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历史(合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007178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X 页数:107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历史(合肥)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江南历史(合肥)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江南历史(合肥)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江南历史(合肥)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江南历史(合肥)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南历史(合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历史(合肥)(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的认识与建议李代贵(马鞍山二中) 四、高考复习的要旨与思路三、2013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二、近年来安徽卷历史试题评析一、2013年安徽卷历史试题评析一、2013年安徽卷历史试题评析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 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考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阅读理解图表。两汉到唐,除了 短暂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 利的次数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设 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 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

2、徽农业生产总 体呈现发展态势,选B。材料仅仅截取安 徽省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 省份,无法得出A,安徽和长江流域并非 一个概念,排除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 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 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材料阅读理解。变法寄希望于朝廷难,各国的变法都是 民众发起,所以变法要从民众倡导,唤起

3、国民精神,故选A。因为 借鉴各国经验所以才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所以排除B。戊戌 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发起的,排除C。D史实错误,排除。 亮点: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答案说三民主义目的为全体人民,则 是放弃了教材中的孙中山的资产阶级立场。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 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 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 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

4、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考点】三民主义 【解析】材料阅读理解。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 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 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发达,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 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 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排 除D。遗憾: 首先是材料出现时间的争议。题干把材料出现的时间定为同盟会成立 初期,但据考查,材料出现的时候同盟会根本就没有成立。因为材料 出自孙中山1905年7月30日在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的演说(详见 孙中山集

5、外集补编第27页),而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其次是关于民生主义内涵与目标的争议。复旦大学沈渭滨认为,平均 地权虽然最早见于1903年孙中山制定的东京青山革命军事学校的入校 誓词,但那时平均地权并没有和民生主义联系在一起,最早将平均地 权做为民生主义内容的应是1906年12月2日在在东京民报创刊周 年庆祝大会的演说(详见“ 平均地权”本义的由来与演变孙中山“民生主义”再研究之二),由此可见,材料中提到的平 均地权还不能做为答案中民生主义的内容。而且民生主义目标到底真 正是为资产阶级还是为人民全体谋利益也充满争议。最后,本题题干中最后一句话“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 ,乃实行之

6、第一步。”的出现严重影响答案的选择,这句话的出现, 很容易让人选择D,这句话相对于本题设计的答案C来说是否有存在的 必要?15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 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 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亮点: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主要介绍南京国 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而该题的官僚资 本明显超过了这个时间限,该题的意义在 于帮助教材重新厘定了官僚资本的涵义。【考点】民国时期民 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读图。尽管 从1913年到1936年民 族

7、资本有较大发展, 但官僚资本一直占有 很大份额,所以选B ;民族资本主义处于 初步发展阶段是在19 世纪末,排除A;国 民政府官僚资本体系 开始崩溃不符合史实 ,排除C;国际局势 对中国产业资本的影 响材料没有反映,排 除D.遗憾:这道题起码存在两个争议:首先饼状图只是列举了三个年份中国的资本比例,这三个年份是否能够代表 1913到1936整个时间段的实际状况?即便能代表,这种以偏概全的设计起码 也是不够严谨的。另外,虽然题中三个年份的中国产业资本总额比例中都有外国资本的存在, 但图中如何能体现出“挤压”一词?今天的中国也是有外国资本存在的,如 果我们也出示一个类似的饼状图,能否表明今天中国的

8、经济也受到外国资本 的挤压呢?16图4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 B C D 亮点:漫画反映了太平洋战场,必修教材 和选考的选修教材都未涉及,需要教师交 待背景。【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解析】从漫画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漫画的时间是1941年, 漫画形象是日本军人一脚陷入中国大陆,一脚又踏进太平洋。抗日战 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所以排除;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 为了海上封锁中国,排除,故选D。 17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

9、36岁延长到57岁。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 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从人均年龄的增长,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来看,我们教育和卫生 事业有所发展,材料问“取决于”,A虽然也有道理,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排除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尚未完善,排除C。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 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的一个方面,所以排除B,选D。遗憾:政治正确。难道别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就不能达到寿命延长和教育发展的效

10、果么?一些老师认为B选项更合适,因为题目“中国人 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 ,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有卫生和教育两个方面,所以选择B 更合适。18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 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A;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 始缓和,结合材料有分歧还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排除B

11、;中美两 国不是战略同盟,排除D。1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 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 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亮点:按照教材的表述,伯利克里时代无疑是雅典民主政 治的顶峰时代,但该题答案选的是“C雅典民主制不能 保障言论自由”,这也是对教材的丰富和拓展。【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考查对材料的阅读解析能力,遭治罪的是对不相信现存宗 教者和对一切神明不同见解者,不是和伯利克里持不同见解者,排 除D。材料没

12、有涉及雅典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材料 强调对不尊神明和宗教的进行治罪并没有表明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 的意志,排除B;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公民的言论自由也不能得 到保证。选C。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 扩大,反映了 A天主教的传播 B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亮点:立意很好 。该题实际上考察 的是西方中心观, 也很难在课本上找 到答案。这就需要 教师课堂上的拓展 。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四个图片展现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的 发展变化,图一白色区域在亚欧大陆,从东方到西 方,排除A;图2 150

13、0新航路的开辟,打通了连接欧 洲和亚洲,美洲的新航线,从时间上排除C;英国日 不落帝国的形成开始于16世纪晚期,排除D。 21图6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 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分析图表做题,阶段是从1970年到1980年,战后这一时 期的美国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选A。新经济是在90年代以后, 排除B;美国经济黄金时期是从战后到七十年代初,排除C;国家干预 的强化也是在战后,70年代以后开始减少国家干预。

14、排除D。遗憾:此题存在两个争议,首先是在时间段的截取上。题中时段截 取时间段为1970至1980,我们是否该确认一下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现象的 确切时间呢?许剑峰在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滞胀期财政、货币政策 的思考中,把美国经济滞胀阶段细分为1968年中至1970年中,1973 年初至1975年初,1978 年底至1980 年底的三次滞胀期),把美国经济 滞胀时间确定为19681980年。许多专家把美国经济滞涨期认定为19701982年,也有认定为1973 1982年。虽然题中19701980确实是属于美国经济滞涨的时间段,但 这种折中的做法是否在学术上也不够严谨呢?因为你没有包括的年份 难道就认

15、定不是属于滞涨阶段么?第二个争议是曲线图的选取,从曲 线图上看,从1950到1970,美国经济总量是从1.5万亿到3万亿,而1970 到1980年,数据是从3万亿到4.1万亿,总体上经济也是增长的,怎么体 现经济停滞呢?而且数据只有经济总量的变化,通货膨胀如何体现?要 知道经济滞胀包括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两个方面,曲线图只显其一, 不见其二,实在是一大失误。许剑峰先生提供的曲线图全面表现了经 济滞胀的数据特征,命题者看到此图不知该作何感想?22“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 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

16、义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解析】阅读分析材料,注重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心灵的表现, 属于现代主义流派的特征。36.(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批中被控诉为“对本届 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 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 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对不会背叛 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 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是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材料二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