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8831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北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河北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河北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河北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河北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北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邢台一中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40 小题共 60 分)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依法治国 C.隆礼重法 D.君主集权2.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 B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C废长立幼是宗法制的核心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3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

2、,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荀子发展的儒家思想4现代宇宙学的“爆胀宇宙论”认为,我们面临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端于时空极小的“奇点”的绝热膨胀,破除了神创宇宙论。下列哪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该理论有类似之处A老子 B荀子 C韩非子 D朱熹5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 ,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

3、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6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 2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7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

4、,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8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读图 8,下列思想与地域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B安时而处顺,哀而不能人也C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9 史记记载:“古者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 武 雅 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

5、编撰诗经的目的在于A弘扬传统诗歌艺术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维护分封制的存在 D加强社会的礼乐教化310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回答巴西记者提问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烹一条小鱼,既不能马虎大意,也不能乱折腾,应掌握好分寸,治理国家也一样。你认为上述言论包含的思想源自A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B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C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 D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11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下列农民起

6、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C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12 朱熹家训云:“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 ”与此思想相一致的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D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道不谋其功13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 ,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 ,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 ,那他

7、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A秦朝 B汉初 C宋代 D民国1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 ,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15南宋宋慈是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4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A他

8、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B他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C他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D他忠实践行“格物致知”16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 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17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下列观点,实质

9、上与其相同的是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18. 中国考古界对安徽阜阳地区双古堆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后,根据墓葬中出土的漆器、铜器上“汝阴候”铭文和“十一年”纪年,对照史记 、 汉书 ,确定双古堆为西汉第二代汝阴候夏侯灶及其妻子的墓。这表明A.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 B.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多方面印证C.历史记载比考古资料更具可信度 D.历史记载与考古资料的记录一致19清明公祭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多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人次。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这一盛典A念祖思亲,加强宗族间的互

10、动与联系 B共建精神家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C传承孝道,增加汉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D追本溯源,弘扬光大民族精神20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事物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21.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 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

11、家之关系及其责任。 ”材料表明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5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22梁启超研究清代三百年学术思潮概括为“以复古为解放” “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 ”材料表明A清代学术缺乏明确的方向 B对传统学术的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C清代学术思想由复古而停滞不前 D清代崇古思想阻碍向近代社会的转型23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 ”他强调的

12、是历史学家A历史研究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2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 、 “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鼓励创新,培养经世致用人才C树立理想,推动社会进步 D维护正统,规范社会秩序25.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D.

13、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26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27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28.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享有盛誉,其基本特征包括 汉字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性和气势 书法是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意境美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满足人们不6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反对传统和理性 A B. C. D.29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 、 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3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