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太阳》教案3_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030305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个太阳》教案3_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个太阳》教案3_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个太阳》教案3_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个太阳》教案3_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个太阳》教案3_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个太阳》教案3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个太阳》教案3_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个太阳教案3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习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巧妙组材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体会文章语言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与主旨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在对南极的探讨中,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解决课文重点,然后通过对女 画家行为、心理、精神的感受,领悟文章主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教学贯穿其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女画家和南极人身上感受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二、教学设想重点:1、文章是如何

2、围绕 “南极精神 “进行选材和构思的。2、熟悉课文内容,尽己所能提有价值的问题,做一个合格的小记者。难点:“南极精神 “的真正内涵和体现方式教学突破:要表现一种精神,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一定非常重视,因为环境越险恶,就越能表现人的品质, 所以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就在于尽可能渲染南极的恶劣条件。教学时,可以播放有关南极的电视资料片,通过 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对南极有更清晰的了解。本文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运用精读文本的方法分析科考队员在南极 的表现,从而感悟南极精神,领会“三个太阳 “的含义。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设计(一)明确目标(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情趣导入1984年 11月 20 日,我国首次派出科

3、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赴南极考察,船队包括“ 向阳红 10 号” 和海军 打捞救生船 “1121 号” 。队员包括中国南极考察队和南大洋考察队近百名各个专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专业技 术人员及负责运输和通讯的海军官兵387 人,以及随队采访的新闻记者、摄影师等,共有591人。经过 30天 的艰苦航行, 行程 11171海里(2066869千米),于 12月 26 日凌晨 5 时,胜利抵达南极洲, 并用 26 天,于 1985 年 2 月 20 日在南极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 公里。从此在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终于有了 中国人的立足点。长城站座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该岛是南设得兰

4、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在此岛上, 除我国的长城岛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 个考察站。与中国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 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其中最早去南极探险的国家有:英、俄、美和法国。1985 年 l1 月 20 日到 1986 年 3 月 29 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二次南极考察。第二次 考察队共 42 人,其中包括智利科学家2 人、香港摄影师1 人(李乐诗 )和香港文汇报记者1 人(阮纪宏 )。 队长高钦泉。第二次考察队是乘飞机经美国、智利抵达长城站的。1986 年 12 月,我国派出第三次南极考察队,共90 人,另加 “ 极地” 号考察

5、船 (38 人),总指挥钱志宏,副 指挥郭琨、马荣典,考察队长由郭琨兼任。令人瞩目的是在考察队中有一位女画家。去南极考察本来就有些神秘,女画家赴南极,神秘中又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她还在长城站的墙壁上留下了一幅画,画上有三个太 阳:一个是中黄色的,一个是淡绿色的,一个是橘红色的。一个敢于永闯南极的女性,一定是一位不平凡的 女性,这三个不同色彩的太阳也一定是不寻常的太阳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女画家的南极之 行,去了解一下这三个太阳的诞生吧。(课题、作者、体裁 )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亮标) :2、课前热身对话 1: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也是一篇文艺通讯。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

6、南极考察 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 南极精神 ” 为主题的通讯。 (了解)作者黄传会,人民日报记者,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海军政治部创作副主任,一级作家,原籍浙江省苍南县,1949年 9 月出生。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中国 一个县 首例农民告县长始末 ;小说集婚约本岛无故事;电影天涯并不遥远 ;电视剧两个姑娘 一个兵 。曾获 “ 庄重文文学奖 ”“当代文学奖 ”“中国报告文学奖 ”“五个一工程奖 ” 。当年随同南极考察船到 南极考察。那么大家记得在本学期第一单元,我们学过一篇人物通迅,是哪一课?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还 记得什么是通讯呢?明确: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

7、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 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分类:按内容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按形式分:记事通讯、访问记 (专访、人物专访 )、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 散记、采记杞记。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 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迹中的人物和某些 有争议的人物。对话 2:由题目引发思考,了解南极

8、:三个太阳,一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或联想呢?那 么你知道文章这个标题取材于哪儿吗?(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读了课文之后, 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女画家的那幅画吗?(画上可能有茫茫的雪原,晶莹剔透的千年冰川,可能有可爱而笨 拙的企鹅、海豹以及轻捷的雪燕,可能有人类的留下的痕迹等,但最显著的是有三个颜色各异的太阳。)这是 一幅献给南极的壁画。南极,那是一个非常遥远而神秘的世界,谁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南极的情 况呢?(学生自由回答)了解: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做“极地”,在南半球叫“南极”,南纬 6634的纬线叫 “ 南 极圈” 。

9、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距离最近的南美洲950 千米)、最寒冷(最 温暖的沿海地区平均温度 -17C-20C 左右,最寒冷的内陆地区平均温度-30C-55C 左右)、风最大、最高、最干 燥、河流最少的大陆。还是世界上最荒凉、冰最厚、最干净、最纯洁的大陆。衣:北极居民用海豹皮或驯鹿 皮制作衣服;现代化南极服装有皮毛防护帽、尼龙绝热风雪大衣和裤子,蜂窝织纹保暖内衣和长统靴。总之 要宽松,不能笨重,外不透风,内不逸气。食:海豹、海象的肉,现在交通便利,食品丰富。罐头食品居多, 新鲜蔬菜只在人员轮换之初从本国带来。饮水困难,法国使用海水淡化装置,每天可制造2.8 立方米饮用

