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课标理念转化教学行为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0962627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悟课标理念转化教学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领悟课标理念转化教学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领悟课标理念转化教学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领悟课标理念转化教学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领悟课标理念转化教学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悟课标理念转化教学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悟课标理念转化教学行为(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领领悟课标课标 理念 转转化教学行为为儋州市第五中学 苏苏学荣四、“双基”变“四基”:新课标“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本活动经验。原课标“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v课程目标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通过数学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建立了数学学科;通过数学推理,进一步得到大量结论,数学 科学得以发展;通过数学建模,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产 生了巨大效益,反过来促进数学科学的发展。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 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

2、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 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一、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 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 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 ,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

3、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 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 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 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 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v例如,关于“零指数”教学方案的 设计可作如下考虑:教学目标不 仅要包括了解零指数幂的“规定” 、会进行简单计算,还要包括感 受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并在这 个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感悟理 性精神 。案例1:教学设计: 1、通过计算2323提出问题:由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得到2323=23- 3=20,20有什么意义呢?20等于多少呢?我们需要做出解释

4、,数学面临了挑战。 2、我们先回顾简单的事实:2323=88=1,于是可以先提出猜想: 201,然后采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感受规定“201”的合理性。例如 : 3、用细胞分裂作为情境,提出问题:一个细胞分裂1次变2个,分裂2 次变4个,分裂3次变8个那么,一个细胞没有分裂时呢?; 4、再观察下列式子中指数、幂的变化,可以发现下面的规律24=16 23=8 22=4 21 =2 20=1这样,在学生感受“201”的合理 性的基础上,做出零指数幂意义的“规定”,即a0=1(a0,n是正整数 )。 在规定的基础上,再次验证这个规定与原有“幂的运算性质”是相容的 、无矛盾的。例如,计算:a5a0根据幂的

5、计算性质:a5a0=a5-0=a5 指数零指数幂的规定a5a0=a51=a5因此,学生在学习零指数时将经历如下的过程: 面对挑战提出“规定”的猜想通过各种途径说明“ 规定”的合理性做出“规定”验证这种 “规定”与原有知识体系无矛盾指数概念得到扩充。这样的过程较充分地体现了数学自身发展的轨迹,有助于 学生感悟指数概念是如何扩充的,他们借助学习 “零指数”所获得的经验,可以进一步尝试对负整指数幂的 意义做出合理的“规定”。这样的过程较充分地 展示了“规定”的合理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案例2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一)、怎么让学生成为主体,它的标志有哪些? 1. 积极参与观察、

6、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 2.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 运用归纳或类比等方法,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 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意见进行质疑、 反思,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说让学生参 与,其实这个参与不仅仅包括行为参与,也包括思维 参与,还有情感参与。(二)怎么就能让学生成为主体了? 1. 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2、 教师应为学生成为主体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

7、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如在学习中位线的时候利用这样一道题作变式: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同学们证明完后,老师接着提问:如果改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时,顺次连结它们各边的中点,将得到的是什么四边形?你能证明吗?从推理过程中你发现如果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时得到的新的四

8、边形将是怎样的四边形呢?在学习中位线这一内容上,老师能由这一知识点上安排如上述变式的题目,让学生猜想、思考、研讨,不但可以把矩形、正方形、梯形等等知识点串联起来,还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观察能力,有效地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反例“我们知道,如果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拼合在一起,会得到一个180的角。在 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 试着拼拼看。”让学生再一次动手拼图,借助小学经验,学生可以 拼出一个“平角”(提示学生借助于三角形的一个内 角)。教材中“观察”栏目:备注:为什么会想是180的角,而不是其他?第一次教学中的剪拼:教师:对于平面上的任意一个三角形,如

9、何把三个内角 “搬”到一起?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是,平角是180角、平行线的性质和 判定方法、简单的说理能力、剪拼图经验等。学生已 有经验创新:构建的 几何图形平行线的性质 和判定已有知识、 能力+=第二次教学中剪拼:两个全等 三角形重 叠摆放在 一起第二次教学中学生的感悟:通过对左面拼图模型的观察,学生想到了右面的图形案例的启示:小学阶段动手拼图,重在发现结论。本节课上动手拼图,重在突破定理证明中的难点,即引出辅助线。具体地说,通过拼摆过程,再一次感受角与角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通过教师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三个内角拼成的图形平角,引向关注每一个内角移动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上。

10、这就把所拼图形与已有知识平行线性质与判定联系起来了。所以,动手过程使得思维对象(欲加工的信息)更加活跃,从背景凸现出来。动手拼图为几何图形形成积累了经验。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不管学生有无主体的意识,是否具备了自主 学习的能力,有良好、和谐的氛围的课堂才是他 们发

11、挥主体作用的天堂因此我们教师应当有意 识地为学生营造适合他们发挥的课堂在这样的 课堂里,有民主的、宽容的数学教学氛围,学生 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为他们创设恰当的问 题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能被唤起求知的 欲望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让学 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设计恰当 的数学活动,存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 炼,动手能力得到体现 如在进行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我就设计 了这样的情境:蚂蚁们在一个半径为10CM的圆形跑 道上进行跑步比赛,其中有一只小蚂蚁没有参加, 但它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了如下的疑问:跑一圈 的路程有多长呢?如果我在跑道上所跑的路(弧)所 对的圆

12、心角为1。那么我跑了多少呢?要是所对的圆 心角为3。呢?5。呢?n。呢?归纳:n。的圆心角所对 的弧长为;(如果我在跑道上所跑的路(弧)所对的圆 心角为1。那么这时候这个小扇形的面积为多少呢?要 是所对的圆心角为3。呢?5。呢?n。呢?归纳:圆心 角为n。的扇形的面积;扇形的面积与弧长到底有 没有联系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很感兴趣,在 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后,学生的思维也逐渐进入了状 态,课堂的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

13、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

14、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案例1v例如:一位教师在“面积”教学中,在学生知道面 积的含义,认识面积的单位后,让学生在桌子上量 一量桌面有多少平方厘米,课本是多少平方厘米。 然后老师让学生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量一量教室 有多大。多数学生开始动手量教室,可有一两个学 生开始就没动,他们在看在想,然后对老师说平方 厘米和平方分米太小了,用来量教室的面积太麻烦 。老师说那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应该用更大一点的 面积单位,那我们来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 。用平方米来量教室的面积可能更好一些。这样一 个情境,先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需要,然后再做, 就是水到渠成 v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时

15、,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12组,每组3至 6个同学不等,每人自由展示一个负数,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比 较大小,最大的为小组第冠军,然后,小组冠军再跟其他组的冠 军比较,结出今天谁的负数最大,谁就是今天的总冠军,当我宣 布比赛开始时,教室可“乱”开了,同学们都忙着展示自己的负数 。“你这负3在数轴上时,在我负2我左边,因此我的负2比你负3 大”,“我的最大”,“yes,我是小组第一大”,教室里争论声, 呼叫声连成一片,好不热闹,教室成了赛场,忽然,有一位同学 站起来大声的问:“老师,我的负100.2与我对手的负100.3在数 轴上不好描点出来,不易比较,你能有一种比较的好方法吗?”“ 对,能有一种更好

16、的方法吗?”出于我的意料之中,我暗垢里高 兴,说明学生们已进入了探索的角色了,于是我顺水推舟,展示 了今天的课题:如何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经过一番的“争论”、 讨论,同学们都意外的发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无形之中 ,研究的结论已被学生探索出来了,毫不给我表现的机会。正如 一位哲人所说:两个苹果互相交换还是两个苹果,两种思想互相 交流,却能激发新的思想。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 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 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 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 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案例】 “有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