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894935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治】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治】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治】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治】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 20142014 届高三上学期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期末考试试题第 I 卷(选择题 共 48 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是因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共同富裕A. B. C. D.2、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

2、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因为它:A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B获得政府政策的支持,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既发挥家庭经营优势,又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D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3、2012 年生产一件 A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8 小时,价值 80 元,全社会 A商品的产量为 10 万件。如果 2013 年生产一件 A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 4 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 年 A 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

3、价值总量分别是 A10 万件、80 元、800 万元 B10 万件、40 元、400 万元C20 万件、80 元、1600 万元 D20 万件、40 元、800 万元4、2013 年 9 月 29 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试点一系列重大改革,具体包括:一是人民币资本项目逐步开放, 未来企业法人可在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二是外资银行可在保税区开展试点的人民币业务;三是构建离岸金融中心、人民币汇率价格发行机制;四2是金融服务创新,与贸易相关的金融业务。上述举措可以使外流资金更好的周转,提高人民币使用的效率降低人民币汇率,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调节我国

4、市场货币供应,释放人民币通胀压力提高我国开放水平,加快人民币国际化A B C D5、2013 年 9 月 2 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引来各方关注。网络反腐“正规军”正在加快建设。此举意在搭建群众监督平台,畅通民意沟通渠道 积设推进依法治国,强化权力机关监督 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推进和规范网络反腐,彰显中央反腐决心A B C D6、2013 年 9 月 22 日是第七个“中国城市无车日” ,然而“无车日”当天各地路况拥堵依旧,有的城市甚至比以往更为拥堵。面对这一现状政府应制定措施限制汽车产业发展 公民要增强权利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出行 公民

5、要自觉履行义务,增强环保意识A B C D7、2013 年 9 月 6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措施,提出要多设“路标” ,少设“路障” ,为民间投资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 。为此,政府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制定措施规定民间投资流向 不断破除限制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 实现自身职能的根本性转变A B C D8、2013 年国庆长假期间,景区拥堵,游客滞留、交通不畅较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黄金周变成了“黄金粥” 。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对此,你可以督促政府加强景区的经营和管理 向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监督旅游法的贯彻实施情况 向有关部门反映游客的意见

6、3A B C D9、2013 年 9 月 26 日,习近平主席在参加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时指出,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有利于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抵制各种落后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抵御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A B C D10、2013 年 8 月,公安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寒(暑)假前安排不少于 4 课时的消防知识教育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

7、环节 是基于教育具有教化人的特定功能A B C D11、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和重要原则是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一切从实际出发C求真务实 D创新12、党的十八大提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高。这必将鼓舞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 B C D4第 II 卷 非选择题1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9962010 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

8、化情况图注: 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图概括 19962010 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6分)(2) 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8 分)14、材料:近年来,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领土上的纷争日趋激烈,美日印相继插手南海问题图谋使争端国际化、复杂化。中国政府明确表态,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坚持南海争议应由直接

9、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4 分)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12 分)16、材料: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

10、展、人与自然的和5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人们对和谐文化的上述认识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12 分)6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3、(1) 19962007 年, 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 2007 年后, 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有所增长和波动, 但仍低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水平。 (6 分)(2)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 分)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6 分)14、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自卫权和管辖权。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

11、国主权不容侵犯。(3 分)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中国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3 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解决南海问题上,我国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3 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 分)主权国家应遵循联合国的原则,履行不侵犯别国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2 分)1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每点 4 分,共 12 分)16、和谐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谐文化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DCDCCDCDACAB7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说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人自身的心理和谐,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每点 4 分,共 1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