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两种成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094010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的两种成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现代汉语的两种成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现代汉语的两种成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现代汉语的两种成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现代汉语的两种成分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的两种成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的两种成分(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汉语的两种成分周锡令 2005.12.21声明 本人没有接受过语言学的训练 如果您听了以下内容,觉得是胡说八道, 浪费了您的时间,希望得到您的原谅 先听一下两位专家的说法:徐通锵先生认为: 汉语中原本没有Sentence的概念 北京大学徐通锵先生在他写的文章:“字 ”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中说: “汉语只有一个 基本结构单位,这就是字, 不像印欧语那样 有词和句子 两个基本结构 单位。印欧语的两种基本结构单位( 词和句子)在汉语中都不存在”汉语中原本没有Sentence的概念 在西方语言中,“句子(sentence)”被认为是“最 大的语法结构单位”,它们不会“因为语法结构关 系而被包

2、含在任何更大的语言形式里”。而且总是 尽量要求“主、谓、宾”俱全。即使本来没有必要 使用主语的地方,也要特意加进一个“It”,例如 ,在汉语里可以说:“下雨了.”,在英语里一定要 说成:“It rains.” 反之,在传统的汉语里,“句”也好,“读”也好, 都只不过表明了语气或者语调上的“停顿之处”。 在引入标点符号以后,其形式上的特征就是使用 一连串的逗号“,”来标志这些“停顿之处”。 汉语“句”的特点 汉语“句”概念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和模糊 性。句子是汉字的有规则的排列,但是“排 ”到什么时候 或什么地方 才算一个句子, 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说话时 前后凡是能 作自然的停顿,都有可能被看成

3、为一个句 子。汉语“句”的特点(续) 一个句子可以没有“主语”或“谓语“ 也可以出现若 干个“主语”和“谓语”。用印欧语句子中的“主-谓” 或“主-谓-宾”的标准来衡量,汉语语篇中符合这 种标准的句子是很少的,绝大部分是缺“胳膊”缺“ 腿”的句子 和 所谓“连谓句” 。特别是其中的“连 谓句”,差不多占有一半的比重;而且缺的“胳膊” 成“腿”是不能补的,不然就不成其为汉语,所以 这种“缺”与一般所说的“省略”有原则的区别的。例 却说张飞饮了数杯闷酒,(张飞)乘马从 馆驿前过, (张飞)见五六十个老人,( 这些老人)皆在门前痛哭。飞问其故。众 老人答曰:“督邮逼勒县吏,欲害刘公;我 等皆来苦告,

4、(我等)不得放入,(我等 )反遭把门人赶打!”例(续) 张飞大怒, (张飞)睁圆环眼, (张飞)咬碎钢 牙, (张飞)滚鞍下马, (张飞)径入馆驿, 把门人那里阻拦(张飞)得住, (张飞)直奔后 堂, (张飞)见督邮正坐厅上, (张飞)将县吏 绑倒在地。 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吗?”督邮未及开言, 早被张飞揪住头发, (张飞将督邮)扯出馆驿, 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 (张飞)攀下柳条, (张 飞)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 (张飞)一连打折 柳条十数枝。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姜望琪在 汉语的“句子”与英语的sentence一文 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他说:汉语中的“句”(或“读”)不是结构单位、 或形式

5、单位,也就是说,不是西方意义上的 sentence。 汉语的很多句子没有主语。 “主语并非中国语法所需求,故凡主语显然可知的 时候,以不用为常” ,“让谓语单独地构成一个句 子”“是中西语法大不相同的一点” 汉语的“句子”不等于英语的sentence。我觉得:英语中的Sentence是 为描述“事件”而设计的 “主、谓、宾”的结构意味着对一次“事件” 的描述 “谓”作用于“宾”的某种动作 “主”发起这一动作的主体 于是就有了“中心动词”的概念 写文章就是“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地叙述”但是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也可以 “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讲传统汉语似乎就是 习惯于 “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叙述故

