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6版》樊昌信版第4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0932733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第6版》樊昌信版第4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通信原理第6版》樊昌信版第4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通信原理第6版》樊昌信版第4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通信原理第6版》樊昌信版第4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通信原理第6版》樊昌信版第4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第6版》樊昌信版第4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第6版》樊昌信版第4章(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信道4.0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4.1 无线信道4.2 有线信道4.3 信道数学模型4.4 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1 目的:了解各种实际信道、信道的数学 模型和信道容量的概念。 思路:通过介绍实际信道的例子,归纳 信道的特性,阐述信道的数学模型,最后 简绍信道容量的概念。 要求:注重了解各种实际信道的特点, 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简单运用信道容量 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4.0 信道定义及分类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信道与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一起组成通信系统。没有信道,通信就无法进行;信道的好坏直接影响通信的质量。34.0 信道定义及分类如果

2、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 道称为狭义信道.如果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常把广义信道简称为信道。4信 道5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发转换器媒 质收转换器解 调 器调 制 器调制信道6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发转换器媒 质收转换器解 调 器调 制 器编码信道译 码 器编 码 器74.1无线信道无线信道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来实现信号传输。无线信道电磁波的频率 受天线尺寸限制根据通信距离、频率和位置的不同,电磁波传播分为:地波传播、天波传播、视线传播8对流层:地面上 0 10 km 平流层:约10 60 km 电离层:约60 400 km 地 面对流

3、层平流层电离层10 km60 km0 km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反射 散射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91、地波传播传播路径地 面图4-1 地波传播l频率 30 MHz,将穿透电离层,不能被反射。l距离: 和天线高度有关m式中,D 收发天线间距离(km),r为地球半径h为收发天线高度12u无线电中继图4-4 无线电中继无线电视距中继是指工作频率在超短波和微波 波段时,电磁波基本上是沿视线传播,通 信距离依靠中继方式延伸的无线电电路。相邻 中继站之间的距离一般在4050公里。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途径13优点:传输容量大,发射功率小,通信稳定可靠,节省有色金属。缺点:每隔50km左右设置一个中继站(微波为直

4、线传播,而地球为球体)。应用:主要用于长途干线、移动通信网及某些数据收集系统。 14u卫星通信卫星中继信道是无线电中继信道的一种 特殊形式。它是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 合的产物。 15在离地面35860km的赤道上空放至3颗同步卫星,就可实现除南、北极地区之外的全球覆盖(且有部 分重叠),从而可实现全球通信。特点:传输距离远,覆盖 地域广,传播稳定可靠,传 输容量大等。 缺点:发射功率大,延迟 大,一次性投入大。 应用:广泛用于传输多路 电话、电报、数据和电视。 16u平流层通信平流层通信是指用位于平流层的高空平 台代替卫星作为基站的通信,平台高度距 地面17km22km,可覆盖半径约500k

5、m的通信区。174、散射传播散射是由于传播煤质的不均匀性使电磁波的 传播产生向许多方向折射的现象。散射传播分为:电离层散射、对流层散射和 流星余迹散射。u电离层散射 机理 : 由电离层不均匀性引起 频率 : 30 60 MHz 距离 : 1000 km以上18u对流层散射机理 :由对流层中的大气不均匀性引起。距 地面高约10余千米的大气层称为对流层。频率 : 100 4000 MHz最大距离: 600 km图4-7 对流层散射通信地球有效散射区 域19u流星余迹散射是由于流星经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很强的电离 余迹使电磁波散射的现象。 流星余迹高度为80 120 km,长度:15 40 km ;

6、存留时间:小于1秒至几分钟频率:30 100 MHz 传播距离:1000 km以上特点:低速存储、高速突发、断续传输图4-8 流星余迹散射通信流星余迹204.2 有线信道一、三种有线电信道 1、明线 平行而相互绝缘的架空 裸线线路。 优点:传输损耗小(与电缆相比)缺点:易受气候环境影响,易受干扰。 结论:已逐渐淘汰。212、对称电缆 在同一保护套内有许多对相互绝缘的双导线的传输媒质 ,每对的两根线拧成扭绞状,又 称双绞线。 优点:与外界相互干扰小, 传输性能较稳定。缺点:损耗比明线大。主要应用:用户电话接入线。22由同轴的两个导体构成,外导体是一个圆柱 形的导体,内导体是金属线,它们之间填充着

7、 介质。3、同轴电缆实际应用中同轴电缆的外导体是接地的, 对外界干扰具有较好的屏蔽作用,所以同轴 电缆抗电磁干扰性能较好。23为了增大容量,也可以将几根同轴电缆封装在一个大的保护套内,构成多芯同轴电缆, 另外还可以装入一些二芯绞线对或四芯线组 ,作为传输控制信号用。24优点:与外界相互干扰小,(外导体接地 起屏 蔽作用),带宽大。缺点:成本较高(与对称电缆相比)。应用:比较广泛。如电视电缆(75), 实验室仪器用的信号电缆(50 )25以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Optical Fiber )为传输媒质、光波作为载波的光纤信道。由于可见光的频率非常高,约为108MHz的量级,因此,一个光纤通信系统

8、的传输带宽远 远大于其它各种传输介质的带宽,是目前最有 发展前途的有线传输介质。二、光纤信道26光纤由芯、封套和外套三部分组成。芯是光纤最中心的部分,它由一条或多条非常细 的玻璃或塑料纤维线构成,有封套。由于玻 璃或塑料封套涂层的折射率比芯线低,因此 可使光波保持在芯线内。 27根据光纤传输数据模式的不同,它可分为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多模光纤指光在光纤中可能有多条不同角 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同时传播,如图 (a)所示。这种光纤所含纤芯的直径较粗。28单模光纤指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没有反射, 而沿直线传播,如图(b)所示。这种光纤的直 径非常细,就像一根波导那样,可使光线一 直向前传播。2

