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理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050601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理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段解 ?第一段: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 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 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第三段: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 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 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 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

2、帮助郑国。 ?第四段: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文字读音 1. 秦军氾南:氾, f n 2.佚之狐:佚, y ; 3. 夜缒而出:缒, zhu; 4.君之薄也:薄,薄 , b o, ;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 i ; 6.共其乏困:共, g ng; 7.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 i ; 8.夫晋:夫, f (也有译为“发语词” ) ; 9. 阙秦: qu ;( 也有标注 ju ); 10.秦伯说:说, yu,高兴; 11.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q,逢, p ng; 12.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 f 。; 13.失其所与,不知:知, zh。 重要

3、实词 1、贰 “二”的大写。 (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 副职。 (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不专。 (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 离心,背。 (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 ) 再,重复。 (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 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 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 2、鄙 边邑,边远的地方 ( 例: 为学 : “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注】 :本文的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庸俗,鄙陋。 ( 例: 左传?庄公十年: “肉食者

4、鄙,未能远谋。 ”) 看不起,轻视。 ( 例: 左传?昭公十六年: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 3、许 准许。 ( 同现代汉语 ) 答应,听从。 ( 例:本文: “许之。 ” 、 “许君焦、瑕 , ”) 赞同。 ( 例愚公移山: “杂然相许。”) 约数 ( 例: 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处所 (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阙 qu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qu城楼 qu皇宫,引申为朝廷 qu侵损,削减。(本文:意动用法,使 , 侵损,削减) ju 阙疑, 解除疑惑 (多闻阙疑) 5、微 没有细小,轻微 ( 同现义 ) 衰败 国势衰微。 卑贱。

5、( 例: 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 幽微,精妙。微言大义 ( 成语) 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假如没有。(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坏,破旧。 (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使史更敝衣草屦。”) 谦词 敝人 疲惫 ( 例: 资治通鉴: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损害,衰败。 (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 重要虚词 1、以 以其无礼于晋 ( 因为,连词 ) 敢以烦执事 ( 拿,来,介词 ) 越国以鄙远 ( 表顺承,连词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表顺承,连词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把,介词 ) 2、而 今急而求子 ( 才,连词,表顺承 ) 夜缒

6、而出 ( 表修饰,连词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表承接,连词 ) 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 ( 语气词,表陈述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疑问副词,为什么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疑问代词,哪里 ) 4、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 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 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是寡人之过也(的) 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词类活

7、用 晋军函陵 (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 同下文“秦军”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厚” “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 , 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朝济而夕设版焉 ( “朝” 、 “夕” ,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东” 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西”方位名词作形容词,西边的;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 ) 与郑人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

8、,损害)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 . 使.获利) 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 , 从属二主)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 , 退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作状语,向东;形容词作动词,扩张,延伸)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 , 减少)通假字 1. 共其乏困 ( 共:通“供”,供给。 ) 2. 秦伯说 ( 说:通“悦”,赞同,高兴。 ) 3. 失其所与,不知 ( 知:通“智”,明智。 ) 4. 何厌之有?(厌:通“餍” ,满足。 ) 5. 无能为也已。(

9、已:通“矣”,了。句末语气词) 古今异义 (1) 行李之往来 (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以为,古义:把, 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 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 亦去之 (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 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 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文言句式 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应为“以其于晋

10、无礼,且于楚贰也” 2.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 3. 佚之狐言于郑伯介词结构后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 4. (烛之武)辞曰省略句 5.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6. (烛之武)许之省略句 7.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8. 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9.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10. (晋)许君焦、瑕省略句 11. 夫晋,何厌之有?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2. 阙秦以利(于)晋省略句 13.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14. 若亡郑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应为“于君有益” 。 概述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 。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

11、历史名著, 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 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 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 年( 鲁僖 公三十年 )。前此两年 ( 公元前 632 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 ) ,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国 战败,晋国称霸。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 的直接原因。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秦 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 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 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 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