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048167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心理学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心理学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心理学史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心理学史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istory of Psychology心理学史李 东 斌E-mail: 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 第一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 第二节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第三节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第四节 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 第五节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第六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第一编 西方心理学史 温馨提示n教学目的:理解精神分析的演变 ;理解并掌握哈特曼、艾里克森 、克莱因、霍妮、弗罗姆的理论 观点。n教学重点与难点:n1精神分析的演变n2哈特曼、艾里克森、克莱因 、霍妮、弗罗姆的理论观点 第一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 析的演变 n两条主要路线n一是从精

2、神分析内部进行的修正 和发展:荣格、阿德勒、哈特曼 、克莱因n二是从精神分析外部进行的突破 和发展,结合社会学、文化学、 人类学和哲学等的成果:霍妮、 弗洛姆、宾斯汪格、鲍斯、拉康 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n、核心观点n强调自我这一人格结构相对 于本我的某种独立性和它本身的 极端重要性n、主要代表人物n安娜弗洛伊德、哈特曼、艾 里克森、斯皮茨、雅可布森、玛 勒等 、发展历程 n第一阶段(1886-1897):n弗洛伊德提出最初的防御概念n第二阶段(1897-1923):n弗洛伊德提出自我本能、自我内驱力和自我里比多学 说 n第三阶段(1923-1937):n弗洛伊德划分人格结构中伊底、自我和

3、超我三种成分 ,给自我相对独立的地位。安娜进一步强调自我的作 用,阐述了自我的防御功能n第四阶段(1937-1959):1937年哈特曼在维也纳精神 分析学会发表著名演讲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 这被视为自我心理学真正建立的一年 二、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学派 n、核心思想n强调本能的对象的重要性,从而把对象 关系即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作为理论 和临床的中心n、代表人物n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科特、克恩伯 格n、发展历程n对象关系理论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英国 ,60年代传播到北美,随后产生了美国的对 象关系理论,70年 代在美国呈现相互融合 的倾向 三、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n、核心思想n把

4、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概念和社会 文化因素相调和来解释人的心理问题 和社会状况n、代表人物n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和弗洛姆n、发展历程n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 的美国 四、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 n、核心思想n站在精神分析角度对存在主义哲 学进行心理学改造,使其变成探讨人 的心理生活和实施心理治疗的经验科 学n、代表人物n宾斯汪格、鲍斯、弗兰克尔;后 期有莱因、罗洛梅、布根塔尔等n、发展历程n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大陆 ,50、60年代后流行于美国 五、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n、核心思想n用结构主义哲学特别是结构 主义语言学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 析理论进行重新解释n、代表人物n拉康n、发展历

5、程n产生于20世纪中期 第二节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n哈特曼(1894-1970)n 自我心理学之父n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自 我心理学发展的第二块里程碑 一、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n古典精神分析在自我研究方面的最大 问题:过于强调自我与伊底的冲突, 忽视了“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没有冲 突的自我领域:并非空间领域,而是 一套心理机能,这些心理机能在既定 的时间内可以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 发挥作用,如:知觉、思维、记忆、 语言、创造力的发展等n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是哈特曼整个自 我心理学体系的基础 二、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发 展 n、自我的起源n自我和伊底都从同一种先天生物学禀赋 “未分化的基质”中

6、分化出来,一部分 “未分 化的基质”演化为伊底的本能内驱力,另一 部分则演化为先天的自我的自主性装备n、自我的自主性发展n自我在发展上独立于伊底的本能发展n初级自主性:先天的独立于伊底的没有冲突 的自我机能n次级自主性:从伊底的冲突中发展起来,并 可以做为健康地适应生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 机能 三、能量的中性化 n能量的中性化:一种把本能能量改造成非本 能模式的过程n能量的中性化始于自我从伊底中解脱而为自 己服务之时n哈特曼与弗洛伊德能量中性化思想的区别n弗洛伊德的中性化概念仅涉及性本能的 非性欲化,而哈特曼强调中性化涉及两种本 能的改造,即性本能的非性欲化和攻击本能 的非攻击化n弗洛伊德的中性

7、化是一个暂时的过程, 而哈特曼主 张中性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自我借助这一过程可以贮存中性化的能量, 以备随时随地使用 四、自我的适应过程 n、概念n自我的适应过程:就是能量的中性化过程n适应实质上是自我的初级和次级自主性作用 的结果,是自我装备与环境取得平衡n自体形成和异体形成n、适应的形式n进步的适应:与心理发展方向相一致的适应 n倒退的适应:为了将来或整体上对环境的适 应而暂时表现出来的倒退或适应不良,也就 是迂回前进n、外部环境对适应的影响n“正常期待的环境”:人正常适应和正常发展 所面临的环境 五、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 价 n、贡献n继承了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在弗洛伊

8、德身后引领正统精神分析沿着自我心理学方向发展n使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在两个根本方面 得以修正n改变了“自我在实质上隶属于伊底”的看法n改变了“自我的机能主要是对伊底的防御”的看法n这一修正沟通了古典精神分析与普通心理学n开辟了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n、局限n将自我和伊底绝对地分割开来,故未能将包括自我和 伊底在内的整个的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具体地统一起 来 其理论体系仍妥协于弗洛伊德伊底起决定作用的 观点,没有给自我以真正独立的能量 第三节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 理论 n艾里克森(1902-1994)n 继哈特曼之后自我心理学的杰 出代表n 儿童与社会、同一性与 生命周期、理解与责任、

