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095803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 了哪些矛盾?唐太宗汉武帝宋太祖元世祖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解决(解决人事任免人事任免的问题)的问题)4、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地方行政制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汉秦三公

2、九卿三公九卿内外朝 制郡县制郡县制1、调整原因: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2、过程汉武帝近侍 亲信中朝决策三公九卿外朝执行3、结 果: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两汉:中外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地方行政制君权与相 权中央与地方汉魏晋隋唐秦郡县制郡县制三公九三公九 卿卿内外朝 制三省六部制吏 户 礼 兵 刑 工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决策)(执行)(审议)六 部三 省皇 帝三省六部制唐朝 :2.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 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 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 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 虑)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

3、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魏晋南北朝开始设置; 隋朝正 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对当时: A、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 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B、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 率。 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 沿袭这种制度。1、源流:3、影响2、运作程序 (职责)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地方行政制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汉魏晋隋唐宋元秦郡县制郡县制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分割相 权中书门下皇 帝(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行政权)(军权)

4、(财权)(相权一分为四)(总揽大权)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地方行政制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汉魏晋隋唐宋元秦郡县制郡县制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分割相 权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地方行政制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汉魏晋隋唐宋元秦郡县制郡县制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分割相 权郡国并行制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1、汉朝: 郡国并行制度探究一:刘邦建汉后确立的对方行 政 制度与秦朝有何不同?为什么?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终是怎样解 决的?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异同: 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度原因

5、: 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影响: 出现王国问题,分裂割据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特点: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诸卿 ) “有所损益”:郡国并行制-郡(郡县制)国( 王国-诸侯王)并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地方行政制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汉魏晋隋唐宋元秦郡县制郡县制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分割相 权郡国并行制藩镇割据强干弱 枝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行省制元代的行省河北 、山 东、 山西宣政院直辖地中书省 直辖地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 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6、。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 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行省制度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何影响? (见教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 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 开端。行省制度3.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

7、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地方行政制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汉魏晋隋唐宋元秦郡县制郡县制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分割相 权郡国并行制藩镇割据强干弱 枝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行省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4 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 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 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

8、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地方行政制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汉魏晋隋唐宋元秦郡县制郡县制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分割相 权郡国并行制藩镇割据强干弱 枝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行省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选官简述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变化过程?朝 代选官制度选官方式选官依据影响汉 朝 魏 晋隋 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品行(孝、廉 )依靠门第, 不注重才能科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科举考试考试成绩选拔了人才, 加强了中央集权世家大族控制了选 拔途径,不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打破垄断、扩大来源 、提高素质。 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历朝沿用,影响深

9、远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地方行政制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汉魏晋隋唐宋元秦郡县制郡县制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郡国并行制藩镇割据强干弱枝行省制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选官皇帝任命察举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 ,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 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 。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政治背景。(2

10、分) 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堀起(士阶层日益括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每点1分,共2分)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 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 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 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 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 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3分)相同

11、点: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 荐人才。(每最1分,共3分)思考讨论: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 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 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3分)(3)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 员,科举制日益完善。(每点1分)(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分)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