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主题班会课件01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0951625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阳节主题班会课件0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阳节主题班会课件0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阳节主题班会课件0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阳节主题班会课件0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阳节主题班会课件0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阳节主题班会课件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阳节主题班会课件0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传统文化之重阳节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活动策划活动目的:传统文化遭到人们的日益漠 视,希望这次活动可以唤 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新 审视,尤其是被称为“老人 节”的重阳节,可以让人们 更关注老人、理解老人。活动方式: 实行展蓬与展板相结合的方式 现场配上音乐和解说员 展出一些最具代表的节日物品活动特色:增加活动特色是吸引人群的重要 一点。解说员可身穿别具特色 的节日服饰、可进行一些答题 有奖互动活动、也可现场制作 一些与节日有关的小物品,让 他们亲自动手,增强兴趣,如 风筝之类的。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

2、情提供友情提供有关重阳节的有关重阳节的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 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 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 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 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节日起源节日起源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 不易考察明确。因此, 关于

3、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 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可见当时已有在秋 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 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 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 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 ,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

4、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 了。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 夏小正 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 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 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 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 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

5、家 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 、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 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 依据的。 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节日习俗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 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 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 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 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

6、的组成部分。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 、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 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 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 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 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另如金瓶梅 、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

7、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 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 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 长房 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 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 的避邪除灾心理。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 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 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由于重

8、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 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 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 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

9、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 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 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 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 。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 ,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 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

10、节是以放鹞为 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 ,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 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登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 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 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 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 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

11、,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 和,是颇多为适合的。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 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 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层、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 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 “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

12、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 称“迎宁”。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饮菊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 、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 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古时菊花酒,是头年 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 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

13、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 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 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 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 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相关文学作品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14、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DateDate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友情提供民间歌谣俗语中有很多是关于岁时节日的,重阳节也不例外。下面这几则都是有关重阳节的歌 谣俗语,体现出了重阳节饮菊酒、放风筝的风俗,以及在 重阳这日占卜天气的风俗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 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 醉重阳。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 长。 八月中秋

15、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 鞋(仫佬族) 九月九风吹满天哮重阳无雨一冬 晴。 重阳节,又试话登高。究竟年 年如是,有乜功劳?虽则系如画 嘅秋山,游吓亦好,做乜偏要向 往重阳个日,至晓得风骚。你话 敢样就可以避灾,亦何不大早。 点解你单身前往、又试剩落个的 妻孥。开讲话一部通书,都唔睇 得到老。况系个的区区陈迹,重 驶乜咁心操。既系你上日唔知, 我亦唔怪得你去做。唉!悭吓脚 步,何苦去寻烦恼。不若静坐思 量,想吓边一样可图。 九月九,个个都去登高,你 睇个班嫩仔,走得气嘈嘈。放起 个只纸鹞在高处舞,扶汉声声( 响弓声),唤起个的懦夫,总系 企在个处风头,须要努力正好。 虽有声威,可惜你未满羽毛,怕 只怕失足云霄,个阵就遗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