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市群质量 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力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0896744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城市群质量 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提高城市群质量 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提高城市群质量 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提高城市群质量 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提高城市群质量 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城市群质量 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城市群质量 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提高城市群质量 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力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一历史性论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 8 项重点 工作,其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工 作中要求提高城市群质量。中共江苏省 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高 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落实好“六个 高质量”发展任务,努力在高质量发展 上走在全国前列。高质量发展具有综合 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是一个动 态概念,表现在城乡建设上,其结果主 要体现为更富效率、更有效益、更具品 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等方面。城市-精

2、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群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空间组织 形式,具有空间集中、要素集聚、组织 集群、功能集成等诸多优势。当前城市 群在发达国家城镇化中已占据主体地位, 是集聚经济和人口的主要区域,也是参 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主导板块。提高城 市群质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 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促进城乡 融合发展以及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都具 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论文网 /1/view-13032409.htm构筑与重点功能区战略相协调的 城镇化战略布局 2013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 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3、,把城市群作为主体 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 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2015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指出, 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 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 展。党的十九大调,以城市群为主-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 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实现城乡建 设高质量发展,要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 发展的主体形态,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实 力。应当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和省委决策 部署,着力提高城市群质量,努力发挥 城市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过程 中的聚合功能、

4、辐射效应以及引领作用, 把城市群建设成为支撑江苏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区域 和重要载体。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 布局,有利于合理开发保护国土空间,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逐步缩小城 乡区域发展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城镇 化发展成果。因此,推动城乡建设高质 量必须高度重视城镇化布局。2017 年 5 月,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1+3”重点功 能区战略构想,即扬子江城市群、沿海 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 济区中心城市。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把-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两聚 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

5、高”新 江苏,作为 2018 年全省工作总的目标 任务。在城乡建设高质量上,要求结合 “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加快推 动城市群建设、乡村振兴和综合交通体 系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此,应 当将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实施重点功能区 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依据不同功能区的 发展定位进行差异化的城镇化布局,深 入推进全省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重点建设“一群两带一中心”的城 镇格局框架 根据“1+3”重点功能区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协调推进各重点功能区城镇 化和城乡建设,着力构建以“一群两带 一中心”为骨架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强化城市群、城 镇带和中心城市在推进城镇化发展中的 引领

6、和带动作用,明确大中小城市和各 类城镇的功能定位和协调发展机制,注 重发挥中小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要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全省形成层次 更加清晰、职能更加明确、分工更加有 序、布局更加优化的城镇体系,推动更 高质量的城乡建设。 打造具有强引擎作用的扬子江城 市群。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 角世界级城市群北翼核心区和长江经济 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国家和省 市关于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扬子江城市群等各项发展规划,以科学 规划为引领,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 三角城市群发展,有效提升扬子江城市 群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更

7、好发挥在 重塑江苏经济地理格局和优化城镇格局 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强化基础设施互联 互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区域层面上 协调推进港口、机场、过江通道、城际 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 基础设施水平,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共建 共享体制机制,着力推进交通、医疗、 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区域一体化发 展。加快跨江联动、两岸统筹步伐,打-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破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培育建立“以 邻为友”的统一开放市场,促进资源要 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入推进产业 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和转型升级,突出 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 经济为主导、智能制造为支撑的

8、现代产 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 技创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沿 江城市一体化发展,重点加强宁镇扬、 锡常泰、 (沪)苏通三大板块跨江融合 发展,推进两岸节点城市协同发展,形 成强大的“发动机”和增长极,辐射、带 动和支撑全省区域发展与城乡建设。 培育港产城一体化沿海城镇带。 围绕建设沿海经济带,深入实施江苏 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立足沿海,依托 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一带一路”, 全方位深层次参与对内对外开放合作, 重点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基地、江 海联动发展基地和开放合作门户基地, 加快建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 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精选财经经济类资

9、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方桥头堡。加快完善现代基础设施支撑 体系,重点加强沿海南北通道等重大基 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和 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港口、产业和城 镇互动发展。依托沿海通道和重点产业 园区,优化城镇化布局,推进集聚集群 发展,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大城 市为中心,着力提升其功能,辐射带动 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推进形成 具有港产城一体化特色的“一沿多点、 三核带动”的沿海城镇带。 培育文化生态型沿运河城镇带。 围绕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依托大运河 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水环境景观, 坚持走以人为本、集约智能、绿色低碳、 城乡一体、四化同步的新型城镇化道

10、路。 大力加强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 着力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先进制 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湖生 态旅游城市,增强其综合承载力和集聚 辐射带动能力。做强做优做特一批沿运 河节点城镇,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乡村全面振兴。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区建 设等重大机遇,全面深化与沿运河、淮 河地区合作,推进形成贯通南北、辐射 带动苏中苏北腹地的沿运河城镇带。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围绕建设徐 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充分把握“一 带一路”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 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型城市可 持续发展等重大机遇,大力加强“一带 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深化国际产 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不断提升开放型经 济发展质量与水平,打造国家“一带一 路”建设总体布局的新经济增长极。着 力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发 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区 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全面深 化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加强 与淮海经济区各城市、中原经济区等的 合作,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着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 经济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双向开放高 地、科教文化中心,加快徐州都市圈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