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9264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福建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明一中三明一中 2015-2016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历史试卷 2 2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 48 分)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每小题 4 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王道既微(王室衰微) ,诸侯力政(诸侯纷争) ,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2从

2、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把握“礼” ,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 ,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3. 实现教育公平,对每一个学生成才、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中国古代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了类似的主张,下列图片与这位思想家有关的是( )4.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3、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5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 )A孟轲 B庄周 C墨翟 D韩非26.“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A尊儒抑法 B抑儒尚法 C抑儒抑法 D尊儒尚法7.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

4、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8.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9 史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平民)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通:向)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不断提高10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

5、:“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 )A “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11瑟赖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 , “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D西学东渐进程加快1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3.秦代会稽刻石及秦简中规定:妻子杀死与人通奸的丈夫无罪;夫因妻凶悍而将其

6、耳撕裂当处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而汉代以后则情形大变,唐、宋律法规定:妻殴夫规定徒 1 年,伤重者加 3 等处罚。此变化反映了( )3A秦代严格实行“以法治国” B唐宋律法严重缺失公正性C儒家伦理道德得到了强化 D理学已成为封建主流意识14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15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 d 点直接相关的是( )A孟子、荀子B董仲舒、主父偃C朱熹、王守仁D李贽、王夫之在宋淳熙二

7、年(1175 年)六月, “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 (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 )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 “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性地位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 “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17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观点哪

8、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421“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 ”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 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 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222009 年 7 月 30 日10 月 7 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 ,下图是其中的一幅展品“东汉书信纸” 。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推测为家书的残片。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

9、,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和图片说明东汉时( )A造纸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B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C普通百姓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D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23中国的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 。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纸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24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25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

10、左思作三都赋 ,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处是( )5A西晋都城是洛阳 B造纸术已经发明C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 D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2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27下列“考” ,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28苏轼在欣赏王维的画作时说道:“味摩诘之诗,

11、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下列作品在绘画风格上与之相似的是( )A B C D29京剧中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A汉 B唐 C宋 D.清30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31 “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

12、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6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32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A长安、东京、大都、北京的繁荣 B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第卷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33.(12 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

13、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 ,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

14、仁的政治主张。 (2 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 分)(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 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 分)34.(14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7材料一 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自济南伏生;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理学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