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训练(二)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8130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训练(二)试题 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学】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训练(二)试题 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学】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训练(二)试题 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化学】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训练(二)试题 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化学】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训练(二)试题 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训练(二)试题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训练(二)试题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化学限时训练(二)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K:39 Fe:56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本题包括 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共分,共 4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 H2SO4干燥DSiO2既能和 NaOH 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

2、确的是( )A60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 10NAB1L 0.1molL1的 NaHCO3溶液中 HCO3和 CO32离子数之和为 0.1NAC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 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5NAD2.0gH218O 与 D2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 NA3离子方程式 2Ca2+3HCO3+3OH=2CaCO3+CO32+3H2O 可以表示( )ACa(HCO3)2与 NaOH 溶液反应 BBa(HCO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Ca(HCO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NH4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4工业上将 Na2CO3和 Na2S 以 1:2 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

3、,再通入 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 CO2在该反应中( )A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每消耗 1mol Na2CO3就会放出 22.4LCO2 D每生成 1molNa2S2O3,转移 4mol电子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客观事实理论解释ANa+比 Na 原子稳定Na+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有 8 个而 Na 原子只有 1 个B熔融状态下 NaCl 能导电而 NaCl 晶体不能导电熔融状态下的 NaCl 中存在离子而 NaCl 晶体中没有离子C钾原子比钠原子更易失去电子钾的核电荷数比钠的多D纯碱溶液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色纯碱能

4、电离出 OH而能使石蕊试纸变蓝色26200 时,11.6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 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3.6g,再将反应后剩余固体冷却后加入含有 Na、HCO、SO、CO等离子 32323的水溶液中,若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23.2g/molB混合气体与 Na2O2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C溶液中 SO的物质的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23D溶液中 HC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但是 HCO 323和 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基本保持不变 3237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

5、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下图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判断下列说法和做法,其中不科学的是(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 A 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现 A 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四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四大题,共 58 分)分)8 (14 分)KMnO4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1)在酸性条件下 KMnO4的氧化性会增强。用来酸化 KMnO4溶液的最佳试剂是 。a硝酸 b硫酸 c盐酸将4MnO氧化2 24C O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6、 MnO4 +C2O42+ =Mn2+ +CO2+ 。(2)某同学为了探究 KMnO4溶液和 Na2C2O4(草酸钠)溶液的反应过程,进行如下实验:配制 100 mL 0.0400 molL 的 Na2C2O4溶液,除用到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3玻璃棒等仪器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将酸性 KMnO4溶液逐滴滴入一定体积的 Na2C2O4溶液中(温度相同,并不断振荡) ,记录的现象如下:滴入 KMnO4溶液的次序KMnO4溶液紫色褪去所需的时间先滴入第 1 滴60 s褪色后,再滴入第 2 滴15 s褪色后,再滴入第 3 滴3 s褪色后,再滴入第 4 滴1 s请分析 KMnO4溶液褪色

7、时间变化的可能原因 。用配制好的 0.0400 molL 的 Na2C2O4溶液来标定某 KMnO4溶液的浓度。每次准确量取 25.00 mLNa2C2O4溶液,然后用酸化后的 KMnO4溶液滴定。滴定三次分别消耗的 KMnO4溶液的体积是 20.00 mL、19.80 mL、20.20 mL,则 KMnO4溶液的浓度为 。9 (14 分)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工业碳酸钠(纯度约98)中含有 Ca2+、Mg2+、Fe3+、Cl和 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加热脱水Na2CO3工业碳酸钠溶解除杂过滤滤液滤渣蒸发

8、浓缩结晶趁热过滤Na2CO3H2O母液检验水NaOH4回答下列问题:(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2) “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 1 种)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 。(5)已知: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H1=+532.36 kJmol-1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H1=+473.63 kJmol-1写出 Na2CO3H2O 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0 (15 分)某课外小组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进行实验

9、探究。图 1请回答:用图 1 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 Cu 作电极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铝B石墨C银D铂(2)N 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为 。 (3)实验过程中,SO42 (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移动;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用图 2 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过程中,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 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发现,高铁酸根(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5图 2(4)电解过程中,X 极区溶液的 pH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5)电解过程中,Y 极发生的电极反

10、应为 Fe6e+8OH= FeO42+4H2O 和 。 (6)若在 X 极收集到 672 mL 气体,在 Y 极收集到 168 mL 气体(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则 Y 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少 g。11 (15 分)化合物 X 是一种香料,可采用乙烯与甲苯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已知:RXROH;RCHO+CH3COORRCH=CHCOOR请回答:(1)E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2)B+DF 的化学方程式 。(3)X 的结构简式 。(4)对于化合物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发生水解反应 B不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C能使 Br2/CCl4溶液褪色 D能发生银镜反应(5)下列化合

11、物中属于 F 的同分异构体的是 。6A BCCH2=CHCH=CHCH=CHCH=CHCOOH D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化学限时训练(二)答题卡姓名:_班级:_分数:_题号1234567答案8 (14 分)(1) 。MnO4 +C2O42+ =Mn2+ +CO2+ 。(2) 。 。 。9 (15 分)(1) (2) (3) (4) (5) 。10(14 分)(1) (2) (3) ; (4) (5) 7(6) 。 11(15 分)(1) (2) (3) (4) (5)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化学限时训练(二)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答案CDAAAAC8 (14 分)(1)b 22224242MnO +5C O+16H = 2Mn+10CO+8H O(2)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反应生成的2Mn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且 c(2Mn)浓度大催化效果更好;0.02 mol /L9 (15 分)(1)Mg(OH)2、Fe(OH)3、CaCO3。(2)使析出的晶体为 Na2CO3H2O,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 Na2CO310H2O 晶体,使后续的加热脱水耗时长。(3)用已预热的布氏漏斗趁热抽滤(4)溶解时有大量沉淀生成,使 Na2CO3损耗且产物 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