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炼字公开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89522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炼字公开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语言之炼字诗歌鉴赏语言之炼字曾平兰 高三(12)班导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夜学晓不休,苦吟鬼见愁 孟郊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这些例子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何为炼字v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 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 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 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v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 见色(沈德潜) ”v v 高考中炼字题中常见的提问方式v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

2、析 。v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v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v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v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炼字主要炼哪些字呢?v一动词v 在诗歌中,常常因为一些出色的动词的存在使得整首 诗非常出彩。v李白的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v“随”和“抱”这两个动都炼得比较好,鼓是进军的信号, 所以“随用得合适。“抱”显示了枕戈待旦的紧张战况。v 云破月来花弄影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v二形容词v 诗歌中的形容词主要表现对象的性质状态。形容词炼得好 ,整首诗意境全出。v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v

3、香菱: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 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 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v“直”展现了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 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两字讲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完 美融合,画面壮观,其他字确实难以代替。v三数量词v 在诗歌中,一些数量词恰到好处的使用,也会使得诗歌别致 出彩。v 比如诗僧齐己早梅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 谷把“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v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v四 虚词v 诗歌中虚词的使用在表情达意上有自己

4、的独特作用 。v 阴铿“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v 虚词”空”和“已”若不经意进入诗中,对于表达诗 人怅然若失的情状有画龙点睛的妙用。v 去年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v v v答题步骤:v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 含义明手法) v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 ,描摹景象(描景象)v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 作用)2007年全国高考广东卷溪 亭 林景熙v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v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v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v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v请评析第三

5、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参考答案:“穿”字是穿行的意思,表明诗人独自在落叶 飘零的树林中行走,(1分)(解释含义)形象地 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1分)(分析效 果) v “数”是“数数”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坐在 林中又百无聊赖地清点起了流萤的场景,(1分) (解释字义)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1分)(分析效果)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 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 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

6、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咽”字是呜咽的意思,写山中的流泉由于 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冷”字写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 ,似乎显得阴冷。(解释含义)“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 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营造出山 中幽静冷寂的意境。(分析效果)例一 阅读阅读 下面这这首唐诗诗,然后回答问题问题 。移家别别湖上亭戎 昱好是春风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莺久住浑浑相识识,欲别频别频 啼四五声。古人写诗诗很讲讲究炼炼字,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动词就用得准确传传神,请请分别别予以简简要分析。(4分)解析 这这首诗诗作于搬家之时时

7、,诗诗人采用拟拟人化的表现现手法,创创造了一个童话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诗是说说:春风骀荡风骀荡 ,景色宜人,我要告别别往日最喜欢欢的湖上亭了。微风风中,亭边边的柳条、藤蔓轻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牵扯我的衣服,不让让我离去,这这情景叫人留恋。住久了,连连枝头头的黄莺莺也跟我是老相识识了。在这这分别别之际际,别别情依依,鸣鸣声悠悠,透出离别别的伤伤感。要回答此题题,首先要弄清题题干的含意。所谓谓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谓“传传神”,就是用了拟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参考答案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