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1971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昌二中南昌二中 2014-20152014-2015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考试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题分,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 1-3 小题。 书法的精神气象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 字,日月山水,花鸟鱼虫,莫不如此。汉字发展的独特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 历史的面貌。 汉字是前人千百年的书写实践而成,体现了汉字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横平竖直, 点画呼应,上下包容,左右礼让,以形成中正平和之体。就像人要端庄、树要挺拔一样, 每个字都是独立不

2、倚的自我平衡体。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谐调 性是核心,只有谐调才能实现整体性与稳定性。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规与法度。 书法成为艺术,恰恰是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被后人 广泛而长期推崇的书法家王羲之,他的行书,形质坚毅,洒脱飘逸,骨气与逸气并生,法 度与风度共存。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因为那 是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士人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拘 礼节的闲适与放达,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并形成以人为本的审美自觉从人的音 容笑

3、貌、筋骨气色、举止风姿看人的禀赋气质,探求人的形神之美,以至于一系列艺术美 学概念由此而生,诸如形神、气韵、风骨等等。汉字结构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 种时代风气的影响。 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 新境界。唐人在书法上的贡献是以楷书为代表。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每一个字犹如 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如果说初唐时期的楷书承续了王羲之以来的隽永书风, 那么,经过盛唐,南北融合,国势强盛,时代气象投射到文化之中,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 楷书,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笔画中潜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千百年来,欧体字 与颜体字,分别代表了遒劲与雄

4、放的高度,成为楷书的标本,后人难以企及。 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在楷书上,唐人几乎穷尽了法度与风格,宋 人一时也找不到拓荒之处,于是在意态上自由发挥。苏轼、黄庭坚等人不刻意讲究点画的 平直均衡,而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强调笔势的提按顿挫之意,形成夸张变形的 欹侧姿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宋人“尚意”。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显露个性,出新 意于法度之外,但毕竟没有在法度上再创新格。 元明清时期的书法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卓尔不 群的精神气象。书法更多的成为一种实用技法,而很少成为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加之 明清不清明,大兴文字狱,思想禁锢,精神压抑

5、,书法中再难见到率性而为的天真烂漫。 精神被桎梏的时代,诗文和书法仅仅剩下了形式,唯美而干瘪,形体虽在,生气难寻。 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这舞姿摇 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人民日报2014 年 07 月 31 日) 1下列关于“书法”和“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书法是一种艺术,它以汉字为载体,在千百年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体现谐 调性、整体性、稳定性的美学原则。 B. 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它发展的独特 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 C. 书法作为一种

6、艺术,与书法家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等有关系,也传达着书法家个2人的才情气质,如王羲之的行书就是明证。D.书法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魏晋时期的士人开始形成以人为本的审美自 觉,从而一系列艺术美学概念也由此而生。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魏晋时期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士人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 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 B. 初唐时期人们在书法上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把苍 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呈现遒劲与雄放的风格。 C. 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在楷书上,无法在法度与风格上超越前人,

7、只好“尚意”,即注重个人意趣,显露个性。 D.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方面的氛围都对书法有禁锢作用,使得这时期的书法仅仅剩 下了形式,唯美而干瘪,形体虽在,生气难寻。 3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汉字有一套独特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做人要求 “中正平和”的原则是一致的,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 B. 王羲之的行书之所以能够形质坚毅,洒脱飘逸,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 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与魏晋时代追求精神自由等等相关。 C.唐代颜真卿等人的楷书,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就,更加注重结合时代的精神气象, 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自我风格,并成

8、为后人难以企及的标本。 D. 书法到了元明清时期更多的成为一种实用技法,而很少成为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 是因为这时期的书法缺少一种力量和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63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7 题。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 ”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

9、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 ”忠贤咈然去。翌日削逢圣籍。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及 予(准许) 告 (告老回乡)宴 (设宴)饯 (饯别)便 殿 赐 金 赐 坐 蟒 感 激 大 哭 伏 地 不 能 起 帝 亦 汍 澜 动 容 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

10、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 ”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 “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 ”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3之。(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 能:亲善B.明年再致政 致政:上任执政C.子第去,毋忧我 第:只管D.五月壬戌晦 晦:农历月末

1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及予告 / 宴饯便殿 / 赐金 / 赐坐蟒 / 感激大哭伏地 / 不能起 / 帝亦汍澜动容焉 /B.及予告宴 / 饯便殿 / 赐金 / 赐坐蟒 / 感激大哭伏地 / 不能起 / 帝亦汍澜动容焉 /C.及予告宴 / 饯便殿 / 赐金 / 赐坐蟒 / 感激大哭 / 伏地不能起 / 帝亦汍澜动容焉 /D.及予告 / 宴饯便殿 / 赐金 / 赐坐蟒 / 感激大哭 / 伏地不能起 / 帝亦汍澜动容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贺逢圣少有文才,声名远播。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后来殿试考中

12、第二名,以致湖广建造的魏忠贤生祠的上梁文竟误传出自他之手。B.贺逢圣公私分明,立场坚定。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尽释前嫌,起草奏疏为主帅熊廷弼鸣冤;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决不趋炎附势。C.贺逢圣严于律己,清廉沉静。门生尹如翁远道送来衣帽,他坚决拒收,原物奉还;皇上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匡正。D.贺逢圣处险临难,宁死不屈。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译文: 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

13、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 89 题。摊破浣溪沙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这是一首咏桂花词。彦辅:晋代名士,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8.词的上阕是怎样来描绘桂花的“形”和“神”?请结合内容分析。 (5 分)答: 9.“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操?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 分)4答: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荀子劝学中“ , ”两句写君子与一般

14、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凭借外物。刘禹锡在秋词中借鹤以抒发自己高扬气概的名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 , ”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侣鱼虾而友麋鹿。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11.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1)-(4)题。 忆高华年忆高华年 语言学界宗师 一生钟情学问(1)年轻有为。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对高华年在 20 多岁时便已取得相当学术成就的最好 注解,而走上语言学研究这条路,是他一辈子的选择,从未改变过。(2)和民国时期很多学术大师一样,高华年在进入大学之前,走的也是新派小学+教会 中学之路。而这种模式也决定了他在国学和英文方面,都有着相当不俗的造诣。高华年之 子高植生回忆说:“我的七叔曾经告诉我,父亲在中学时就很严谨,他的笔记本,每一个 本子都是很小的字,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是写得满满的。 ”(3)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高华年年轻时并没有想过从事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最早的时 候他应该是想成为一名教师。所以中学毕业后,他就去报考了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而根据 高植生的说法,父亲是在北师大期间,受到黎锦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