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串讲(自考)3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932860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贸易串讲(自考)3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中国对外贸易串讲(自考)3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中国对外贸易串讲(自考)3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中国对外贸易串讲(自考)3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中国对外贸易串讲(自考)3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串讲(自考)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易串讲(自考)3(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对外贸易冲刺阶段串讲主讲教师:张祺1第五章 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经济调控指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施加影响,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间接调控方式。对外贸易宏观调控也应依靠市场机制作用,以经济调剂手段为主要方式,通过间接调控影响对外贸易经营行为。2第一节 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概述各种经济调控手段相互区别、各有侧重。相互联系构成调控统一体。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取得良好效果。影响也是多个方面的。3一、经济调控手段的特点第一,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第二,间接性。通过对微观主体企业施加影响而发生作用。第三,非歧视性。所有参与主体平等对待。第四,非强制性。通过物质利益原则发生作用。4作用机

2、制1.调节功能调节社会、产业、利益主体之间关系。2.控制功能引导各项功能向国家政策靠拢。3.核算功能衡量投入产出。4.监督功能对各个经济主体进行监督调控。5二、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一)经济调控手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管理的主要手段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以经济杠杆为重要手段。间接调控方式为主。市场处于调控中心。6(二)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使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宏观调控方式间接化。好处。保证外贸调控的非歧视性。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秩序。7第二节 对外贸易税收一、对外贸易税收概述(一)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第一,税收可以保护异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主权国家获取关税优

3、惠的同等待遇。作为反歧视贸易的武器。发展中国家作为保护本国产业的武器。第二,国家运用对外贸易税收可有效调控经济运行。第三,增加财政收入。8(二)对外贸易税收的分类进口税。进口关税、进口商品税、出口关税、出口商品税。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仅对进出口的商品课征,体现对贸易商品和非贸易商品在税收上的差别待遇;进口商品税和出口商品税又称国内商品税,是对国内外商品同时课征的税,目的是平衡国内外商品的税负。我国的对外贸易税收主要是通过征收进口关税和国内税实行和完成的,而对出口税收则更主要地表现为出口关税的减免和出口退税。9二、进出口关税关税通过异国关境时由海关按照国家税法、税则征收的一种税。关税被世贸组织认为

4、透明度最高的对外贸易调节工具。(一)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1.消费效应通过影响价格进而影响消费。2.保护效应保护国内产业。3.贸易效应通过价格和成本变化影响。4.收入效应增加政府收入。10(二)出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不利于出口。1.增加财政收入需求弹性低 替代品少的商品征收价格。处于垄断地位的商品。2.限制资源性产品过渡出口保证国内需要 维护可持续发展。3.限制短缺产品出口抵消内外价格差别减少国外需求。4.保护国内产业限制特殊投入品的出口。11(三)中国关税政策的演变关税政策受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运行情况而变化。19501984年,我国实行的是全面保护关税政策。民族工业十分脆弱,产品竞争力差

5、。19851991年,我国的关税政策从“全面保护”开始向“有区别地进行保护”转变。关税方面的总政策是“贯彻对外开放,鼓励出口创汇和扩大必需品的进口,保护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的关税政策还未摆脱关税消极保护的特征。高关税保护虽然对幼稚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受保护产业的低效运行。121992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相结合的关税政策。以产业与技术倾斜为中心的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的关税政策。按照关贸总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逐渐、较大幅度降低关税总体水平。结合国内产业政策,调整关税结构,建立一个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允许下的调节和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新体制,

6、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13关税政策的具体转变过程。第一,逐步降低关税总体水平,使关税成为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第二,按照国际惯例,调整关税制度。第三,按照国际贸易规范要求,结合国内产业政策,建立调解和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新体制。第四,调整进口关税减免政策。14(四)中国关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2.全面实行世界贸易组织的海关估价制度3.按照非歧视原则在全部关境内实行公平统一的关税制度第一,分阶段调整清理减免政策。第二,清理和修改不符合世贸组织的涉外法律法规。第三,进一步完善关税体系。4.缩小关税税率的落差15三、进出国商品国内税(一)进口商品税征税制度征收国内商品税,调解国内外产

7、品税收负担。抑制盲目进口。节约使用外汇,保护国内生产。1.进口商品税征税原则与国内产品同等征税。2.进口商品税征税范围进口者在报关时,由海关向其代征增值税。3.进口商品税征税对象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的单位和个人缴纳增值 税。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缴纳消费 税。164.进口商品税征税的税目和税率除国家另有规定之外,进口产品使用的税目税率,都按照对国内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执行。(1)增值税税目税率基本税率、低税率、零税率。(2)消费税税亩税率比例税、定额税。比例税共设10档。定额税用于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价格差异小的产品。175.进口税应纳税额计算

8、(1)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价格=关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2)消费税迎难税额计算组成计税价格= (关税完税价格+完税)/(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使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186.进口商品税的减免(1)增值税减免科研、捐赠、三来一补所需、残疾人所需物品。(2)消费税减免国务院特殊规定。19(二)出口商品税的退税原则出口退税,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世贸组织允许采用的贸易促进方式。直

