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琴鱼袅袅泡香茗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0904347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奇琴鱼袅袅泡香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神奇琴鱼袅袅泡香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神奇琴鱼袅袅泡香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神奇琴鱼袅袅泡香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神奇琴鱼袅袅泡香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奇琴鱼袅袅泡香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琴鱼袅袅泡香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神奇琴鱼袅袅泡香茗神州茶饮博大精深,茶叶更是被 西方人誉为神奇的东方树叶。在安徽, 国人对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等名茶耳熟能详,可在泾县,还有种神 秘的“琴鱼茶”,自古贵为皇家贡品却鲜 为人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小河鱼竟 然能当茶叶泡着喝?如今的泾县“琴鱼 茶”珍稀到论两来卖,你说稀罕不稀罕?中国论文网 /6/view-13020399.htm美丽传说物种稀 在闻名遐迩的宣纸之乡泾县城外 8 公里处的开阔山谷间,有一泓山溪冲 击而成的清澈深涧,叫琴溪。相传两千 多年前的赵国隐士琴高,潜心在琴溪河-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

2、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畔的狮子山溶洞内修仙炼丹,常将丹渣 倒于山下溪水中。不知丹渣是汲取了天 地之灵气,还是吞纳了日月之精华,竟 幻化成一条条灵动修长的小鱼。一日, 琴高修炼道成,化作仙身扶摇直上云霄。 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 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天然野生的小鱼则 被称为琴鱼。琴鱼未随羽化登仙的琴高 而去。每年清明谷雨时节琴鱼会如期而 至,它们潜伏栖息在清幽冷冽的山泉 Z 卵石缝隙里,觅食则结伴嬉戏出游。 琴鱼长相奇特,通体透明长不盈 寸,琴鱼的标准长相是“龙头凤尾金酒 杯”,即头若琴首,口角处有两根纤长 “龙须”,眼若龙目,腹部有个酒窝状吸 盘以固定身子,以便在清澈激流中保

3、持 平衡。琴鱼肉质鲜美异常,远在唐、宋 时已是名贵珍奇的贡品,欧阳修有琴 鱼一诗赞曰: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 虽有亦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 名务好奇。 更令人叫绝的是,琴鱼只生长在-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狮子山琴高台下的琴溪河中,且只在河 流中游不足 1000 米长的一段水域中, 除了这段水域,琴溪河上下游和泾县境 内其他河流均不见其踪影。当清明的连 绵菲菲细雨笼罩泾县大小山峦之时,一 年一度的春茶飘香时节如期而至。此时, 琴鱼长肥浮上水面嬉戏,正是捕捞的好 季节。渔民不用丝网,采用代代相传的 “筑坝建沟”方式,选择一个河段后挥锨 垒石筑起简易坝子后铺上

4、白塑料皮,塑 料皮上再压覆层粘沙土,此时坝外一端 的塑料皮在水压作用下已完全吸堵阻塞 住上游水流,随便从坝上取走几个石块 便可开渠引涓涓细流而下形成落差,这 样捕鱼人可随意控制水流大小,否则水 流太大鱼儿冲不上来。拦水坝的完成使 下游瞬间变成潮湿的滩涂,再用锄头在 浅水处导引出一条浅浅小沟,这时逐渐 干涸的河床上,黄灿灿的琴鱼们陆续露 出真容,或摇头摆尾钻出石缝,或挣扎 着游向水凼。时机成熟,捕鱼人每隔一 段放置个头大尾小的竹篓便可守株待兔。-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从石坝顶部徐徐注入清流,清泉所至河 床润泽,喜欢逆流而上的琴鱼绝境逢生 便蜂拥般拼命地自投罗网

