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重庆市大足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895090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重庆市大足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治】重庆市大足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政治】重庆市大足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政治】重庆市大足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政治】重庆市大足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重庆市大足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重庆市大足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庆市大足三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第第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48(48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 年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5 周年。这个 15 年,西部地区腾飞的一个重要秘诀在于文化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这体现了(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完全同步的关系 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影响A B C D2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2、;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 “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等环保标语处处可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些环保标语( )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促进了人们的全面发展 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A B C D32014 年,正值农历马年。春节期问, “马上有”句式拜年短信走红, “马上有钱”“马上有房” “马上加薪”这些“马上有”尽管有调侃色彩,却反映了人们在就业、住房、涨薪等方面的期待,也传递着人们快马加鞭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这表明(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经济的反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 B C

3、 D4每逢传统节日,总会出现一些“天价”礼品。古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2“天价”礼品流行,人们似乎更认同“礼轻情意轻,礼重情意重” 。古今对“礼”的不同态度从一侧面说明了( )A传统文化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B现代社会文明健康交往需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C我们需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D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有待提升5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老去。 ”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

4、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A B C D6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 2014 年 8 月在南京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东西方文化的再一次激情交汇和碰撞。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B C D7下图是著名画家吴冠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采用油画的形式,即展现了西方绘画的形式美,又表现出了

5、传统中国国画的意境。这说明( )A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C文化创新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博采众长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8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 ,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 ,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3“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 “融入外国主流” 。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我国综合国力

6、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A B C D9 “卷珠帘,倚高阁,觥筹交错,浮生若梦”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风,在央视中国好歌曲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央视春晚。该歌曲的成功缘于它( )民族特色鲜明,能够激发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创新艺术形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A B C D10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 ;中国共

7、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这些体现了( )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A B C D11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引领思潮,培育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和公民品格 强基固本,提升我国文化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 弘扬主旋律,抵御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渗透影响A B C D12同学们在讨

8、论下边漫画熟视无睹的寓意时有下列不同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4A在广大公民中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提倡绿色消费B加强对全体公民的思想和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C加强对全体公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D增强广大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在生活中要相互关爱、善于沟通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 2 大题,共大题,共 5252 分分)13 (27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传统的中国家庭历来注重门楣家风,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形成了明理、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优良传统,不仅对每个人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还进一步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和

9、道德内涵。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今天,民主、平等、和谐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传统家风中重男轻女、重读书轻商务等封建思想已不合时宜。为家风传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轨,已成为家风传承中不可回避的话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家风传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正确性。(12 分)材料二 芦山地震发生后,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着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到处迸发着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灾区人民更是戮力同心、守望相助,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开展自救互救,救亲人、救邻居、救陌生人的事迹感天动地。现在,灾区人民又以不屈的精神开始了灾后重建。从

10、汶川到芦山,灾区群众在承受灾难和痛苦的同时,展现的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滋养着当代华夏儿女,闪耀出更加耀眼的人性光辉,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精神之花。(2)震区的感人事迹向世人展示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精神?(6 分)(3)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所发挥的作用。(9 分)514 (25 分)材料一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 ,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

11、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 (即第一单元)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13 分)材料二 不诚信是消费的主要障碍。财富是浮云,道德永存,并非人人认同。当前,食品安全、暴力犯罪、人情冷漠等诸多问题,常常触碰民众敏感的神经。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以优秀文化构建民众共有的和个人的心灵家园,我们的民族就能永远充满希望。(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就如何构建好民众的心灵家园提出合理建议。

12、(12 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48 分)分)61.答案 A解析 西部地区腾飞的一个重要秘诀在于文化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说法正确;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且文化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是对人的影响,与题意不符。2.答案 C解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环保标语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环保

13、、低碳理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发挥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故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误;和题意无关。3.答案 D解析 材料“这些马上有尽管有调侃色彩,却反映了人们在就业、住房、涨薪等方面的期待,也传递着人们快马加鞭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体现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春节送祝福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正确;与题意无关,答案选 D。4.答案 B解析 从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天价”礼品流行,人们似乎更认同“礼轻情意轻,礼重情意重”的语言中,可以体味出命题者对今天“礼”的态度是持否定态度,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故选 B 符合题意

14、。选项 A 与题意相反;选项C、D 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 B。5.答案 B解析 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故入选。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的乡愁属于传统文化,但题中乡愁与历久弥新、生生不息无关,故排除。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故排除。6.答案 C解析 我国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说明在体育赛事中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实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与题意不符。7.答案 C7解析 吴冠中的画采用了油画的形式,即展现了西方绘画的形式美,又表现出了传统中国国画的意境,这说明文创新既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又要博采众长,故选项 C 正确;选项 A、B 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选项 D 说法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8.答案 D解析 由材料知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