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奥氏体化(四)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1006576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的奥氏体化(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钢的奥氏体化(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钢的奥氏体化(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钢的奥氏体化(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钢的奥氏体化(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的奥氏体化(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的奥氏体化(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奥氏体性能1. 奥氏体的力学性能:奥氏体的面心立方结构(FCC)使其具有高的塑性和低的屈服强度;2. 奥氏体的物理性能: 导热性差; 线膨胀系数较大; 顺磁性好; 比容最小。第四节 钢的奥氏体化定义:C溶于Fe形成的间隙式固溶体。 Fe原子C原子典型固态相变之【钢的奥氏体化】二、奥氏体的形成1.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发生转变时:t A1(727),A1即奥氏体转变临界点。实际转变温度 与临界点A1之差称为过热度,过热度越大,驱动力也越大,转变也越快。 2. 奥氏体形成过程 形核 能量起伏、结构起伏、成分起伏 长大 残余Fe3C的溶解 奥氏体均匀化-Fe和Fe3C的含量约比为8:1,试验

2、表明相 界面向一侧的推移速度比向Fe3C一侧的 推移速度快14.8倍,所以奥氏体等温形成 时,总是先消失,Fe3C剩余。所以先耗 掉-Fe,残余Fe3C需C扩散溶掉。三、影响奥氏体转变速度的因素:1. 加热温度随加热温度的提高, 奥氏体化速度加快。 2. 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越快,发生转变的温度越高,转变所需的时间越长。 3. 合金元素 钴、镍等加快奥氏体化过程;铬、钼、钒等减慢奥氏体化过程;硅、铝、锰等不影响奥氏体化过程。由于合金元素的扩散速度比碳慢得多,所以合金钢的热处理加热温度一般较高,保温时间更长。 4. 原始组织 原始组织中渗碳体为片状时奥氏体形成速度快,且渗碳体间距越小,转变速度越快

3、,同时奥氏体晶粒中碳浓度梯度也大,所以长大速度更快。四、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控制奥氏体晶粒度奥氏体的晶粒大小影响后续组织性能,晶粒大,后面的组织粗大。组织遗传起始晶粒度:刚刚完成奥氏体化时的晶粒大小。实际晶粒度:在具体的奥氏体化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晶粒大小本质晶粒度:钢在93010加热,保温3-8h冷却后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它表示钢在一定条件下晶粒长大的倾向) 晶粒度级别:n=2N-1n为一平方英寸面积上晶粒的个数,N为晶粒度级别共分为8级:1级最粗,8级最细。 五、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1.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随加热温度升高晶粒将逐渐长大。温度愈高,或在一定温度下,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也越

4、粗大。 2. 钢的成分 奥氏体中碳含量增高,晶粒长大倾向增大。 钢中加入钛、钒、铌、锆、铝等元素,有利于得到本质细晶粒钢,因为碳化物、氧化物和氮化物弥散分布在晶界上,能阻碍晶粒长大。锰和磷促进晶粒长大。3.合金元素:n C%的影响。C%高,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以及Fe的自扩散速度均增加,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增加,但C%超过一定量时,由于形成Fe3C,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n 合金元素影响。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V、W、Nb等熔点较高,它们弥散分布在奥氏体中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非碳化物形成元素Si、Ni等对奥氏体晶粒长大影响很小。本节重点内容u 奥氏体形成过程u 奥氏体转变的影响因素u本质晶粒度的概念u奥氏体晶粒长大的控制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