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辽宁省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8591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辽宁省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辽宁省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辽宁省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辽宁省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辽宁省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辽宁省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辽宁省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连二十高中高一月考试题试卷分数:150 分 答题时间:12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地域歧视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齐国的晏婴出使楚国楚玉当着他的面说齐人“善盗” ,虽属故意羞辱,但也说明当时已存在地域歧视。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地域差异,即同区域间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差异,如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患想意识、风格习惯等各方面既有发达城都的不同,也有价值观念和习惯方面的不同。在这些差异中,以物质为主的方面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但以精神和观念为主的方面更多的是主观标准。例如中原的儒家从先秦时就强调“华夷之辨”,歧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当时少数

2、民族的发展水平的确落后于华夏诸族,但华夏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却只是一种虚幻的自信,并没有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同。应该承认,贫穷和落后,特别是长时期的贫穷和落后,的确会造成当地人群的素质下降,滋生种种劣行恶习,甚至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慣,反映在底层贫民中往往更加严重。随着不同区域人口的流动,相互间的文明或野蛮、贫穷或富裕、先进或落后就会显现在对方面前,而相对野蛮、贫穷、落后的一方,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尽管流动人口只是当地人口的一部分,但由于外界只与他们接触,对他们的印象也就成为对当地全部人口的印象。所以,一个地方外迁或流出的人口的形象,往往会成为整个地方的形象。例如,北宋南宋之际,大批河南人随宋室南迁,由于

3、这批河南人中包括了皇族、高官、名流、巨商、富户,在而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举足轻重,杭州人非但不敢歧视,还学着说河南话,以至今天的杭州方言还带北方味。但到大批河南人因天灾人祸四处逃荒时,河南人的优点往往被遮蔽了,河南方言的人就成为被歧视的对象。自古以来,一个地方的人受到歧视,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一地区由盛转衰、由富变贫、由中 心而边缘之后,当河南处于“天下之中”,农业发达,商贾云集,洛阳、开封拥有首都或陪都地位 之时,其他地方人既不会也不敢歧视河南人,还以能成为河南人为荣。今天全国不少家族都自称祖先是河南人,就显示了河南曾经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其实,其中不少人根本不是河南 人,或者是从外地迁入河

4、南,从此再也不提真正的祖籍。在人口流动少、信息传播慢的条件下,优点和恶习的传播一段局限于同一地区,形成当地的文化特征。而这种特征一旦形成,就会长期存在。如经济上已经摆脱贫穷,但因贫穷2形成的习惯还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同样,外界对当地的了解也会滞后,即使当地情况变了,原来的看 法也不会轻易改变。所以,要消除地域歧视,肯先应注意缩小地域间的差异,特别要促进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其次,要在人口自由流动、信息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改变相互间片面、主现、滞后的认识。政府必须在法律上保证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媒体要作客观、全面的报道,注意引导。对被歧视者而言,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正视自

5、身的缺点,自尊自强。 (节选自葛剑雄地城歧视再反思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楚王当着使者晏要的而故意羞辱齐国,证明春秋时已存在地域歧视的现象,地域歧视在 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B.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不同区域间存在着在生活生产方式、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各方 面发达程度的差异以及价值观念、习惯方面的不同。C.尽管少数民族不认同先秦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原的华夏各族,但中原的儒 家却通过强调“华夷之辨”获得精神上的优越感。D.长时期的贫穷和落后,会造成当地人群的素质下降,滋生种种劣行,甚至形成根深蒂固 的习惯,反映在底层贫民中往往更加严重。2.下

