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全文赏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051399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全文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全文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全文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全文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全文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全文赏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这句诗是来自非常宋朝著名的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是:却话巴山夜雨时。以下是有关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的全诗赏析:诗名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朝代:宋朝全诗如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翻译如下: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在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夜雨寄北这首诗的大意是: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 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 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

2、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注释 (1) 此诗洪迈 ( 万首唐人绝句) 题作夜雨寄内 ,即寄给妻子王氏。一般认为是寄长安友人。 (2) 君:指在长安的友人。(3) 巴山:也称大巴山, 又叫巴岭, 这里泛指东川一带。涨秋池: 因秋雨而池塘水涨。(4) 何当: 何时。 剪:指剪去烛花, 使烛光明亮。 (5) 却:回转。话:谈论。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

3、,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 ,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

4、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情深意远思绪缠绵。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晕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

5、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 长安 ) ,用示现的修辞方法, 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 可能溶化了杜甫 羌村三首 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

6、,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 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

7、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简要评析 这首寄内之作, 一向为人们广为流传,是诗人李商隐在巴蜀时寄怀他妻子王氏之作。此诗将诗人自己与妻子之间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首句直诉离情,诗人因暂不能归家而使得离情更为浓烈。二句以秋池迅急上涨喻作诗人离情汹涌不息,内心愈加不能平静。三四句想象来日重逢时刻若回忆起今日分离时的苦恼和品味着来日团聚时的欢欣,必有一番既苦涩又甜蜜的滋味在心头盘旋。此为消释离情之处。四句诗以情起,以情结,首尾相顾,循环往复,脉络清晰明了,思绪起伏跌宕。本诗艺术手法高明,首

8、先是运用了悬想反说的修辞格。诗人写作此诗的本意是因久寓蜀地寂寞之中思家情切,但他偏不先说自己思念妻子,反说妻子来信问归期,写亲人对自己的遥念。这样写的好处是为了达到相互映衬的目的,即用双方的共同思念来加深各自的爱恋深度。李商隐在本诗依旧运用这种笔法,首句便说妻子的思念,二句又用自己的思念呼应 ( 但不直说,只托于池水上涨的形象) ,三四句再用共剪、却话呼应上文,便把两人之间那种心心相印、灵犀相通的爱恋深情写活了。其次是场景描写跳跃性大,跨度极广。首句即包括长安、巴山两地,二句突出巴山,三四句又重复长安、巴山。四句诗运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时空转换,巧为剪接,妙合无隙,堪称天造地设之作。再次是情

9、景交融,上涨的池水即是诗人胸怀中爱情波涛的外化,秋池夜雨之景中充溢了多少作者对妻子的关切的爱恋!另外,本诗中的期和巴山夜雨笔沓为文,读来摇曳多姿,铿锵成韵,富有民歌特色。全诗写得真是体贴入微,情深意切。从见他乡夜雨而生两地思念,再到盼望相见,感受至深,自然流露,凄寂之中见温情,让人在寒意中生温暖,因此这首诗是唐人寄内诗中难得的佳作。、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一说是友人。、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 泛指巴蜀之地 ) 、秋池:秋天的池塘。、何当:哪一天?、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却话:从头谈起。却:副词。还,且。表示轻微的转折。你问我回家

10、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蜡烛燃烧时间过长会引起烛花现象,也就是火苗会跳动,必须剪短烛心才能保持烛火苗不动。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 自然, 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采华艳著称。这首诗短短

11、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一般说来,近体诗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复的。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却好像刻意地重复着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而巴山夜雨,也确实成为全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意象。这一意象在诗里出现两次,但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 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隐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凉地,唐代的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

12、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行笔至此, 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 然而, 诗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蒙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 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同样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如此温情脉脉,令人怀念。幸福也许就是这样,它需要对比、需要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

13、大程度的呈现吧?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忆苦思甜。而在李商隐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 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

14、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 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 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 ) 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 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 共剪、 却话, 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 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 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当我们意识到某一件事物的珍贵时,往往我们已经失去它了。我们无法与时间对抗,智慧是青春的反义语,前者是以失去后者得到的。所以,再回到从前,我们依然会懵懂依然会错过。更何况,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