9、930优点:损耗低、频带宽、线径细、重量轻 、可弯曲半径小、不怕腐蚀、节省有色 金属、不受电磁干扰。缺点:作为完整的通信系统,尚有些器件 的技术问题还未能解决。 主要应用: 目前在长距离干线上应用较广 。估计有可能最终全面取代电缆。 314.3信道的数学模型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信道的数学模型用来表征实际物理信道的特性,它对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是十分方便的。32v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v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 加原理;v 信号通过信道有固定的或时变的延迟时间;v 信号通过信道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v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

10、仍可能 有一定的输出(噪声)。4.3.1 调制信道模型33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有是信道内噪声,加性干扰。 乘性干 扰 (与 呈现非线性关系) 。 如果了解 与 的特性,就能知道信 道对信号的具体影响。34通常信道特性 k(t) 是一个复杂的函数,它可能包括各种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衰落等。由于信道的迟延特性和损耗特性随时间作随机 变化,故k(t) 往往只能用随机过程来描述。若 k(t) 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即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固定的或变化极为缓慢的,称为恒定参量信 道,简称恒参信道。若 k(t) 随时间随机快变化,称为随机参量信道,简称随参信道。354.3.2、编码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是通过k(t)和

11、n(t)使已调信号发生模拟性的变化,而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 是一种数字序列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 换为另一种数字序列。 由于编码信道传输的是编码后的数字信号,所以我们关心的是数字信号经信道传输后的 差错情况,即误码特性,所以编码信道的模 型用数字转移概率来表示。 361、无记忆信道: (信道内只存在起伏噪声)特点:任意一个码元的差错与前后码元的差 错不发生任何依赖关系。 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输出的总的错误概率为: 372、有记忆信道:(信道内除起伏噪声外,还存在衰落效应等)特点:信号的传输与前后码元有依赖关系,信道中码元发生差错的事件是非独立的,有记忆信道模型以及转移概率表示式变得很复杂。

12、 384.4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一、恒参信道及传输特性恒参信道:信道特性主要由传输媒质决定,如果传输媒质特性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所构成 的信道称为恒参信道。39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是 变化极其缓慢的。因此,可以等效为一个非时 变的线性网络。理论上说,只要知道这个线性网络的传输特 性,就可利用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求得已调信号通过恒参信道的变化规律。线性网络的传输特性可以用幅度频率特性和 相位频率特性来表征。40u幅度频率畸变是由于有线电话信道的幅度频率特性 的不理想造成的,又称频率失真。理想幅度频率特性是水平的,实际的 电话幅度频率特性不是水平的。这是由于信道中存在惰

13、性元件造成的。41影响:模拟信号失真;数字信号码元展宽,造成码间干扰克服:自身改善精心设计补偿均衡技术42指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所引起的畸变。1、理想相频特性是一直线群延迟频率特性u相位频率畸变43一种典型的音频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当非单一频率的信号通过该 信道时,信号中不同的频率 分量将有不同的群延迟,从 而引起信号畸变。成因:同幅频特性 影响:模拟信号失真(人耳对相位失真不敏感 )数字信号引起严重的码间干扰克服:同幅频特性2、实际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44随参信道是信道传输特性随时间随机快 速变化的信道。随参信道的特点: l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随机变化;l信号传输的时延随时间随机变化;l

14、多径传播二、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45多径传播是指信号经过几条路径到达接收 端,而且每条路径的长度(时延)和衰减都 随时间而变,即存在多径传播现象。何谓多径传播?多径传播有以下几种形式:(1) 电波从电离层的一次反射和多次反射;(2) 电离层反射区高度所形成的细多径;(3) 地球磁场引起的寻常波和非寻常波; (4) 电离层不均匀性引起的散射现象。46(a)一次反射和两次反射; (b) 反射区高度不同; (c) 寻常波与非寻常波; (d) 漫射现象471.多径效应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假设发送信号为单一频率正弦波,即从各条路径到达接收端的信号相互独立,则接收端接收到的合成波为 48经大量观察表明, 和

15、 随时间的变化与发 射载频的周期相比,通常要缓慢的多,即 和 可以认为是缓慢变化的随机过程。因此 上式可改写成: 其中:49由于 及 是缓慢变化的,因而,、 及包络 、相位 也是缓慢变化的。于是, 可视为一个窄带过程。50结论:(1) 从波形上看,多径传播的结果使确定的载波信号变成了包络和相位受到调制的窄 带信号,这样的信号,通常称之为衰落信号; (2)从频谱上看,多径传播引起了频率弥散,即由单个频率变成了一个窄带频谱。51*多径传播的接收信号的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在任意时刻t1上Xc(t1) 和 Xs(t1) 是n个随机变 量之和。当 n充分大时,在“和”中的每一个随机变量可以认为是独立的出现的且具有均匀的 特性。因此,根据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 我们可以确认Xc(t1) 、Xs(t1) 是高斯随机变量。 因为t1是任取的,所以有Xc(t) 及Xs(t) 是平稳的高斯过程。 52这样,可知 是一个窄带高斯过程,而 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而 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实践也表明,把衰落 信号看成窄带高斯过程是足够准确的。 信号的包络服从瑞利分布律的衰落,通常称之为瑞利型衰落。则瑞利型衰落信号的包络值 记为V,则随机变量的一维概率密度函f(V)数表示成:532、频率选择性衰落与相关带宽54模型的传输特性H()为: 其中:图4-19 多径效应55两径传播的幅度传输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