9、同一性:青春期与危机 一、自我及其同一性 n、自我n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是过 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能综 合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 部发展和社会发展,引导人的心理性 欲合理发展n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受伊底 和超我的压迫n艾里克森的自我概念相对于弗洛伊德 更为理智、开放和积极 、自我同一性 n自我同一性: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 种复杂的内部状态n自我同一性的四个方面n 个体性: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 不同的、独立的实体而存在n 整体性和整合感: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 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健康的自我能把零碎的表 象整合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n 一致性和连

10、续性:潜意识追求一种过去和未 来之间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感受到个体的生命的连 贯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n 社会团结感: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 内在团结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n自我同一性的反面:同一性混乱或角色混乱,即同一 性危机 二、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 n、总体原则n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展开的一个进化过程n人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们固定地以不同顺序逐 渐展开,且这一模式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n、阶段性原则n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冲突或两极对立,构成一 种危机n危机的消极解决会削弱自我力量,使人格不健全,阻碍对 环境的适应;其积极解决则会增强自我力量,使人格健全 发展,

11、促进对环境的适应n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增加下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 可能性;前一阶段危机的消极解决则会缩小下一阶段危机 积极解决的可能性n一个阶段危机的解决究竟是属于积极解决还是消极解决则 取决于其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比率n人格的健康发展须综合前一阶段危机解决中的积极和消极 因素 三、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四、对艾里克森理论的评价 n、贡献n在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考察自我,强调社会环境 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 发展理论修正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n探讨了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而不局 限于生命的早期和青年期,其人格发展渐成论具有一 定辨证因素n关于自我同一性和同

12、一性危机的思想广为流传,并得 到许多青少年研究的证实n、局限n其人格发展阶段论和其他许多精神分析理论一样缺乏 科学证明,思辩和经验性较强,科学和实证性较弱n其理论是一种个人社会发展的机械平行论,没有探 讨社会实践活动对自我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未探讨 社会发展究竟是如何以个人人格为基础的 第四节 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 n克莱因(1882-1960)n 对象关系学派的创建者n儿童精神分析、对精神分 析的贡献:1921-1945、精 神分析的进展、精神分析的 新方向、感恩与嫉妒、 儿童分析记事我们成人的世 界及其他论文 一、对象和对象关系 n、对象n对象:外部的真实对象,或外部对象的内在 心理表征,

13、或儿童自身分离出去并被客体化 的一部分n克莱因所说对象与弗洛伊德所说对象的区别n、对象关系n对象关系:对象与对象之间的联系方式,或 者是“我”与“非我”之间的联系n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一切对象关系的基础n儿童与母亲的对象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部 分对象关系和整体对象关系 二、儿童发展观 n、偏执分裂样心态和抑郁性心态n克莱因以“心态”观修正弗洛伊德 “阶段” 观,她同意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性欲发展顺 序,但认为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 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可以反复的n偏执分裂样心态:婴儿的对象关系是与部 分对象的关系,占优势的机制是分裂过程和 偏执焦虑n抑郁性心态:在抑郁性心态中,对象关系被 整

14、合的方式构成了人格结构的基础n张力: 二、儿童发展观n、超我与俄狄浦斯情结的发展n在前生殖欲期,儿童将冲动投射 到内部对象上,使对象具有惩罚 性,这就是超我n俄狄浦斯情结产生于前生殖欲期 对母亲的依恋n超我不是克服俄狄浦斯情结的结 果,而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构成要 素 三、游戏疗法 n用儿童的游戏来替代成人的自由 联想,通过观察和解释儿童的游 戏来理解儿童的潜意识幻想 四、对克莱因对象关系理论的 评价 n、贡献n把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的驱力结构模式转换成对 象关系模式,修正了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n对儿童早期心理卓有成效的研究n对象关系理论对心理治疗的重大影响n对象关系理论还对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以外

15、的领域, 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n、局限n未能明确说明儿童幻想的对象及其来源与关于真实他 人的知觉和记忆表征之间的关系,甚至有矛盾的表述n强调了母亲在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忽 略了父亲的作用n对于儿童早期心理特征的看法仍来源于主观推论 第五节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 析 n霍妮(1885-1952)n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领袖人 物n 现代人的神经症人格、精神 分析的新道路、自我分析 、我们内心的冲突、神经 症与人的成长、女性心理学 一、神经症的文化观 n神经症的类型:情境神经症、性格神经症n神经症的病因在于从童年时代就逐渐形成的 人格,而人格又取决于环境n神经症的标准因不同文化、时

16、代、阶级和性 别而异n神经症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文化困境导致 人们的心理冲突,神经症是时代和文化的副 产物n生活于现代文化困境中的大多数人都患有程 度不同的神经症,正常人和神经症患者的区 别是相对的 神经症与精神病 n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人们常说的神经 衰弱就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包括焦虑症、 强迫症、恐怖症、躯体化障碍、癔症、慢性 疲劳综合症等。这一类疾病一般无明确的器 质性病变,有自知力,有现实检验能力,其 发生往往与各种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此类病 人应到神经症专科就诊。n精神病,狭义地说,一般指较为严重的精神 障碍,俗称“发疯“。这类患者往往有幻觉、 妄想、胡言乱语、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 维言语及行为等,患者没有自知力,丧失现 实检验能力,一般 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