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939082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简 介2002年9月一、普通高中课程发展沿革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五、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比较一、普通高中课发展沿革时间改革要点1981年侧重文科或理科的分科选修,高二开 始分流1990年课程进一步强化文理分科;丰富选修 课,更新课程内容。1996年课程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 ;各学科教学内容根据时代要求、学 科发展作了较大调整;提出了国家、 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思路。2000-2002年,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对1996年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并在全国范围

2、内推广实施。修订的策略和要点:尽可能充分地体现纲要的思想,为逐步过渡 到新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积极准备。信息技术从选修课改为必修课;提高了外语的教 学要求;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新设了研究 性学习和社区服务。允许学生跨文理选修,尽量增加选修课程的空间 。努力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现实 生活的联系。但现行方案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必须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思路)(一)课程改革目标(二)课程结构(三)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与管理(五)考试评价制度普通高中教

3、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改革目标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性质,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个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增强 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使学生形成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基本素 养。构建重视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 的课程结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 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引导学生学习规 划人生。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 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批

4、判 性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督导评价制度,积极推进校内过程性评价,纠正仅仅依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二)课程结构(1)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 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由课程内容相近的科目构成,本 方案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 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 合实践活动等八个学习领域。设置学习领域有利于体现现代科学综合化 的趋势,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有利 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5、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第二 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 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 (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 实践活动等;其中通用技术、第二外语、艺术为新增 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由学校选 用。模块:以科目内容为基础,根据社会需要和学 科发展的现状,将内容分化为若干相对 完整的学习单元;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有利解决课程设 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不断分化的矛盾 ;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个性差 异,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有利 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使学生集中有效 地学习;每一模块一般为36学时。(2)普通高中课程的学分结构高中三年共189学分,

6、其中必修118学分占 62.4%;选修为55学分,占29.1%;选修 为16学分占8.3%。必修:确保所有高中生都达到共同要求。选修: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 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中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选修:由学校自主开发,供学生选择。学习领 域科目必修选修选修 语言与文学语文10每个科目都在必修的基础上设置了若干个提高的选修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 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 。外语10数学数学10 人文与社会政治8 历史6 地理6科学物理6 化学6 生物6 技术信息技术4 通用技术4艺术艺术或美术、音乐6体育与健康10 综

7、合实践 活动研究性学习18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8(三)课程内容强调时代性 在适应时代需要的前提下 ,反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科新进展 ,关注学生经验;强调基础性 精选适应时代需求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 基础;强调选择性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 发展倾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多样的、 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与管理(1)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 动。为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学 生并学科目,相对集中有效地学习,将每学 期分为相对独立的两段,每段10周。学校根据课程方案和学生选课计划,提供以 模块为单位的可选择的课程;高

8、一年级主要 安排必修内容,逐步增设选修内容,学生可 以跨班级选修。(2)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学校提供课程设置说明、选科指导手册;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 ,并与学生建立固定而长久的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课程 修习计划。 (3)实行学分制每个模块一般为2学分,共36学时;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必须获得一定学 分。学生三年至少修满150学分(其中必修118学 分,选修至少6学分)方可毕业。(4)课程资源共享充分挖掘并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提倡校际资 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课程资源。 (五)改革评价制

9、度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机 制;建立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发展历程的成长记录;由学校认定高中生的毕业资格。关于高考改革的建议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必须与普通高中 课程同步改革。提出建议的基本思路:为选修不同课程的学生提供考试内容不同 的考卷;高校逐步实现自主招生或联校招生;成立由相关司局组成的小组,启动高考改 革方案的研究工作。三、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一)新课程的推进方案 在42个国家级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区所在的地市 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 (二)新课程推进的时间表 2002年9月始,征求意见; 2002年11月,经部党组通过,颁布高中新课程方 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2002年12月2

10、003年12月,组织编写教材; 2003年第四季度,审查教材; 2003年4月2004年1月培训行政干部、教研人员 、校长; 2004年3月8月培训教师。 2004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新方案与现行方案的对比现行方案新方案课程 体系强调共同要求, 兼顾差异不够。谋求时代性、基础 性和选择性相统一 。 课 程 结 构以学科课程为主 ,各学科强调系 统、完整,但缺 乏沟通和渗透, 课程选择性不够 。以学科课程为主,以 学习领域规划课程, 促进相关学科的沟 通与渗透;按模块设 计,使课程具有多样 化和选择性,课程结 构趋于合理。现行方案新方案课程 内容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 技能,关注与社会进步 、科技

11、发展的联系,但 是主要以学科逻辑组 织课程内容的方式,造 成了与学生生活经验 相对分离。强调共同基础,强调基础 的与时俱进;通过模块的 设计,实现学科内容的分 化;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 进步、科技发展及学生生 活经验的联系。课程 实施统一的实施方案,学生 只能按文、理选择课 程,同一类学生按同样 的要求,在同一时间内 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 样的内容。在保证达到共同基础的前 提下,为不同发展倾向的 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 实现有个性的学习。现行方案新方案课程 评价会考+高考,课程评价 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教学过程实际被高考 所左右。学校认定高中生毕业资 格;全面反映学生的选 课情况和发展过程。课程

12、管理实施三级课程管理, 允许学校独立开发部 分学校课程,但学校 在实施国家和地方课 程的过程中,尚缺乏 足够的课程自主权。实施三级课程管理,赋 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 程自主权,要求学校创 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 开发有特色的、高质量 的学校课程;建立选课 制度,实行分学制。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初稿)(一)制定生物课程标准的依据 (二)设计思路 (三)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四)生物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 (五)生物课程内容标准框架 (六)实施建议(一)制定生物课程标准的依据(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的精神;(2)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3)课程专家组的建议;(4)生物课标组

13、研究的成果;(5)国内外研究成果等。(二)设计思路(1)课程宗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生物科学素养。(2)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如艾滋病 教育;生态环境问题、公共事物的讨论 与决策等。(3)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 方向提供帮助。(4)适当反映时代特点和生物科学 的进步。(三)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充分体现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 (2)适当反映时代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 (3)重新设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4)重新设定课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平衡。 (5)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6)充分考虑标准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四)生物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1)生物课程的性质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义务教

14、育基 础上,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 划人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以进一步提高 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科学课 程,是科学教育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2)生物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 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 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需1要。倡导探究性学习 力图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 革,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 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15、和社会责任感。 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STS的相互关系,人与自 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 观。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6种能力。 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 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课程的具体目标 知识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 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 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积极参与知识的传播,促进个人和社会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学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的 世界观; 关心我国生物资源,爱家乡,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价值,养成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

16、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理解STS之 间的关系,参与社会事物的讨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树立可持续发展 观念。 能力具备生物学实验技能;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五)生物课程内容标准框架 (1)共同必修模块(6学分)分子与细胞(2学分)遗传与进化(2学分)稳态与环境(2学分) (2)选修模块(6学分)生物技术实践(2学分)生物科学与社会(2学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学分)(1)共同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 凋亡。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2、选修模块 生物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