5、,它们从大头 竹篓顺利游进,却无法从竹篓尾部密匝 的倒刺中游出,于是稀里糊涂地成为 “篓中之鱼”。 杯中尤物回味悠 起获山珍河鲜,鲜美的琴鱼自然 会用作盘中佳肴,当地的琴鱼蒸蛋、兰 香(茶叶)琴鱼等经典时令名菜由于产 量少季节性强,兼具解毒养身之效,在 食客追捧下身价大增。但当地人几乎全 部将琴鱼用来制作鱼茶。趁着鲜活将琴 鱼洗净去除体内杂物腥味,放入一锅特 制的沸水中,沸水是放入了茴香、桂皮、 冰糖、茶叶等调味香料熬制而成的高汤, 以锁住琴鱼的鲜味。琴鱼在高汤中翻滚 十多分钟旺火炝熟,须马上用竹筛捞出。 筛捞时力道把握非常考究,要确保鱼翅、 鱼鳍、鱼尾的完整。而后放入铺满稻草 的篾匾上晾晒去

6、湿,再置于柴火灶口边 用木炭文火烘焙 20 个小时,成型后的-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青黑色鱼干色泽明洁,不粘连,不变形, 至此,鱼干制作完工,它便是琴鱼茶的 茶叶了。这种鱼干茶叶放在特制的竹筒 或锡纸罐里,无需更多的调味品,口感 细嫩酥软,鲜咸饱满,挑逗味蕾且便于 长期保存。烘焙成型的琴鱼干在清明期 间与同时采摘的春茶一同上市,不仅有 着泾县茶尖细盈寸的外形,也有着春茶 的沁脾清香,平时或逢年过节可用来沏 茶或作汤,作为杯中佳茗或上乘珍馐招 待贵客。 琴鱼干外形卷曲长短一致,酷似 炒青绿茶。但注目仔细端详,竟是一条 条小鱼!入嘴一嚼,细嫩清甜,酥脆满 口,鱼

7、鲜幽香。把一撮琴鱼干放到透明 玻璃杯中,将沸水分两次徐徐倒入。随 着杯中腾起的水雾,少顷那清澈淡黄色 茶汤中的琴鱼竟一个个“死而复生”,齐 刷刷头朝上、尾朝下齐齐整整地排列开 来,它们在杯中唇微启眼圆睁,摆尾游 弋,悠闲自乐,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与活鱼戏水绝无二致,让人不禁惊叹于-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伴着缕缕咸湿淡 雅的茶香,先轻呷一口茶汤,滞留压舌 下稍稍含漱,一股从未有过的奇妙清香 便在唇齿中四溢开来,志得意满恍惚间, 饮者便有些飘然若仙。细细品咂下,绝 无半点的腥腻味,这是因为制茶的香料 汤汁早把鱼腥冲掉或压制住了。泡几茬 水后

8、,鱼干绵软,嚼之生津,满口留香, 醇鲜回味绵长。如此杯中尤物,难怪从 唐朝开始便一直是朝廷贡品,更惹得大 诗人陆游在冬夜中便有了“一掬琴 高鱼,聊用荐夜茶”之感慨。 琴鱼文化泽后人 时光荏苒,随着环境的变化,日 渐稀少的琴鱼更显弥足珍贵。如今,人 们来到琴溪只为一睹琴鱼的曼妙灵动, 一闻琴鱼的千年美丽传说,其生态文化 价值已远远超食用价值。据非遗传承人 汪忠民介绍,十多年前他每年清明前后 下河捕鱼,每次渔获都在数十斤,现在 一年比一年少,一天只能捕捉几斤。今 年的清明前一个月仅收获鲜鱼四百多公-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斤,制作成鱼干也就一百多斤。琴鱼茶 论两卖,每两六十多元供不应求,所以 能品到鱼茶的人确实不多。 “茶叶片片源茶树,都道此则千 年铸。谁料皖有琴鱼做,初见结识又瞠 目”。一个千年流传的神话,勾勒出古 人琴高恩泽百姓的不老传说。上桌是盘 中珍肴,品茗乃茶中之魁,仙人驾鹤已 西去,琴溪河水依旧潺潺流淌。非遗传 承人汪忠民和李江龙每到清明会如期拜 访寻觅水中精灵,收获大自然的恩赐。 只是让人担忧的是,多年以后,世人还 会见到曼妙的琴鱼舞姿,品味到绝世的 鱼汤茶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