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2课件:3再别康桥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1007374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89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2课件:3再别康桥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2课件:3再别康桥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2课件:3再别康桥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2课件:3再别康桥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2课件:3再别康桥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2课件:3再别康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2课件:3再别康桥(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再别康桥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新月诗 派的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 响。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 山,机坠身亡。代表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1920年,徐志摩到英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剑桥大学,1922年学成回 国。这一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他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 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

2、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 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我所知道 的康桥)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 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 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 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他满腔 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 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新月诗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 雨、刘梦苇等。他们主

3、张“理性节制情感”,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 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 称和句的整齐)”。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月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 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 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写对字形 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掌握词语 (1)艳影:鲜明美丽的身影。 (2)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文中的意思是上下左右摇动。 (3)长篙:撑船的长竹竿或木杆。 (4)漫溯:悠闲地逆水而行。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析词义 (1)荡漾 动荡 辨析:两者都可以指水波起

4、伏不定,但在使用范围上有区别。“荡 漾”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动荡”既指波浪起伏,又指局势、情况 不稳定,不平静。 例句:昨天,什刹海湖面水波荡漾,春光明媚。185条游船验船后 正式开航,许多游客迫不及待地泛舟水面,饱览早春北京的迷人风光。 最近,国内外金融市场一直动荡不安,投资者纷纷寻找安全性较高的新型理财产品。资源助读知识整合(2)斑斓 斑驳 辨析:两者都可以指色彩交杂,但在词义上有差别。“斑斓”指灿烂 多彩。多用于书面语,一般形容色彩较鲜艳。“斑驳”指一种颜色中 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一般形容色彩较暗淡。 例句:美丽的线条和那黄澄澄的油菜花,铁路与梯田、民居相 互映衬着,春色斑斓

5、,犹如天然“调色板”。 穿过狭长的青石板弄堂,触摸苔绿斑斑的墙壁,推开油漆斑驳 的大门,走进这幽深而古老的院宅,我的老家就在其中。资源助读知识整合(3)沉淀 积淀 辨析:两者都含有“积累”“沉淀”的意思。但“沉淀”指溶液中难溶 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凝聚,积累。多用于实际物体的析出状态,也用来形容情感。“积淀” 指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例句:(1)如今,越是有果粒沉淀的饮料,越受市民的欢迎。 (2)对于汉字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明星效应引发的“duang”字狂 欢上,也不能只停留在汉字简繁争论的纠结上。将汉字的工具功能

6、和文化本体有机统一,须厚植文化积淀,涵养人文情怀。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理理文章思路二、说说文章主旨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了作者1928年秋重回母校所在 地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和那如烟似波的离情别绪。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一】 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1.诗人在离别时,描写了康桥的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提示金柳图、青荇图、彩潭图、寻梦图、沉默图、作别图。 2.诗人为什么要“放歌”?但最终诗人“放歌”了吗?是什么使得诗人 的情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提示“放歌”就

7、是放声歌唱,因为诗人泛舟寻梦,觅得了“一船星辉” 般的回忆,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欢喜幻化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 喜悦的极点,禁不住想要放歌。但诗人最终没有放歌,离别之情让 昔日车水马龙、夏虫鸣叫的康桥也沉默了。而“我”更不愿惊扰心 爱的康桥,只能默默感伤,悄悄作别。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在回忆往昔、挥别康桥的过程中,诗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波 动? 提示诗歌开头“轻轻的来”奠定了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 金柳”“青荇”两节进一步表达了对康桥的无限依恋;潭里“彩虹似的 梦”依稀可见当年的豪情壮志,而这些如今都已成梦幻,令人惆怅不 已;“撑篙漫溯”“放歌星辉”是在想象

8、中对康桥生活的再一次重温,也 将诗人的感情提升到了最高点;但转眼间回到现实,想起这是一个 分手的夜晚,无限惆怅重回心中。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情贯串始终。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二】 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结构 1.诗歌的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作用? 提示突出了康桥的宁静,表现了诗人和康桥的惜别深情。三个“ 轻轻的”音节轻盈柔美,形成一种轻盈跳跃的节奏。 2.诗歌的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提示与第一节呼应,收束全诗,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悄悄”写出其离去时的一丝孤寂,同时用“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 张手法,表露了诗人不愿惊动母校的赤子情怀。 3.怎样理解

9、“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提示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 统一。诗人内心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4.请简要分析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提示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的,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 表现。主要表现在: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箫、桥 等。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 奏感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 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

10、斓”等 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康桥的一片深 情。另外,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动词,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 ”“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建筑美,指的是节的匀称和句子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 节四行,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 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作者曾多次来到康桥,每一次的告别,都让作者留恋、失意,那么到 底是什么让作者如此难以忘怀?作者心目中的康桥是写实的,还是 写意的?据此请你谈一谈对“康桥”这一意象的理解。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

11、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二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一二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一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二1.对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

12、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特有的优美 景色,表达了自己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富有特色的形象和 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 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行换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解析:B项,这首诗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答案:B一二2.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这是一首抒情诗,线索是离别康桥时的感情。本诗开头连用

13、 三个“轻轻的”,透露出难分难舍的离情;接连选择了三个最让诗人流 连的景物,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性依恋;又写诗人不知不 觉中进入了梦乡,感情达到了高潮;最后由幻想回到了现实,显得无比依恋和惆怅。 参考答案: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一二3.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表现 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怎样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解析:理解诗歌的意境要紧扣诗歌的内容、诗人表达的情感以及诗 歌使用的意象,能围绕这些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只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情绪,社 会投影很模糊,表现不出“五四”时代的时代

14、精神。然而这首诗感情 真挚,意境深邃。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他 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 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人的情怀又不是直白地显露,它热烈而有 分寸;淡淡起头,淡淡结尾,却包含了许多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 联想,回味无穷。一二二、语言运用 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喻体,写一首短诗,要求合乎事理,结构与示例相似。 示例: 我能想到的,最伟大的献身 莫过于成为海岸,守着大海保持一个曲线的姿势 数着无止境的重复 【仿诗】 我能想到的,最伟大的献身一二解析:解题时,能展开想象,隐含哲理并运用比喻、拟人之类的修辞手法即可。 答案:示例(1)莫过

15、于成为星辰,陪着黑夜/闪烁一点微弱的气息/点缀无边际的沉默 (2)莫过于成为苍松,守着雪原/维持一个笔直的姿态/迎接无止歇的呼啸一二5.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 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解析:解答本题一要审清试题要求,即根据初步构思框架构思一段 话;二是充分利用试题材料,将其体现在语段中;三是注意准确、连贯的要求。 参考答案: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 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技法指导 诗歌中意象的常见作用 1.营造背景或环境。即通过多个意象

16、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 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 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 2.营造意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 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 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衬托人物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 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如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技法借鉴主题阅读4.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5.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 “竹喧归浣女”;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6.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