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列著作选读3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91KB
约43页
文档ID:50930194
马列著作选读3_第1页
1/43

第三讲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阅读书目: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德意志意识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一、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的必然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基础22霍尔巴赫爱尔维修拉美特里狄德罗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3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 尤其是阶级斗争学说梯叶里基佐4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和法国 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理论、以及黑格尔把历史 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辩证法,则是唯物史观创立的理论前 提52、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过程马克思主编《莱茵报》期间,遇到了莱茵省议会关 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地区农民贫困状况等一系 列尖锐的现实问题,看到了物质利益和客观的社会关系 对国家和法律的支配作用;他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同时,也开始了从革 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6布鲁诺·鲍威尔发表文章,反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法 年鉴》上的观点,1844年8月,恩格斯正好在巴黎,于是 ,两人决定合著还击鲍威尔的著作,并借机总清算自己与 青年黑格尔派及其伙伴的思想,以便从思想上与他们划清 界限1844年9—11月间,合著了《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 批判》,对鲍威尔兄弟以绝对精神自居、将自己与广大群 众相对立的观点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神圣家族”本来是意 大利著名画家安得列阿·曼泰尼雅所作的一幅画的名称, 内容是圣母玛丽娅抱着圣婴耶稣,旁边有圣母玛丽娅的丈 夫和其他一些圣徒、天使马克思恩格斯借用这一名称来 比喻鲍威尔兄弟及其伙伴,以此来讽刺鲍威尔一伙人自命 不凡地将自己看作是上帝在人间的传道者 7《神圣家族》是马恩合著的第一部著作22个印张,3 —4个月完成,可以想见他们的创作激情马克思总是把 自己所研究的问题不断引向深处,在创作手法、风格和 思路的发展上没有约束,行文显得非常洒脱8马克思恩格斯所称的“批判”是指鲍威尔兄弟及其同伴 ,他们以“批判”的化身出现,对现实社会进行精神上的批 判,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正是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 ,这看起来有些象是文字游戏的书名,后来经书商的提议 ,保留作为书的副标题,书的正名改为更有讽刺色彩的名 字《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确立认识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是人们 的物质生活决定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从事物质生产的 群众便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从劳动人 民身上去寻找变革现实社会的因素鲍威尔则把变革现实 社会看作是理性批判的使命,这是他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们的肉体存在、人们的社会存在中解 释人们的精神,以此来论证改造现实社会是从人们的现实 社会关系入手这样,他们就把自己从思想上与鲍威尔兄 弟及其一伙区别开来了,并且基本上理清了自己的思路93、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系统阐述1845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9月至1846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 》,标志着唯物史观的诞生,同时也是新唯物主义的 形成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简短大纲中表达了 新哲学的基本立场恩格斯把这一提纲看作新世界观 的天才萌芽,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 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公开发表马克思这 篇提纲写在1844—1847年的笔记本中,恩格斯公开发 表时作了些文字上的修改这十一条提纲,以高度浓 缩的形式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新的哲学观点10二、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 第一个文件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彻底批判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的 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科学的 实践观,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 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

1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批判的主要对象是 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他非常熟悉黑格尔的哲 学方法,当他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立场时,敏感地感 觉到费尔巴哈在方法上的贫乏和直观由于历史发展的 动力是它的内在矛盾,当唯物主义者用直观的思维方法 去理解社会历史时,就自然要陷入困境,因此马克思决 定从思维方法上对旧唯物主义来一个清算,这就是为什 么他在转向费尔巴哈不久,就又开始了对费尔巴哈的批 判人类历史发展由人唱主角,因此历史发展是一个主 体的、能动的过程黑格尔看到了这种人的能动作用, 但把它加以无限夸大;旧唯物主义者则从客体的、直观 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这种思维方法很容 易导致机械论而看不到人的能动作用的意义,如很难理 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以辩证方法来看,环境的改变与人 的活动是在实践中得到统一的12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在对英法唯物主义的继 承、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英法唯物主义者以感性的人为出发点,比德国哲学 更接近现实的人费尔巴哈受其影响,从人的自然 存在入手去论述人的基本属性,他不仅把人的肉体 看作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认为思维器官也是这样 的产物。

