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及其评价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0966908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及其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及其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及其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及其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及其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及其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及其评价(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及其评价吴永军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要求1、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强调师生之间对话、互动、合作;这是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基本要求。 2、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 体差异,尊重其独特的体验; 体现之一是对人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尊 重美国心理学家伽登勒的“多元智慧理论 ”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 体现之二是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及理解,对“弱 势群体”的关怀,以及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 求等等。3、学习方式必须变革:自主合作探究是新 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最终形成学生的个性化 学习方式; 4、大力推进

2、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l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评价存在着 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 ,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请先看一份传统的课 堂教学评价表。评价项目评价要点分值教学目标 (20分)全面、具体、明确,教学重难点的提出 得当,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程序 (15分)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信息反馈及时, 教学调控有效,不拖堂。 教学方法 (25分)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得 当,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教学基本功 ( 15 分)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板书 规范

3、、工整、有条理;教态大方;组织 教学能力强。 教学效果 (25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目标达 成度高,“双基”落实扎实,教学效果好 。 总分l根据资料分析及专家们的研究,传统教学评价 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l(一)评价目的与功能严重异化l教学评价的目的本该是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及时调整,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传 统及现有评价的目的及功能严重异化,表现在 :l1、评价目的只作为奖惩的目的:为了考核教 师(公开课的异化、末位淘汰等)、为了证明 学校的实力、为了迎合家长及社会不合理的需 求等。l2、评价的功能萎缩为甄别学生,把学生区分 为三六九等,以决定对其的不同对待。l(二)

4、评价内容的学业化l传统的教学评价只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学 业成绩又窄化为学科分数,忽视学生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评价。l(三)评价重心重“教”轻“学”化l传统教学评价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教 师的“教”,注重教师教的行为,忽视作为学 习主体的学生“学”的行为。l(四)评价手段单一化和唯量化l传统评价主要以考试(测验)或练习、作业为 主,甚至就以考试代替其它形式的评价;l并且,评价的处理方式又以量化的形式给学生 定位,由此失去了许多富于意义、价值的东西 。l(五)评价主体局限化l传统评价主体自上而下基本是:教育行政部门 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学 生毫无发言权

5、。在日常的教学评价中,只有教 师是评价主体,教师掌控着评价大权。三、高中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新理念l本次高中课改在评价上首先应遵循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评价”的 论述:l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 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挥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 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 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 上的发展。l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 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 、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 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l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

6、:建立发展性评 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 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 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 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 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 程。l根据上述基本规定以及学者们的研究,我们认 为,以下几方面是高中新课改的评价理念。l1、关注学生发展l促进学生发展是高中新课改在课程与教学评价 上的指导思想与核心理念,即“发展性评价” 。l首先,在教学目标上,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 ”上和谐发展;l其次,发展性评价应体现于过程性评价中。传 统评价过分注重结果,轻视评价对象发展的动 态变化和

7、其呈现成果的过程。(“成长记录袋 评价” )l再次,关注学生的差异,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 价。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为此奠定了理论基础。l2、强调教师成长l新课程评价十分关注教师成长,将其作为重要 目标。因此,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 课后修订、教学后记、反思日记、教学诊断 、案例研讨、行动研究等。 l3、重视以学论教l新课程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以学生的“ 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 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l一般从学生的情绪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 、交往状态等来判断。l附:无锡市惠山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l(标 的项为基本项,其中只要有一

8、项不合格 就视作不合格课)l4、基于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整体设计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l新课程实施以来,对教学评价的要求越来越多 、越来越高;教学实践中也探索出不少新的评 价方法,如“学生成长记录袋”方法、教学评价 记录卡、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法、日常观察记 录、作品分析、访谈法等等。我们在这里介绍 基于模块的评价方法和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 学生成长记录袋。l(一)基于模块的学生学业评价法l1、模块学业成绩测验l性质与功能:为检查学业达到的水平而进行的 终结性测验。l三类模块,:基于知识学习的模块 ;开拓视 野的模块 ;基于活动与实践的模块。l两种测验方式:书面笔试 ;开卷考试或表现 式评价 。测验

9、由学校自主组织实施l采用等级制计分的方式,分为、 几个等级l2、模块学业成绩还可以进行过程性评价 l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l过程性评价结果的报告:资料性的;描述性的 ;等级l两种结果不能简单相加,应分别加以报告。l3、模块学业成绩与学分认定l学分的授予权在学校,接受督学的监督;l学分的认定必须与模块学业成绩挂钩;l模块测验成绩为末等,一般来说不应该赋予相 关的学分; 学生不能获得相关学分,应重修 或改修其它模块;三年里未能完成规定的学分 作为肄业处理;离校后可继续补修或重修。 l4、毕业水平评价 基于必修模块的统一考试l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化学、物理、信息技术、通用技

10、术等学科有 必修模块;l省或地区负责组织实施;或中介机构予以实施 ;l必修模块的考试可以作为大学报名资格。 基于选修模块的学校自主考试l不一定要举行;l如果要考试,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 、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选修模块 可以考;每名学生只根据自己的意向参加 门课的考试。 开放式考试l学校为主;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艺术等 学科;计算机操作、英语口语、通用技术的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方式力求多样。 l(二)“学生成长记录袋”方法l1、什么是“学生成长记录袋”方法l所谓“学生成长记录袋”又称“档案袋评价法 ” ,它是通过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来展示 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从

11、而对学生进行评价 的方法。l档案袋的英文是portfolio,有“代表作选辑 ”之意,最初是画家、摄影家们使用,他们把 自己代表作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 后来,欧美国家把这种做法应用到教育上,由 此形成“档案袋评价法”。l2、如何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方法l档案袋内容的选择或提交,一般由学生自己决 定,也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决定。l袋内可以装学生最好的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 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 、小论文、小制作或其他获奖材料,也可以装 操行成绩报告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查成 绩最高的试卷,甚至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 认为可以反映学生素质提高的有关材料。l档案袋可以由

12、学校统一制作,也可由各班自己 制作,档案袋制作的进程,涵盖了一项任务从 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整个过程。l档案袋一般学期初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保存 ,并整理本学期的有关材料,假期由教师保存 。这样,每位学生毕业时就有五六袋甚至十余 袋足以证明自己成长及素质的材料了。l3、“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意义l“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是过程性评价的一种 有效形式,其主要意义在于它摒弃了纯量化的 “结果性评价”模式的狭隘性,在评价过程中, 学生成为评价自己学业的主体,因为他们是选 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定者甚至主要决定者, 这样,他们就获得了判断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 ,其自我意识、反省意识及能力以及自我判断

13、能力就会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发展。l建构主义教学理论l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揭 示了新的教学认识规律。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 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 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因此,知识 的意义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 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是个体 与他人经由协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l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要 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 素构成。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 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是意义建 构的核心环节,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目 的。 多元智能理论简介l语文智慧,用文字思考、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奥意义的能力 ,如作家、诗人、记者、播音员等;l逻辑数学智慧,计算、量化、运算、考虑命题和假设等,科学 家、数学家、会计师、工程师等;l空间智慧,以三度空间的方式来思考,飞行员、雕塑家、画家、 建筑师l肢体动觉智慧,巧妙处理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运动员、舞 蹈者、外科医生、手工业者等;l音乐智慧;l人际智慧,善解人意、与人有效交往,教师、社会工作者、政治 家等;l内省智慧,正确认识自我、善于用这些知识来计划和引导自己的 人生,神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l自然观察者智慧,能分辨、洞察自然系统,如农夫、植物学家、 猎人、生态学家、庭院设计师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