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当)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1011102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当)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当)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当)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当)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当)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当)(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武术传统门派之 武当 一、武当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元末明初 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 的开山祖师。张三丰将 易经和道德经 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 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 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后经历代武术家不 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 派,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 一般来说,今天的人们评说武当武术的历 史,往往会将它与元明时期的张三丰联系 在一起,以为张三丰就是武当武术的开山 祖师。其实,武当武术包括张三丰所 创兴的太极拳,其渊源,都要追溯到元明 张三丰之前的很久很久。因为张三丰的太 极拳以及与此

2、同时与之后的各种内家拳派 的诞生,都不是忽然间的空穴来风,其理 论精髓、技艺的基本框架,都是沿着前代 道家、道门的传统这条线索来的。 传说真武大帝坐镇此山,因“非真武不足当 之”而改名武当山。以道门传说,真武大帝之名 “真武”,可见他那时就武功盖世,以后这武功 就代代相传了。当然这种宗教传说是不足为凭 的。但谱诀中有“六合神拳,谓之内家”,现在 证实,唐末五代隐修武当山的陈承传有“六合八 法拳”,说明唐末五代武当道门就有武功传承, 并且已经有了“内家”的称谓。 二、武当武术的基本特征:现在所知的武当丹派剑术、武当犹龙派太极拳、 太乙五行拳、武当太和拳、武当三丰太极拳、赵堡 太极拳、张祖意合太极

3、拳等,源头都来自张三峰和 张三丰这根主线。当今太极拳可归纳为四大派系, 即南派太极拳、北派太极拳、本山派太极拳、散派 太极拳。这四大派中,南派太极拳源自北宋张三峰 ,至明时又得张三丰点拨,并融汇江南八家名拳而 自成一家。北派太极拳则由张三丰之徒传入民间, 首传山西王宗岳,王传河南温县赵堡人蒋发,蒋发 之后一直在赵堡传到至今的有十三、四代,名曰赵 堡太极拳。蒋发又传陈沟人陈王廷,陈将家传“炮捶” 与太极豢嫁接,发展形成为陈式太极拳。陈氏后人 陈长兴尽得蒋发所传太极真谛,因受本族限制将艺 传与河北永年人杨禄缠,杨氏父子又得道门高人点 拨,形成杨式太极拳一派。 武当武术的特色,归纳起来,主要可反映在

4、 如下几个方面 :1、以道理为指导:武当武术的产生不是经验主义的产物,而是理性的产物。它代表 古之圣哲创造“止戈”为“武”的一种趋势,最早源自伏羲、玄帝、尧、舜、老子等人。 这里须分清的是,其一,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武当武术是 对中国武术的一大创新和光大,而不是在自然武术上的一种改良;其三,它是先有 理论后有拳法。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就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一部分哲 学家,为了最完美地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通过对“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 然)、“人”(以人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关系的观察研究分析,所获得的一种宇宙 、世界、社会、人生整体统一辩证的哲学观念。 道

5、家哲学当然不是专为道家拳术创 立的理论。然而,武当武术创造发明于道家,在于道家哲学可广泛运用于道家生存 的每一个领域(道家也认为道家哲学是可供人类普遍运于用任何领域之中)。道家 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因此也必须具有防卫术。于是,剖析社会流行的防卫术 利弊,以道家哲学原 理为指导的道家防卫术(起源甚早,并在武当山由张三丰最后 集大成)武当拳法便自然产生了。 2、以养生为宗旨:中国的道教,尽管它的神仙术、炼丹术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它却 表现了一个很明确的愿望,那即是要人在今生今世里修成,而不是像佛教那样颇重 因果报应的来世。所以,道教修炼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获得养生之益。 道教在秦汉时 颇崇外丹术。外

6、丹术是指以铅汞硫磺朱砂等为原料进行烧炼的金丹。据说初步炼成 的金丹可用来点石成金,进一步烧炼的金 丹可服食飞升成仙。道教内丹术本有趺坐静修一法,但此一法固有能培养人体真元之效,但如果说久坐不 起,以人要活动而言,反而形成自残。抑或说,它可以使人长寿,但这种长寿之人却不 能走路了。还有丹家认为,内丹之术也必须动静结合,若一味以坐成静,所炼之气必成 枯孤之气,缺乏生机。所以内丹术必须要真走动静功结合的道路。这动功一法的出现就 成了拳法和武功的雏形。譬如最早知我的“熊经鸟伸”的“华佗五禽戏”、“八段锦”、“彭祖功 ”等。极有可能,道家鼻祖老子那时或很早就继承或创造有养生的动功方法,再后来就发 展到唐代许宣平、李道子、宋代宋仲殊、张三峰等的太极拳功,或为内功拳、先天拳等 。3、以技击为末学:4、以道德为门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