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物氧化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952067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生物氧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七章 生物氧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七章 生物氧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七章 生物氧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七章 生物氧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生物氧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生物氧化(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七 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metabolism & biological oxidation)本章主要内容一 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1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2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3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二 生物氧化 1 1 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2 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3 呼吸链的组成 (1)呼吸链概念。 (2)电子传递链。 (3)电子呼吸链的抑制剂。三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1 氧化磷酸化2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3 ATP合成部位4 ATP合成机制。一 新陈代谢总论(一)基本概念新陈代谢: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分解代谢/异化作

2、用(catabolism):指细胞从环境中摄取或是 本身所有的各种复杂的大分子降解为小的简单分子的过程,有化学 能释放,如糖、脂肪、蛋白质降解为乳酸、CO2、氨、脲等。合成代谢/同化作用(anabolism):指从简单的生物小分子合 成细胞的组成成分,需要吸收能量,如合成核酸、糖、脂、蛋白质 等大分子。物质代谢:指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的合成和分解代谢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产生的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及光、 电能的相互转化。自养生物(autotroph):从环境中获取CO2、H2O,利用 太阳能合成有机物(糖类)的生物,如高等植物、光合细 菌、蓝绿藻等。异养生物(heterotroph)

3、:依赖自养生物所制造的有 机物为碳源,利用复杂化合物分解释放的化学能维持生命 的生物,如高等动物、人和大多数微生物。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每一种物质的分解合 成代谢所经历的一系列酶促反应的总过程。中间代谢(intermediary metabolism):指代谢途径中 的一系列酶促反应。代谢物(metabolite):指代谢反应中的任一个反应物 ,中间物或产物。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1 代谢途径是由一系列酶促反应驱动反应链的形式:线性反应途径、环状反应途径、螺旋形反 应途径多酶系统:溶解状多酶体系多酶复合物(如:脂肪酸合成酶系)膜结合酶系(如:电子传递酶系)2 2

4、 代谢步骤复杂,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彼此协调,具代谢步骤复杂,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彼此协调,具 有严格的顺序性有严格的顺序性分解代谢:蛋白质、多糖、脂类等生物大分子降解为主要构件分子(阶段1)。如:多糖戊糖或己糖,脂肪甘油、脂肪酸构件分子降解为更小、更简单的中间物(阶段2) 。如:戊糖、己糖、甘油丙酮酸乙酰CoA中间产物最终降解为CO2、H2O、NH3等(阶段3)。如:乙酰CoA 三羧酸循环 CO2、H2O释放能量合成代谢:利用分解代谢产生的小分子为合成原料(阶段1 ) 合成各种生物大分子的构件单元(阶段2)。从构件分子合成大分子化合物(阶段3)。如:乙酰CoA 脂肪酸 脂类 需要能量3 细胞代谢

5、是一个经济的、精密的调节过程反馈作用 :前馈作用 :表:某些重要代谢途径的关键酶(限速酶)糖原降解 磷酸化酶 糖原合成 糖原合酶 糖酵解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糖有氧氧化 丙酮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 糖异生 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 脂肪酸合成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胆固醇合成 HMG辅酶A还原酶(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1 1 1 活体内与活体外实验活体内与活体外实验in vivo in vivo 活体内:活体内: 接近正常条件下,研究物质代谢情况接近正常条件下,研究物质代谢情况 。in vitroin vitro 活体外:组织切片,组织

6、培养,细胞或细胞器活体外:组织切片,组织培养,细胞或细胞器 的提取液研究物质代谢情况。的提取液研究物质代谢情况。2 2 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测定方法简便,是同位素示踪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测定方法简便,是 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 全防止研究人员受到伤害和环境污染。全防止研究人员受到伤害和环境污染。(三)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在一定状态下系统中的能量可以从 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2、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总是趋向 使

7、其无序程度(熵值)增加,直到平衡。S总 S 系 S 环S总 0 一切自发过程总的熵变为正值S总 0 非自发过程总的熵变为负值S总 0 平衡过程,可逆过程3、自由能:某一系统总能量中,能在恒定压力和温度下 做功的能量。GHTSH:热焓变化,代表总能量的变化G0: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 S 0)吸(耗)能过程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S0)G0:反应自发进行( S0) 放能过程(1) G是状态函数,与变化途径、反映机理无关,仅 决定于起始反应物和终产物浓度和性质。(2) G与反应速度无关4、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A B C D CD GG RTlnAB R = 8.3110-3

8、kJ/K.mol=1.9810-3kcal/K.mol 气体常数G:pH7,25情况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当达到平衡时: C平衡D 平衡0G RTlnA 平衡B 平衡或 G- RTln Keq = -2.303RTlog Keq (Keq:平衡常数)Keq G 反应方向1 0 自发进行1 0 反向进行=1 =0 达到平衡(四)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高能化合物1、定义:指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该键水解时释放出大 量的自由能(20.92kJ),用表示。2、类型:(1)磷氧键型(-O-P-):如乙酰磷酸、 1,3-二磷酸甘油酸、氨甲酰磷酸、焦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氮磷键型:如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