6、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对于接触并接纳流动人口的外界来说,外界人员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那部分流动的人口的印象常会成为对流出人口所属全部人口的印象。B.从历史地理看,宋朝时人们锊曾以做河南人为荣,今天的杭州方言还带北方味就是证明之 一,当大批河南人逃难时,操河南方言的人开始受到歧视。C.河南人受到歧视,是发生在河南这一地区从处于“天下之中” 、洛阳、开封拥有首都或防 都地位,转为由富变贫,由中心而边缘之后。D.河南具有重要地位时,全国不少根本不是河南人和从外地迁人河南的家族都曾自称袓 先是河南人,近代以来.他们洱也不提祖籍是河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7、是(3 分)A.在人口流动少、信息传播慢的条件下,优点和恶习的传播一般局限于经济文化同一的地 区,形成同一的文化特征。3B.某地域因贫穷而形成的习惯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外界对当地的了解也会滞后,原来 的看法也不会轻易改变。C.要消除地域歧视,首先应特别要促进贫闲落后地区的发展,还要双方充分交流,改变片 面、主规观、滞后的认识。D.消除地域歧视,需要政府在法律上予以保障,媒体注意引导,被歧视者要维权,也要正视自身的缺点,自尊自强。二、文言诗文阅读(5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11 题。 (44 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8、“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 失其所与,不知B夜缒而出,见秦伯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C才美不外见 秦伯说,与郑人盟D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还,撤走4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吾不能早用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夜缒而出 (在夜里)C.

10、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只有) D. 吾其还也 (表示商量语气,还是)7.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A. 则名微而众寡 (细小,轻微)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 (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8.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 分)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9.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

11、道那是很困难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10.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B. C. D. 1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3 分 )A. 烛之武“夜缒而出” ,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D. 从亡郑于

12、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11 分)5塞鸿秋 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12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13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三)填充(10 分)14把空缺处补齐(每题 2 分)(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 , ;在康河的柔

13、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 ) (3) ,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雨巷 )(4)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5)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 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6 分)小区鸡鸣李忠元张三一忍再忍,可一连十几个“凌晨两点”他都被这可恶的鸡叫声吵醒,张三坐卧不宁,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顽固的失眠症。自打买了新楼房,张三就痛快地搬了进去。还是新房子好啊,躺在软绵绵的床上,真舒服,张三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不知不觉睡着了。可这醉人的安适却是一会儿的事。睡着睡着,张三突然觉得有声音,就扑棱爬起来,侧耳

14、细听,声音却是传自楼外。张三披衣下地,来到阳台细心查看,这回终于听清楚了,是一声声沙哑的鸡鸣由远而近,很是吵人。张三顿时睡意全无,张三想不通,是谁这么嚣张?竟在这时尚小区里堂而皇之地养上了公鸡!6这天,实在忍无可忍的张三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悄无声息地下了楼,循声找去,却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窗前架着一个铁丝笼子,一红一黑两只大公鸡正比赛似的扯脖子欢叫呢!张三这个气啊,可恶的畜生,看你把老子折磨的!张三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想惩罚一下这两个可恶的东西。没想到石头还没出手呢,就听耳边嗷地一嗓子,把张三吓了一大跳。张三一抬头,只见一个白发老头正对他怒目而视,张三一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羞红了脸,挺着脖子却不

15、知说什么好。你干啥,想杀生?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看样子你也是农村出来的,怎么这么不爱惜生灵呢?张三低下头,打量了一下自己。农村人?我哪里像农村人?从买楼那天起俺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张三不服气。死老头子,看我不告你,两只破公鸡还动不得了,宝贝似的,俺找说理的地方去!张三气嘟嘟地,一溜烟似的跑到了物业办。室内乌烟瘴气,满地垃圾,两个自动麻将机边坐满了打麻将的,吆五喝六,战得正欢,根本没人理睬张三。看这场面,张三怯怯的,心中的怒火顷刻间被浇熄了一大半儿。张三悻悻地出了屋子,但张三还是满怀希望的,毕竟这半夜鸡叫是人人愤慨的事,难道他物业的人就不嫌吵闹吗?张三在小区里也撺掇邻居一起去告公鸡扰民,可他话一出口,别人都无奈地摇摇头,走掉了,谁也不理睬他。回楼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