因为,自然界作用于人的表面、皮肤、身 体,也作用于人的灵魂,这样他以人的自然属性为 基础,否定了那种把精神的因素作为彼岸的、外在 于人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观点,把抽象的人还原 为现实的人但是他所理解的人缺乏现实规定性, 对人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自然本质的直观 ,因而他对人的认识也是抽象的13这一直观论证的弊病:费尔巴哈认识人的本质, 在人里面形成类,即形成人性的东西是理性、意志、 心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 是爱这就是完善性,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 的绝对本质,就是人生存的目的费尔巴哈的认识对象虽是尘世的人,但对人的认 识脱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他对人的基本属性的论述 脱离了人们的对象性活动,他对人的本质的论证脱离 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因而使得在上帝那儿解脱出来 的人仍然是赤裸裸的纯粹抽象14马克思要从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人类历史发展,仅 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前提是不够的,机械的、直观的唯 物主义观点也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历史发展,因此也须 批判他在批判费尔巴哈哲学观点同时,形成了自己的 哲学观点,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 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形成了马克 思与费尔巴哈之间的区别:“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 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 化了的人类在确立了新的哲学立场以后,马克思提出了新哲学 观的实践意义,过去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 世界,而在马克思看来,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 15(一)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1—3条)1、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阐明实践是感性的、客观 的物质活动(第1条)2、批判旧唯物主义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阐明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第2条)3、批判旧唯物主义在人与环境相互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阐明实践是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现实基础(第3条 )(二)批判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4—7条)1、批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的宗教观,阐明革命实践是消除 宗教的根本途径(第4条)162、批判费尔巴哈对感性的抽象理解,阐明感性是实践的 人类感性的活动(第5条)3、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学说,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 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6、7条) (三)阐明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8—11条 )1、阐明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认识功能(第8、9条)2、阐明新旧唯物主义不同的阶级基础(第10条)3、阐明新旧唯物主义不同的历史使命(第11条)类:费尔巴哈在其宗教批判中提出并系统发挥的概念 ,是《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中心范畴。

按他的观点, 宗教无非就是人的本质的启示和表达,而上帝无非就是 人格化的“类”概念类”被赋予两种含义:一是指 与特定的个体相对立的其他一切个体;二是指人的自然 、本性或人的本质他通过“类存在”、“类意识”、 “类本能”等一系列概念对“类”的社会属性、精神属 性与自然属性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他把作为人的 本质的“类”的构成要素规定为“理性、意志和心(爱 )”从总体上说,费尔巴哈对“类”、人的本质只从精 神、意识方面去加以界定,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性质 他也希冀去揭示这些精神规定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基础, 但他所发现和阐明的人们之间的现实的物质关系,主要 是两性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人的自然关系和联系18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这部著作,写于1845—46年共分 两卷他们生前仅发表第2卷第4章1932年在苏联用德文出 版,1933年用俄文出版他们在本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唯物 主义历史观”这一术语三、《德意志意识形 态》是唯物史观的系 统阐述1、关于书名19意识形态一词当时有特殊含义,即用来指谎谬绝伦的 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出来的,没有任何根据、没有生 动内容的理论和幻想简言之,就是被歪曲了的意识马 克思恩格斯使用这一术语来批判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 纳所代表的德国思辨哲学,以及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先知 ,是和这个流行的看法有关的。

鲍威尔的哲学虽然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基础上形成的 ,但是他仍然囿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费尔巴哈的哲 学思想也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他对社会 历史的理解显得过于苍白;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早就引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反感因此,他们决定将自 己的哲学思路与整个德国的哲学思想界来一个全面清算, 他们将自己这一著作的全名定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 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 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20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 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 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 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2、本书主要贡献第1卷(研读重点),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 的代表性思想213、主要内容:是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 行科学论述[Ⅰ](1)人类历史的前提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基础)是: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物 质生产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22“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 ,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避开的现实前提这是 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 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 物质生活条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5页) 这是对唯物史观前提的全面而完整的概括,包含三层 意思:1、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全部人类历 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第5页),而不 是“自我意识”、“类”、“唯一者”2、这些现实的个人是从 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的本性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 所决定的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 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 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 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 的物质生活本身第6页)3、人的活动不能离开他们的物 质生活条件这些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 他们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们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 从事着创造历史的活动的所以“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 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 变更出发 (第6页)总之,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人,他 们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三者的统一2324(2)生产、生产方式、交往形式生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的再生 产方式,而且更是人的活动方式、生活方式即存在方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