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1313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考试时间 150 分钟,分数 150 分 一、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每题 3 分,共 2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按捺 纳税 刚毅木讷 方枘圆凿B稍息 树梢 刀剑出鞘 不屑一顾C渎职 尺牍 买椟还珠 穷兵黩武D、诽谤 滂沱 气势磅礴 心无旁骛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B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C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

2、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 21 世纪人们称颂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确有令人留恋、值得肯定的内容。B人们如果思想滑坡,社会风气不好,经济是很难上去的,即使上去了,也巩固不住。C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D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它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

3、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 ,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葫芦成熟后,构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2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B C D 5、下列各项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 B某所,而母立于兹 C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D旬有五日而后反 6、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去 B轩凡四遭火

4、凡:凡是 C适冬之望日前后 适:正,恰逢 D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7、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月出于东山之上 游于赤壁之下 C不知东方之既白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骊山北构而西折 扣舷而歌之 8、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寄蜉蝣于天地D亦将有感于斯文二、阅读文言文,回答文段后的问题(24 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既而读庄子 ,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

5、见是书,得吾心 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殿试中乙科。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 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 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 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 减半。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 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 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

6、民,罢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 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 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 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 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 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 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薛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7、。3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 居士。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比冠,博通经史 等到 B衙吏踵破家 相继 C违制之坐罪责 D以虞水之再至 担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 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B欧阳修以才识兼茂 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 C轼庐于其上 筑室于东坡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卒全其城 11下列名项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 B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C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D驱使复入 1

8、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轼十岁时聪明过人,在母亲教导下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的故事,就能说出其中 的要害。 B苏轼二十岁时精通经史,读庄子后觉得其中所说的与自己之前的见解有很多相同的 地方,简直是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C苏轼在各地当官都能为百姓利益着想,即便是在密州时因不及时推行“手实法”而被罢 官,也没影响他在徐州时身先士卒,率军民抗洪护城。 D苏轼用诗作讽刺对百姓不利的政事,被御史安上诽谤皇帝的罪名,将被定死罪时,宋神 宗怜惜他,让他到黄州当团练副使。 13 翻译(12 分) (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 分)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

9、,民赖以安。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翻译课内句子(6 分)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三、默写(8 分)14、课内诗文默写:(1)樊迟未达。子曰:“ , 。 ” (2) ,明月半墙, 。(3)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4)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四、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小题。 (共 15 分) 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张 伟48 月 13 日,美国重量级的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 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

10、只有经过仔细鉴别和彼此对照之后,才能弄清这位 82 岁的老人究竟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政论家,或按他自己喜欢的称呼,作为一名知识分子, 乔姆斯基在短暂的中国之行期间,用沙哑低沉的声音表达了对中国当下事务的认识,并延 续了批判美国政府的老调。他带来一股旋风,除了知识界的欢呼外, 人民日报也就此发 表报道,称他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 。 事实上,只要对这名学者的生平略作了解,我们便不会感到讶异。乔姆斯基以“异见” 姿态闻名世界,他对美国政府的批评立场一生不变,曾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 上最大的恐怖组织” 。他甚至抨击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 ,认为它是虚伪的

11、。 这些批评,并未给他带来太大麻烦,相反,却为他赢得卓越的声望。他被美国媒体评 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 100 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全部赞 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观点。如果说乔姆斯基为我们带来了有 益的启示,那也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本身,而在于这种观点所持的姿态:批评者。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合格的批评者,以及对待批评者的 宽容态度,是我们社会当下亟须拥有的资源。在目前这个变化急剧、事端丛生的发展阶段, 缺少合格的批评者,或者缺少对于批评者的宽容态度,将会带来无穷恶果。 在乔姆斯基看来,保持怀疑和批判的姿态,是知识分子的天职,

12、因为知识分子享有知 识的“特权” ,并有专业能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剖析。在他看来,知识分子永远面临着两种选 择:做一个向权威俯首帖耳的御用文人,或做一个独立的批评者。他认为,选择成为一个 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也许 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乔姆斯基成了美国政府永远的反对派。即使在中国之行的演讲中,他 也会时不时地将话锋转回到大洋彼岸那个“强权政府”上。中国的知识界乃至整个社会, 有必要对这一番我们略有些陌生的言论进行检视,并且从中得到有益的思考。我想,乔姆 斯基的中国之行,是促进这种思考的恰当时机。 我们的社会历来缺少对“批评”的集体思考。无论是批评者

13、,还是被批评者,都有必 要从乔姆斯基所带来的信息中学到点什么。 对于那些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社会获得或大或小改进的人来说,学习乔姆斯基强硬 而坚持的姿态并不困难。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 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然而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 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批评? 而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 乔姆斯基在对美国社会和政府提出千般批评的同时,内心却承认,美国仍是世界上最 伟大的国家。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一 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

14、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古 今的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一个如同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 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 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如今,尽管批评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诸多领域,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尤其是在乔姆斯 基所重视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批评者的角色却愈发稀缺至少,像他本人那样有品质的 批评者日益鲜见。 颇有意味的是,乔姆斯基发表演讲的北京大学,曾经因为引领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批判 精神而广受美誉,如今却同样因为日渐失去这种精神而饱受批评。不知道乔姆斯基这次来5访,是否能帮这所学校乃至整个中国知识界,拾回一些并不久远的记忆。 (选自 2010 年 8 月 18 日中国青年报 ) 15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 (5 分) A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曾经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上 最大的恐怖组织” ,他甚至认为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是虚伪的。 B文章认为,相对于被批评者而言,批评者从乔姆斯基身上得到的启示应该更多。 C乔姆斯基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在当下会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 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