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933373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 (公元前2070-前1600年)一概况由夏启开创的父死子继的世袭制王朝,历史上 称为夏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时代。但从司马迁开始,史学家们大多将夏代的 开始从禹算起。共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过 了四百余年。夏朝的活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下游一带,中心 在河南西北部与山西西南部,帝都阳城。河南登封王城岗发河南登封王城岗发掘的奠基坑 是夏朝建立了军队、修城郭、制定了刑法、修监狱,筑宫室台榭。 夏朝使用了铜器,史籍中有禹铸九鼎记载。二里头遗址中,不但发现了青铜器,而且还发现冶铜、铸铜遗址。 近代夏史一度被视作虚构的疑古派目前夏朝的史料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郭沫若的中国古代

2、社会研究中有这样的文字二 夏代建筑考古资料1 河南偃师二里头1号宫殿遗址从发现的遗迹、出土的遗物以及地层叠压关系 来判断,二里头文化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 商代文化早期之间的一种文化。而且三者之间是 相互衔接的。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之后是二里头文化,二里 头文化之后紧接着是商代文化。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层次。本身可分成四期,用 一期至四期分别出土的遗物,经碳14测定,确定 其考古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年, 正好在夏王朝的纪年范围内。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已发掘两座。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米、 南北100米,东北部折进一角。在整个庭院范围用 夯土筑成高出于原地表0.4

3、0.8米的平整台面, 可见为在湿陷性黄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时 建筑上已大量应用夯土技术。殿顶可能是重檐庑殿顶。考工记和韩非 子都记载先商宫殿是“茅茨土阶”,遗址也未发 现瓦件,故殿顶应覆以茅草。 前是平坦的庭院,院南沿正中有面是平坦的庭院,院南沿正中有面阔阔阔阔七七间间间间的大的大 门门门门一座,在一座,在东东东东北部折北部折进进进进的的东东东东廊中廊中间间间间又有又有门门门门址一址一 处处处处,围绕围绕围绕围绕 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庑庑庑庑建筑。建筑。 2 河南偃师二里头2号宫殿遗址 2 号宫殿基址在一号遗址东北,殿堂同样建在长方形基座上,可复原为面阔三大间、进深一

4、大间,带有廊的宫殿建筑。 殿堂南面是庭院,发现有地下排水管道。围围绕绕殿堂和庭院有北墙墙、东墙东墙 、东东廊、西墙墙、西廊,南面亦有廊和大门门。大门门中间间是门门道,两侧为侧为 塾。这这种由殿堂、庭院、廊庑庑和大门组门组 成的宫宫殿建筑格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对后世很有影响。3 河南登封王城岗 位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西北约05公里处的土岗 上,俗称“望城岗”。东西并列两座城堡,西城的东墙也就是东城的西墙。东城因被冲毁,只剩下南墙西段,残长约30米。西墙南段残长约65米西城垣略呈正方形,周长约400米。城墙基保存较好。可见出为卵石夯具夯筑。 它的地望与文献记载中的“禹居阳城”相符。 遗址内还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生活用 具和生产用具。陶器多砂质与泥质,陶色多灰色 ,并有棕陶与黑陶。表面多饰有篮纹和方格纹, 并有指甲纹和弦纹。另外还发现有早期青铜器遗物。 城址内残留着与城墙同期的夯土建筑和“奠基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