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8192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东莞市粤华学校高一 5 月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助耕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我国农业生产工具发生巨大变化,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故答案为 C。A、B 两项是春秋战国以前采用的;D 项是经营方式。答案:C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由此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

2、元时期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铁制工具大量出现是在战国时期,而西北干旱地区进行打井灌溉工程是在西汉张骞通西域传入凿井技术以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答案:B3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的路线变化说明(见下图)( )A西部地区日渐落后 B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南移C北方地区不断衰落 D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解析:元朝大运河不经过洛阳,从北京直通到杭州,因为古代的运河是运输粮食的要道,路线的变化说明中国的粮食基地已经东移和南移了。答案:B4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2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

3、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解析:从材料中知道,元代妇女自田中采摘棉花,织成布,给孩子做成各式衣服。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答案为 C。A、B、D 三项都不符合史实。答案:C5宋朝的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解析:从“宋朝的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可知其代表了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这样的产品最有可能

4、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因为官营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答案:A6儒家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德能屠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货曰商。 ”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A社会地位 B职业分工C道德品质 D知识水平解析:“辟土植谷” “通财货”等反映了职业的分工,选择 B 项。答案:B7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 ;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 )A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

5、绸解析:英文单词“CHINA”与中国的国名和瓷器、丝绸挂钩,说明中国的瓷器、丝绸影响比较大,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制瓷业和丝织业比较发达,故答案选 A。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B、C、D 三项。答案:A38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营手工业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材料体现的民窑即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而它的发展说明这一时期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而不能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答案:D9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

6、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 )A浙江农村出现商品经济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C棉纺织业的中心已形成D商人控制手工业生产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商人购买棉花交由小民织布,然后购买他们的产品,到市场销售获取利润。这个过程说明商人控制手工业生产,包买商产生。答案:D10下图截取自一幅古代名画,描绘的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的情形。你认为,这一经济现象最早产生于( )A春秋 B秦汉C唐朝 D北宋解析: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 。我国古代商业从

7、宋代起打破“市” “坊”界限,所以这种现象只有到宋代才能看到。答案:D11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 。其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C “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如纺织品、瓷器、香料、染料等。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故选 B。4答案:B12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

8、合社会史观的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影响和史学观点。社会史观是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故 A项正确。B 项是革命史观,C 项是全球史观,D 项是文明史观。答案:A13.右图描绘了少年沃尔特霍利(16 世纪英国著名航海家)与经验丰富的老船员交谈的情景,他们谈论的论题不可能涉及( )A哥伦布的海洋冒险B大豆、玉米的引种C非洲黑奴的贩卖D蒸汽轮船的航行解析:蒸汽轮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才出现。答案:D14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9、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C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D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解析:“教堂尖顶”是天主教统治下中世纪的象征,高耸的“烟囱”超过“教堂尖顶” ,意味着近代社会的进步,而且普罗米修斯是带给人类光明的天神,因此材料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描述应该是褒义的赞美。答案:D15(2012海南高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

10、区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车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郊区居住也不会对工作带来不便,5A 项正确;B、C、D 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答案: A16(2012上海高考)在 1900 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解析:1900 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 B 项符合题意。答案:B17我们习

11、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主要动力不同 B通讯手段不同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蒸汽动力取代了人力和畜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因此划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依据是动力。答案:A181853 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解析:材料信息表明,

12、在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故 A、B、C 三项表述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答案:D19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C商品经济已经深陷困境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关键信息: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说明苏南依然是农业生产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形态,自6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C、D 三项说法错误。答案:A20187

13、2 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引进近代技术,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以上内容可以印证的是(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全面解体B洋务派通过兴办民用工业获取利润C欧风美雨促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D中国的近代丝绸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在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的背景下产生的,故 C 项正确。A 项说法不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仍在较长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21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 ,描述了 20

14、 世纪 20 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不满解析:结合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初”和“麦穗已经干瘪萎缩”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故选 A。答案:A22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A战时共产主义

15、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不满,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 B。答案:B23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的这一思想( )7A对苏联工业发展影响深远B是苏联长期“左”的思想的根源C是赫鲁晓夫进行改革的导火线D是斯大林体制的集中体现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时期大力发展重工业,使苏联迅

16、速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这在当时应该是适合苏联实际的。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答案:A241929 年,苏联用短短 10 个月的时间建成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参加建设的有苏联人、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 730 名。材料说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A继承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得到欧美国家大力支持C引进了欧美技术和人才D开创了新型工业化道路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29 年” ,美国大量人才的加盟与 1929 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有关。新经济政策 1927 年事实上已经结束,引进人才与新经济政策内容不同,谈不上继续与发展,排除 A。苏联与欧美制度不同,故“得到欧美国家大力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