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2):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1007185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2):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2):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2):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2):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2):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2):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2):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大气环境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情分析-3-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4-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5-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知识拓展 1.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上低下高。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 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 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6-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

2、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7-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3.逆温的影响 利: 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 沙尘、强对流运动。 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 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晴朗天 气提高了大气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弊: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 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造 成大气能见度变差,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 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8-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

3、点三典例1(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 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 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9-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 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

4、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考查逆温的特征。根据图示可知,18时至次日6时,地面至50米高度为强逆温层,向上则为逆温层(强度较弱),故A项正确;逆温强度在不同高度出现的时间不一,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故B项错误;逆温现象在16时前出现,次日10时结束,而我国南方10月下旬日出时间早于7时,日落时间晚于17时,故C项错误;根据图示可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故D项错误。第(2)题,考查逆温的成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降温快,

5、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这种热量传递的时间差异造成了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故选C项。答案解析关闭 (1)A (2)C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10-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11-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方法技巧温差大小原因的分析方法 影响温差大小的因素主要从海陆位置、地形、天气和气候状况 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如下: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12-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典例2(2017浙江4月选考

6、)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 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积雪厚度大,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答案解析关闭 D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13-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核心知识 等温线图是用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一个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 图。其影响因素如下: 1.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决定

7、了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 射相同,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受此影响,在南北半球,无 论7月或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因 此可根据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南北递变情况,可判定图示区域所在 的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即“北增为南、南增为北”。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14-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2.海陆位置 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受此影响,夏季,陆 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简 记为“点北陆北”(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陆地等温线

8、向北 凸出)。1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陆地等温线则向南凸出,可 简记为“点南陆南”。无论7月或1月,海洋等温线弯曲方向与陆地相 反。记住了这八字口诀,就可快速解答关于由等温线弯曲状况判读海陆分布或季节的问题。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15-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3.地形 在陆地上,等温线弯曲状况深受地势、地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 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2)地势较陡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大,等温线密集;平缓宽阔地带,气 温垂直差异小,等温线稀

9、疏。 (3)山丘或山峰区气温比周围低,等温线表现为一组内小外大的闭 合曲线,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或洼地气温比周围 高,等温线表现为一组内大外小的闭合曲线,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 数值越大。山地的等温线稀疏,表示山地坡度缓;山地的等温线稠 密,表示山地坡度陡。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16-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4)山脊地带地势相对两侧较高,气温较低,等温线凸向高温值方 向(海拔较低处)。山谷或河流(谷)沿线地势相对两侧较低,气温较 高,等温线凸向低温值方向(海拔较高处)。 (5)绵延较长的山脉明显影响等温线的伸展状况。在山脉沿线两 侧,等温线表

10、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大体沿等高线平行延伸。在南北 走向的山脉(如安第斯山脉),由于山地海拔高,气温低于同纬度两侧 较低地带,故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凸向低纬高温地带,弯 曲部分的连线为山脉走向。东西走向的山脉带(如秦岭),等温线大 体也呈东西延伸,海拔较高处等温线呈扁平闭合曲线状。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17-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4.洋流 洋流对沿海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增温增 湿;寒流则由高纬流向低纬,降温减湿。因此,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 线向高纬(低值等温线)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高值等 温线)凸出,并且寒、暖流的流向与

11、等温线的凸向大体一致。 5.气流运动寒潮、干热风等冷暖气流对年均温或月均温等温线的水平分布 影响较小,但明显影响着日均温等温线的空间分布状况。在日均温 等温线图中,冷气流流经区,气温较低,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热气流 流经区,气温较高,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气流流向(风向)与等温线 凸向一致。在冷暖气团相遇的锋面地带,气温变化大,等温线密集; 被冷气团或暖气团单一气团控制的地区,气温相对稳定,等温线相对稀疏。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18-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6.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如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三峡库区的建成等)对下垫面 性质的改变也影响着局部气温的变

12、化,进而影响着局部小区域等温 线的分布状况。在这些局部地区,等温线大都呈闭合曲线,为局部 较冷或较暖中心。比如,水库区夏季气温比周围低,冬季则偏高;大 城市地区“热岛效应”明显,气温比周围郊区高。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19-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方法技巧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图是描述某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图,因气温与其他地理 要素的密切相关性,等温线图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20-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 其中间区域

13、数值低;反之,数值高(如图1中A地等温线向数值小的方 向弯曲,气温值高于13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2中地气温大于24 )。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21-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22-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 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 曲。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

14、向)北(弯曲)。 (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 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23-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

15、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 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气温差异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面附近等温面密 集,因为这些地方温差较大。 (5)平原、高原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 (如图2中台湾岛东部为台湾山脉,等温线密集,而其西部为平原地形,等 温线稀疏)。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24-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典例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专题三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考点分析-25-备考点一备考点二备考点三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 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读图可知,近年来,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增温趋缓,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仍在波动上升。图中显示,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并没有发生火山喷发。故选B项。答案解析关闭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