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5073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铜陵五中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6767 分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 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 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 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

2、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 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 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 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 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 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 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

3、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 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 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 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 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 讲学之风格,是始终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 有。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 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

4、年的中国,是平民学 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 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 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 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 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 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 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

5、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 一种排斥与压迫。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 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 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 所在。(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2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

6、深入。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 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 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 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 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

7、社会各阶层的普及。 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 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冲突,屡屡遭到 排斥与压迫。 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 、 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

8、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9、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注】尚食:官名、官署名,掌供奉皇帝膳食;此处指御厨。 上医使者:御医。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轻视 B.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让:责怪C.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除:任命,授官D.及还,摄吏部尚书 摄:代理,兼理 35.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悠然独酌,众异之 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A. B. C. D.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B.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C.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

11、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5 分)译文: (2)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5 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8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什么?诗歌首联在全诗起什么作

12、用?(4 分)9诗歌第二联写得非常精妙传神,请赏析。(4 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8 分) 重湖叠巘清嘉, , 。 (柳永望海潮 ) 乱石穿空,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 ,到黄昏, 。 (李清照声声慢 )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4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1-14 题。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真正体会出这两 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颗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

13、,主枝旁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 我第一次站在它的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撼,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 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弘,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 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 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 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 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

14、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 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 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 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 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 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 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 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 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 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 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 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 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 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