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非选择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0962485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考试非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期中考试非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期中考试非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期中考试非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期中考试非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中考试非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考试非选择题(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荷兰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 现。商业发达,对外贸易优势明显;海外市场庞大;造船业发达。 (2)从表一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与表一比较,表二反 映了英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食品,向海外大量销售工业制造品;英国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上严重依赖殖民地的原料和 市场。 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3)有人认为,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霸主是历史的必 然。请你说明理由。荷兰商业发达,但缺乏坚实的工业基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经济实力强大;资本主义制度完善。 1、(11分)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奋,工业文明兴 起并向全球扩展,世界市场日益扩大,世界教

2、终 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请回答: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次丁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是什么?(1分)这发明成果首先出现在哪一个国家? (1分)这一发明成果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么时代? (1分 )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分)(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哪两个国家? (2分)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 ? (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分)2、(20分)阅读下列图片: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图五: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

3、比例(%)(1)图一、图二的使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 影响?蒸汽机的改良,推动机器的普及,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 的发明,大大改变了交通条件,密切了世界的地区的联系。 (2)图三、图四反映了人类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它们代表了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在哪些方面的应用?图四的发明是由哪一发明直接引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汽车制造(或交通运输);内燃机的发 明。 (3)图五反映了从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 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业人口减少,工业人口增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工业化迅猛发 展。 (4)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学

4、习你有何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或保护环境(言之有理就给分)专题二材料一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宴,始自1876年美 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 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 、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洋务派开始在通商口岸举办 了一些近代企业,如:1861年,中国第一个官办的军用企业- 安庆军械所成立;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差不多同时,一 些民用企业和民族企业也相继成立。材料三 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 着对

5、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 时,积极的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创立北京同文 馆、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机器学堂、1866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 ,均开有关教育之先河。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这 个封建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 “种豆得 瓜”。(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 信息?手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近代工业落后。 (2)材料二中 “近代企业”的含义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这些带有近代性质的企业为什么最早在通商口岸出现?含义:使用机器生产 原因:外国势力最早入侵,自然经济 解体比较

6、早;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洋务派是“种豆 得瓜”?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促进了资 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开 办新式学堂,培养了新式人才,冲击了旧思想、旧观念,为新思 想、新观念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一个“守旧与创 新”的主题,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含义?理解:守旧是指洋务运动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创新是指洋 务运动的措施、影响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 图片 一、二 、四 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几种社会经济形态 ? 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

7、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 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重新排列图片顺序 A B C D (3) 这几种经济形态之间既互有联系又互有矛盾。根据本题下面所 提示的角度,分别填上一种经济形态,从该角度进行观察,它和 其他三种经济形态的矛盾最为突出。 例: 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角度:官僚资本 从生产力水平的角度: 从社会发展方向的角度: 从民族独立、自强的角度: (4) 据此,对图 二 、图 四所反映的两种经济形态作简要评价。 图二: 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近代最先进的经济因素,代表社会历史 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一直 没成长为独立的经济因素。 图四: 外国资本主义经

8、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 的根源,但客观上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因而 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有客观促进作用。自然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一: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 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表 材料二:清朝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朝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 署张裕酿酒公司的营业执照。奥国驻烟台领事官巴保勇爵持有奥 匈帝国颁发的酿酒证书,他主持酿制的高月白半地、夜光杯、琼 瑶浆等十五种产品工艺各异,个性鲜明,很快风靡一时。巴保在 张裕酿酒公司一直工作了十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奉命 回国。(1)据材料一、二分析,张裕酿酒公

9、司的生产经营有什 么特点?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引进优良品种。利用外国 先进技术。 (2)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的春天”里,张裕酿酒 公司发展的条件有哪些?条件: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客观上为张裕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民国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实行利于发展经 济的政策。政府倡导用国货。 群众的反帝爱国斗 争。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张裕酿酒公司发展状况如 何?主要原因是什么? 状况:发展艰难 原因:国民政府的经济压制 日本帝国主义的强行接 管。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 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 古未有的变

10、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 系的桥头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什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2)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 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 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发昌机器厂(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 ,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是 什么?辛亥革命的推动、列强放松了中国侵略、群众性 爱国运动 (4)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我国民族资本主 义企业的发展状况。较快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 ?

11、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江苏带来什么 积极的影响? 上海浦东开发 带动江苏省经济的发展专题三(1)19491952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基本趋势?其根 本原因是什么?19491952年是建国以来我国民经济增长率最快的时期。根本原因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生产关系的革命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2)19581961年,我国农业生产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你认为造 成这一变化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19581961年农业生产下降。客观原因是农业基础薄弱,生产能力 差;严重的自然灾害。主观原因是“左”倾错误扩大到经济战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挫伤了农民生产积 极性。 (3)

12、根据材料三分析1965年和1956年相比我国国民经济的变化及原 因。 1965年和1956年相比,工业增长快,农业有所下降。因为这一时期国 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4)上述三则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走过了怎样的轨迹?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 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 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 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

13、品粮及其 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 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材料三 1958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猛增54.8%,而农业由于数千万 农村劳动力被占用,总产值后来核实只比上年增长了2.4%。 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困难。1958年底,全国七十四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二万六千个人民公 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 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 、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俱。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

14、 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的? 矛盾: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土地改革运动。 (2)材料二分析了农村中不利于工业化建设的诸多因素,请你用 自己的话将其概括出来(不得照抄原文)。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化 解这些不利因素的?结果如何? 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力低下;无法满足工业化中的原料求; 农民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市场狭小。解决: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全 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结果:确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 有制。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对农业的消极影响。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农村生产力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 灾难性的后果。 (4)根据新中

15、国工业化的曲折历程与经验教训,你认为应当如何 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农业是工业的基础,二者应协调发展。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 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如果稳步前进,巩 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 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 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 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 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 农村消

16、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 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 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 影响集体经济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 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哪些 变革?分别有哪些教训?运动: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忽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速度;一 味追求公有制的规模和公有化的程度。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什么具体内 容?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方面否定了材料一所述的变 革成果?为什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因为这是在保证生产 资料公有制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