6、事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的序 常看漫画的人都能看出报刊上的漫 画和其他绘画不同,也看得出这种 画最明显的艺术特性是:一、很有 趣;二、近乎语言,像说话一样, 一眼就看出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有语言功能,不但有趣,还 会挖苦,嘲笑。从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只是字眼的更换,结构基本不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看见渔人,十分惊奇。问从哪里来?(他 )一一作了回答。就邀请去家里做客,又 摆酒又杀鸡来招待。以下几点是本人的直觉1、中国人和西方人说话时 心理状态不同 西方人在说话时是以“事件”为单位,力图

7、“一句话 说明一个事件”。于是每句话里都有事件的发起者 (主语、施主),动作(中心动词),和动作作 用的对象(宾语、受主)。 然而中国人说话是以自己的“内心感受”为单位, 就好像拍电影一样,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叙述。 有时一个镜头里可以看到人物和他的动作,有时 一个镜头里只有风景,里面虽然没有人物,但是 你清楚地感觉到画外的他的存在。2、没有“句子”的明确概念, 讲究整篇文章的“起承转合” 传统上中国人写文章的时候,没有什么“句 子”的概念,而是着力于整个“篇章”的构建 ,讲究文章的“起承转合”;所以我们阅读 古文观止中的文章的时候,常常感觉 到好像看一个人在打太极拳,好比“幽咽泉 流水下滩”,

8、连绵不绝,较少有“一句一句” 阅读下来的感觉。 3、反作用 印欧语系因此而为句子发展和提供了比较 丰富的内部构造手段,因此即使所要叙述 的事物内部关系比较复杂,也允许把它们 纳入一个大型句子中; 汉语则相反,因此写作者习惯于使用短的“ 句段”,像“九节鞭”一样,以一环扣一环的 方式生发开去。 文学作品中的例子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 (这个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它)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 的子孙了。 (我和这个园)最末次的相见(离开现在 )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百草园)中似乎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的百草园)却是我的乐园。 鲁迅:朝花夕拾“长妈妈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

9、两手,( 她)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她)挤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我)久睡在一角的 席子上,(席子)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 她呢, (她)不动; (我)叫她呢, (她 )也不闻。 口语中的例子 平常我们在口语中也有这种说法,比如: “我看见一位老先生走过来,老态龙钟,步 履蹒跚。” 要是换成印欧语的习惯说法,就要说成: “我看见一位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老先生 走过来。”不敢苟同 不过,对于徐先生提出的:既然汉语是“单轨制,因而没有必要 进行名、动、形的词类划分,也没有 必要死守“主语-谓语”这样的结构框架”,所 以“汉语双轨制的文法研究格局就应该毫不 犹豫地放弃。”这一观点却不敢苟同。不

10、能忽视II型汉语的存在和发展 由于印欧语文艺作品、科技资料的长期大 量引入和流传,在汉语中符合“主-谓”或“主 -谓-宾”的标准的句子成分也越来越多,尤 其是在比较正式的文件,报纸社论和科技 论文中已经成为主流。换句话说,现代汉 语已经是基于传统汉的“I型汉语成分”和由 于受到外来印欧语中文法现象的影响而生 成的“II型汉语成分”两股河流的汇合。 I 型汉语的语句的心理结构 链 II 型汉语的句子的心理结构树NLP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句法树分析”,还是“作用效应链” ,都是瞄准 sentence 的。这对于以 sentence 为中心概念的 II 型汉语来说当然 是很合适的。 但是对于“连绵不

11、绝”、太极拳似的I 型汉语 应该怎么办呢,似乎还少有讨论。三种处理方法1、用“添加所缺省的字眼”的办法 将I型汉语转换成II型汉语。 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中在打出“字幕”时 ,常常要利用()来补足被采访者的 话语中被略去的字眼,就是为了增加文字 的可读性。在某种程度上,CCTV是在作从 I型汉语到II型汉语的“翻译”工作。补上缺掉的“胳膊”和“腿” 我看见一位老先生走过来。 (老先生)老态龙钟。 (老先生)步履蹒跚。 三个句节变成三个Sentences. 它们共享同一 主语 但是“多个句子共享同一主语” 的现象并不总是成立 (1)张三关切地看着李四,神情慈祥,满 怀同情和关切。(张三,张三,张