10、水。 美国则在麦克默多站设置了一座海水蒸馏厂。住:必须能经受低温、强风和雪暴的袭击。还要防患火灾。目 前多半采用预置构件或活动折叠的房子。人类未来理想的南极世界应是大型玻璃罩下的城市。罩外建立原子 反应炉,为罩内城市调节温度,提供动力。城市中心矗立一座高塔,悬点一盏巨大的原子“ 长明灯 ” ,作为极 地长夜照明的人造 “ 小太阳 ” 。行:探险家们习惯于借助爱斯基摩狗的力量。这类狗长期生活在高纬度地带, 既耐寒,又耐劳,在冰天雪地之中能拉雪橇、辨方向,活泼聪颖,能饮冰吞雪以解渴,咀嚼海豹肉充饥。而 今都是靠直升机或摩托雪橇。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对话 1:看来同学们的南极知识还是挺丰富的,

11、但你们这些知识的得来离不开一群人努力,知道这群人是 谁吗?他们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大陆考察的科学家们,他们被称为“南极人 “,他们的精神被称为 “南极精神“。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样的一群人。如果让你写一篇表现南极人,歌颂南极精神的文章,你会写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下面请同学朗 读课文,看看文章选取了一个怎样的角度来展现他们的精神呢?(学生阅读课文 ) 明确:通过一个女画家在南极的所见,所思,所感来表现的,选材独特。这个女画家叫陈雅丹,是我所 在创作室一位画家的妻子。 她的父亲是位地球物理学家, 父女两代知识分子执着追求、 献身事业。教参 P325(女 画家是不是作者? ) 字词正音:晕

12、船 y”n 亘古 g?n钦佩 qn 船舷 xi?n步履 l 蹒跚 p?n sh?n真挚 zh? 踮脚 di?n呕心沥血 l?胡子拉碴 ch?混沌 h”n d”n 暴虐 n?吞噬 sh? 铠甲 k?i抿住 m?n燥热 z,o伫立 zh”剔透 t 翩跹 pi?n xi?n蓦地 m? 玛瑙 n?o蘸 zh,n紧蹙 c”躁动 z,o真谛 d?粗犷 ku,ng俯瞰 k,n 解释词语:亘古步履呕心沥血凌厉吞噬伫立翩跹蹙审视粗犷俯瞰筹资:筹集资金。钦佩:敬重佩服。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周折:事情进程曲折 , 不顺利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真挚:真诚恳切。寡言:很少说话,不爱

13、说话。寡,少。混沌:形容模糊一团的景象暴虐:凶恶残酷。剔透:通彻透明。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莽莽:辽阔,无边无际。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心地:内心。写生: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爽快:直爽,直截了当。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九死一生: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素材: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对话 2:可明显文章与展示一文一样,也是以小标题形式把女画家的南极之行分为了四个部分,你能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吗?(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思考交流)明确:1、女画家向往并争取去南极工作的经过以及愿望实现以后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2、女画家在南极的紧

14、张工作和生活,写她对南极,对风暴以及对南极人的观察与感受;3、女画家在长城站过生日以及她站在在长城站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4、女画家为长城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画,画中的三个太阳给考察队员们留下了艺术想象的宽广天地。对话 3:根据我们归纳的这四部分内容,你觉得这四个部分能颠倒吗?明确:不能,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小结: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通过一个女画家在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来展现南极风光 与南极人,选材比较新颖,在叙述整个过程时,又按时间顺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报道,思路清晰,让人仿佛 跟随着女画家一起进行了一趟南极之旅。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对话 1:文章选取了一个怎样的角度来展现南极人的

15、精神?明确通过一个女画家在南极的所见,所思,所感来表现的,选材独特。对话 2:文章四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时间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亮标) :2、课前热身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2)四边互动(师生互动)对话 1:写人离不开写事, 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文本,看看文中写了哪些典型的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 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提示:第四部分三件 ,其余均两件 ) 明确:1、极力争取去南极; 2、途中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与大家一起修码头;4、暴风雪中卸货物; 5、长城站里过生日; 6、长城站后山感怀; 7、油罐山上画长城站全貌;8、凝神精思画壁画; 9、考察队员论 壁画。对话 2:想一

16、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这些材料的组合有怎样的特点?明确:这些事件可以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 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特点: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 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对话 3: 既然文章是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为线索的,那么请大家先来找一找, 女画家到达南极的所见所闻。1、女画家的所见所闻(1)南极风光 (画出描写南极景色的语句,反复朗读,品位句子的优美) 串讲:1、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 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俯冲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 又飞走 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表现南极的美丽, “呵,这就是南极”表现女画家看到南极的惊喜,在此景中倾注 了她对南极强烈热爱之情,把南极写得十分可爱,同时也着意地表现南极对人类的亲近和欢迎。这是她刚踏上南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