9、接税的减免是不允许的。流转税不被视为违反世贸规定。201.出口退税的意义与作用(1)出口退税是依据出口商品零税率原则所采用的一项贸易促进政策。增强企业竞争力。解决双重征税问题。(2)出口退税是非歧视性的贸易促进政策,是保证出口货物公平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基本要求。解决各国税收差异的问题。(3)实践效果明显212.出口退税办法与原则“先征后退” “免、抵、退”两种管理办法。223.出口退税管理(1)出口退税范围享受出口退税的企业和商品;经营出口业务企业;代理进出口业务代理企业;特定出口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三个条件:已经征税;报关离境;贸易型出口商品。23(3)出口退税基本程序A 登记B 申请C 上

10、报D 批复244.出口退税制度的问题与改善问题。税率政策不稳定。退税缺口严重。拖欠退税现象严重。负面影响:1.出口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承担税负2.拖欠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3.形成了中央政府对企业的直接负债4.涉及到中国经营环境的信誉25(2)出口退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2.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3.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4.累计欠退份额由中央财政负担5.改变出口退税管理26第三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调控是一国实现进出口总量平衡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经济杠杆。27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有些时候汇率贬值并不能起到“奖出

11、限入”的作用。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有时滞作用。贬值效果好坏还取决于贸易伙伴是否报复。28二、我国汇率制度演变及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汇率形成机制国家确立了高度集中、以严格行政管理为主的外汇管制体制,人民币汇率是由国家有计划地确定和调整。国家汇率政策是以稳定人民币币值为目标,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完全丧失,只在外贸企业中起统计折算工具的作用。29(二)1979年到1993年,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指导下经济杠杆的作用空间大大扩大,调控能力明显加强;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减少,使外贸企业已有明显的独立竞争意识。企业行为积极向经济行为转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变固定的、单

12、一的官方汇率,为可变的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30优点与缺陷优点1.双轨制的建立与发展保证了外贸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2.缓冲了扩大出口与缓解国内物价之间的矛盾。缺陷1.形成双重标准,不利于外汇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间公平竞争。2.汇率双轨制成为加入世贸的一大障碍。31(三)1994-2005年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取消对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

13、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321996年4月1日起,取消了若干对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1996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外商投资企业银行结汇售汇制;1996年11月27日我国政府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规定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33首先,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明显加大;其次,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为各类外贸企业提供了相对平等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三,取消国际收支经常性交易方面的外汇限制,实行货币的自由兑换,为企业提供了宽松的用汇条件,有利

14、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第四,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使我国外汇市场进一步完善,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控进出口贸易的能力进一步加强。341.改革内容(1)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 动汇率制度(2)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3)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4)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352.进一步改革方向(1)实行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尽量减少政府对外经济交往及相关外汇收付的干预。(2)逐步实现意愿结汇(3)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2005年7月进行的外汇改革是外汇系统改革的起点。36第四节 进出口信贷制度进出口信贷,是指一国政府通过银行

15、向进出口商提供贷款,以鼓励出口、确保进口的重要措施。在国际贸易中,机器、成套设备、船舶、飞机及其它一些商品的交易,金额巨大,从订货到交付所需时间长。对进口商来说,一时难以筹措巨额货款;对出口商而言,垫支巨额款项虽可促成交易,但不利于资金周转。因此便需要银行贷款来资助它们进行进出口业务。许多国家放弃过去财政补贴的方式,转而采用金融手段来支持和促进本国产品,特别是资本货物的出口。37一、进出口信贷特征(一)经营对象主要是进出口商对外贸易融资。(二)业务有特定范围支持出口。支持进口先进技术设备。支持对外工程承包。(三)存贷款利率有特殊规定人民币统一按央行利率。外币按央行牌价加伦敦拆借利率加管理费。利

16、率一般低于相同条件资金贷放市场利率。(四)国家设立专门信贷机构38二、进出口信贷政策我国进出口信贷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积极支持有信誉的国有进出口企业发展有效益、有市场的进出口业务;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的发展;支持外贸企业推行代理制;严禁对盲目竞争、没有效益、挪用银行资金的企业贷款;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企业技术进步;支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支持高利税、高创汇、高销售额的外商投资企业;支持效益好、产业结构合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走出去战略。39三、进出口信贷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也可以对进出口企业发放一定数量的外汇贷款及人民币贷款。40四、进出口信贷方式(一)出口信贷1.出口卖方信贷(1)出口卖方信贷项目贷款(2)中短期额度贷款(3)境外加工贸易贷款(4)对外承包工程贷款(5)境外投资贷款2.出口买方信贷41(二)进口买方信贷1.签订总的信贷协议2.签订具体的贷款协议42五、进出口信贷对象六、进出口信贷范围两个共同特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方向。有利于增强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七、进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