12、三) (2)张三看见一位姑娘,神情悲哀,沉默 无语,很想上前去安慰她一番。(张三,姑娘 ,姑娘,张三) (3)在商店里看见一盆花,好看极了,很 想买下来,又担心钱不够。(我、花、我、我)补上缺省的字眼 计算机会觉得很困难 传统汉语的“凝练”要求听话的人根据常识 通过猜测来补充所省略的字眼。 这一点要求相当程度的“知识”以及“运用知 识”的能力。 我觉得这正是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的重大 难点所在。 2、换一个观点 对于“粗糙翻译”的目的,为什么不可以不 去触动汉语原来的结构,而非要拘泥于“主 、谓、宾”的格式 既然中国人可以看懂“蒙太奇”,能够从一 系列“场景”中领会出故事情节,外国人一 般也能(

13、注)。计算机就不要越俎代庖、多 此一举(注) 除了存在文化差异的情况以外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3、避开 I 型汉语 排除文学作品这类体裁的文章 相对而言,I型汉语较为凝练,II型汉语较 为精密。前者在文学领域中较为常见,而 后者在科技文章、新闻报道中使用较多。 但是在科技文章、新闻报道中也很可能有 I 型汉语出现。NLP的“技术边界”问题值得反 思 自然语言的处理离不开知识和知识的运用 。而“知识”是没有边界的。因此,自然语 言处理工作者常常感到自己面临无穷大的 问题。 于是,NLP工程项目 和 其他领域(造一座 桥梁,建一个水电站)

14、相比,有一个 很大的特点,就是“常常没有明确的技术边 界”。NLP的“技术边界”问题值得反思( 续) 虽然你可以在理论上探讨“无穷大”一类的问题, 但是任何工程项目的可用资源总是有限的。 即便是“人”,即便是对自己的母语,他所能够理 解的范围也是有限的。 确定技术边界的目的当然是把计算机感到的难点 划在边界之外。 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考虑技术边界的划分问题。比较模糊的说法 (排除)声明处理的对象不包含“文学作品 ” (列举)声明只打算处理某一些领域的文 字材料:新闻、产品规格说明、从理解的层次来划线 OCR水平: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不知道 是什么意思。 分词水平:知道哪一些字可以组合成一个“ 词

15、”,但是仍然不知道句子的整体结构。理解的层次(续) 结构分析水平:知道了句子的结构,但是仍然不 理解整个句子或者其中某一部分的语义。例:(小学数学习题)张师傅每月工资1650元。按照国家规定,超过800元的 部分要缴所得税。问:张师傅交所得税的所得额是多少? 字面理解水平:知道了句子的表面的含义,但是 仍然不理解整个句子的深层或者隐含的语义。例:(看见对方闯祸)您可真行啊! 受限 vs 拒绝补缺 “受限”的着眼点:“汉语结构过于自由、过 于多样化” 换一个角度观察,也许结论是:汉语好比 一个“九(多)节鞭”,其中每一“节”的结 构远比西方语言简单 而实际的困难在于汉语习惯于省略某些成 分(尤其是 主语)。而这些省略成分的补 足需要知识的运用。结语 汉语本有自己的传统 但在近百年以来又从外界吸收了新的文法现象。 因此仔细辨认,可以发现现代汉语中两种流派汇 合的现象;你把它简称为I型汉语和II型汉语。 II型汉语的结构从印欧语引进,一个句子可以对 应一颗树。 反之,I型汉语(传统汉语)是我们的祖传,结构 上一环套一环,绵绵不绝,好比电影中的“蒙太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