9、3)硫酯键型:如酰基辅酶A(4)甲硫键型:如S-腺苷甲硫氨酸3、ATP ATP在细胞内的功能(1)作为磷酸基团共同中间传递体(2)驱动合成反应(化学能)(3)细胞运动或肌肉收缩(运动)(4)跨膜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营养物质(渗透能)(5) 电能、热能和光能分解代谢过程中放出的能量转 化为ATP,在合成代谢,生物运 动等过程中消耗。ATP将生物体内的放能过程 和吸能过程偶联起来。其它高能化合物的能量可以与ATP的合成耦联动物肌肉细胞中的磷酸肌酸(脊椎动物)和磷酸精氨酸(无脊椎动物) ,在激酶的催化下磷酰基团可以从这种高能分子转移到ADP上,形成ATP。(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氧化还原反应包括:1

10、 电子转移。得到电子物质为氧化剂;失去电子物质为还原剂;2 直接与氢结合为还原。3 直接与氧结合为氧化 生物氧化:糖,脂,蛋白质等燃料分子在细胞中逐步氧化分 解,生成CO2,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需氧细胞呼吸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作用 ,又称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二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特点:1 反应条件温和,逐步氧化,逐步放能。2 分步进行,多种酶和电子传递体参与氧化过程,释 放的能量以ATP形式储存起来。3 真核生物的生物氧化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原核 生物在细胞膜的内侧进行。(二)二氧化碳的生成糖、脂类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分解生成有机酸和氨基 酸脱羧,放出二氧化

11、碳。脱羧过程有直接脱羧和氧化脱羧两种类型。(1)直接脱羧作用氧化代谢的中间产物羧酸在脱羧酶的催化下,直接从分子 中脱去羧基。例如丙酮酸的脱羧。CH3COCOOH CH3COH + CO2丙酮酸脱羧酶(TPP)(2)氧化脱羧作用氧化代谢中产生的有机羧酸(主要是酮酸)在氧化 脱羧酶系的催化下,在脱羧的同时,也发生氧化(脱氢 )作用。例如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丙酮酸乙酰CoA +CO2(三)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水的生成是氧与氢的结合,氢不能与氧直接结合 ,代谢物脱下的氢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才能与氧结 合生成水。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还原型辅酶中的氢以H形式脱下 ,其电子经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电

12、子传递链)转移, 最后转移到分子氧上,质子和离子型氧结合生成H2O。在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H的结合和释放,形成跨膜 的质子浓度梯度和跨膜的电化学梯度,推动ATP的形成( 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在原核生物中位于质膜上,在真核生物 中位于线粒体内膜上。1 呼吸链 :由NADH、FADH2到O2的电子传递链主要包 括4个酶复合体、两种游离电子载体。M-2HM氧化型还原型一个或多个传递体H2O O2复合体IV: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 细胞色素aa3复合体复合体I: NADH-Q还原酶, NADH脱氢酶复合体II: 琥珀酸-Q还原酶复合体III:细胞色素还原酶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bc1

13、复合体两种游离电子载体:CoQ(ubiquinone)、cyt c2 呼吸链的组成电子传递链各个成员(1) NADH-Q还原酶(NADH脱氢酶、复合体I)两种辅基:FMN、Fe-S 聚簇一种辅酶: 辅酶Q2e-(H- )NADHFMNFe-SCoQ铁硫中心:铁硫聚簇(iron-sulfur clustur,Fe-S)铁硫蛋白非血红素蛋白(nonheme iron proteins)广泛参与生物氧化还原反应:铁硫中心铁的价态变 化(Fe3+Fe2+)可以将电子从FMN辅基上转移 到呼吸链下一成员辅酶Q上2Fe-2S和4Fe-4S两种类型铁-硫簇的结构(2)辅酶Q(泛醌)脂溶性醌类化合物,作为复合

14、体I、II、III的辅 酶,但结合非常疏松,可以沿线粒体内膜的脂 双层扩散。辅酶Q可以接受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脂 酰-CoA等黄素酶类脱下的电子和氢原子。复合体I将来自NADH的电子传递给泛醌复合体I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也称之NADH脱氢酶)催 化NADH的两个电子转移给泛醌。复合体I是个非常复杂的酶,下图 给出了在复合体I中依次进行的反应。复合体I中电子转移和质子流(3)琥珀酸-Q还原酶(复合体II)4亚单位:包括 琥珀酸脱氢酶 辅基:FAD、Fe-S 辅酶:CoQ琥珀酸FADH2Fe-SCoQ复合体II将电子由琥珀酸转移到泛醌 复合体II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也称之琥珀

15、酸脱氢酶复合体)接受来自琥珀酸的电子,同时也象复合体I一样催化Q还原为QH2。琥珀酸脱氢酶,它催化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来自琥珀酸的两个电子转移给Q。由复合体II催化的反应中释放的自由能很少,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琥珀酸氧化的电子引入到电子传递链中。Q可以接受来自复合体I或II的电子,然后再将电子传给复合体III。通过复合体II的电子流(4)细胞色素还原酶(复合体III)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bc1复合体 辅基:血红素b562、b566,血红素c1、Fe-S 辅酶: CoQQH2Cyt b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Cytc12Fe-2SCyt c复合体IV中电子传递和质子流动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