ,反之则不能图谋南行。蜩和学鸠对大鹏的嘲 笑,是毫无道理的,其实这两种小动物也有所 待。鹏鸟背宽翼大,要乘大风行万里;蜩与学 鸠身轻翼小,枪榆枋而知足。虽所待各不相同 ,但都是各适其性而已。作者又以行路备粮的 比喻来明“二虫”的不智。三“适”因行程远 近的不一,所备粮各有不同,而皆有所待。蜩 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异同,反而嘲笑 鹏鸟南飞壮举,真是无知。 第二段用“重言”,换角度,进一步说明 万物大小有别,其待不同,而小不知大。“小 知不及大知”,是归纳上文,“小年不及大年 ”是引起下文。“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 秋”等等,是“小知”与“大知”、“大年” 与“小年”既

14、别,故小不知大,短不知长;主 观上强调的是人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 来,万物均有所待,原无差别,小短者不知, 是非常可悲的。引“汤之问棘”一段,内容并 非简单重复,前所引,语出齐谐,“恐人 疑其不典“,故再用汤棘问答以证,且所论角 度各异,重在明“小大之辩”。 第三段由泛论万物而特言人事,阐明人所 达逍遥境界,也即庄子精神世界中的最高境界 ,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效”“比”“合”“ 征”者,各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在庄子看来 ,都被功名利禄世俗的“一”隅所所累,无法 获得绝对自由,就像斥鴳、蜩鸠一样见识短浅 ,远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宋荣子能够置世人 的誉毁于度外,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别,辨明 荣

15、辱的界限,但他的修养还不能达到逍遥的境 界。列子御风而行,轻妙可观,外在事物对他似 乎没有什么束缚,仍然算不上逍遥。因 为他们还是有所待。 宋荣子、列子之比于前四种人,正 像鹏鸟之比之于蜩鸠、斥鴳,固然高明 ,共同点都是“有所待”。那么,怎样 才是逍遥游?庄子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 张,那就是: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 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境。而要 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做到“ 无己”“无功”“无名”。至此 ,文章主旨豁然已明。庄子为文,不拘一格而变幻无穷,突破世俗观 念的藩篱,表现出一种特立独行的哲学精神,由是 迥异于先秦诸子文风。逍遥游采用寓言的样式 ,举例设喻,多方诠释庄子思想核心绝对精神

16、自由,神思飞越超拔,笔法汪洋恣肆。清代林云铭 评逍遥游说:“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 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 云气空濛,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这 种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的笔法,可看作庄子绝对自由 精神的外化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今人 读庄子若从文章传统思路、既有框架、常见手 法这些角度来解读,实为缘木求鱼。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形体巨大 ,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 叫鹏。鹏背脊修长,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 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像悬垂在天边的云彩。 这 只大鹏,海动风起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南 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齐谐这部书,是 记载神怪事物的。齐谐的记 载说:“大鹏迁飞到南海去的时 候,翅膀拍击水面,激起的水浪 远达三千里,乘着旋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