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与平安城市建设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881589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防与平安城市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防与平安城市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防与平安城市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防与平安城市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防与平安城市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防与平安城市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防与平安城市建设(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中科院成都计算所 张炳泉安全技术防范与平安城市建设目 录一、 安全防范系统面临技术发展新阶段 1. 安全防范系统是智能建筑重要的基本组成 2. GB50348 规范和扩展了安防技术内涵 3. 安全防范技术面临智能、网络、集成新阶段 4. 二、 安全防范技术的近期新进展 5. 三种主流系统技术与中间件系统平台集成三、 安全技术防范与平安城市建设 1. 关于数字视频监控网络中的流媒体网关 2. 智能交通和联网监控将与城市发展比翼齐飞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一、 安全防范系统面临技术发展新阶 段安全防范系统是智能建筑重要的基本组成GB50348

2、 规范和扩展了安防技术内涵安全防范技术面临智能、网络、集成新阶 段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安全防范系统是智能建筑重要的基本组成中国安防行业 在近六十年无序竞争中成长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带动安防产业系统化IT产业的腾飞为安防发展提供平台化借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系统集成趋向TC-100体系规范了安防工程的技术性框架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GB50348 -2004 规范和扩展了安防技术内 涵(一) 制定规范的背景及编制过程 (二) 标准的属性、级别及其在安防标准体系中的地位 (三) 规范主要内容的确定及章节设置 (四) 与相关标准的比较和协调关系 (五) 规范的

3、主要特点及实施后的效益分析 (六) 规范贯彻实施中今后需要进行的主要 工作(四)与相关标准的比较和协调关系GA 261992 军工产品储存库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 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 281992 货币印制企业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 382004 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四)与相关标准的比较和协调关系GB/T 166761996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A/T 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

4、求GA/T 702004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 3942002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四)与相关标准的比较和协调关系GA/T 2692001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GA/T 721994 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2)正在制定中的标准有:GB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防爆安全检查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社区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GA 联网型楼寓对讲系统技术要求(四)与

5、相关标准的比较和协调关系GA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3)相关标准的使用与协调根据我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产品(系统)标准 与工程建设标准分属不同的标准体系,标准的主管部门 不同,标准的格式、内容、审查、批准、发布、实施监 督等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因此,这些标准在使用中的衔 接、配合、协调相当重要。执行本规范时应重点注意以 下问题:1) 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确定,应(四)与相关标准的比较和协调关系执行GA26、GA27、GA28、GA38等相关标准。根 据国务院第421号令的要求,TC100还将根据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陆续制定其他高风险防

6、护对象的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一系列标准,以保证国务院令的贯彻实施。(四)与相关标准的比较和协调关系5) 关于工程竣工验收问题,本规范的第8章和GB50339标准的第8章都是以GA308为基础编制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GB50339是将安全防范系统定位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智能建筑的角度,对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安防系统的功能验收提出了验收要求。本规范不仅对系统功能,而且对系统的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性能的验收提出了要求,内容更加全面、系统。从安防工程验收的全面要求(固定目标与移动目标)来讲,GA308更基础、更全面,因此,GA308仍可继续执行。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安全防

7、范技术面临智能、网络、集成新阶段城市报警与监控的新形势向安防业提出高要求基于IP的全数字化网络监控方兴未艾值得探讨报警与监控的联网和集成需要体制和技术支持挑战与机遇并存正是行协专委会发挥作用之时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二、 安全防范技术的近期新进展三种主流系统技术与中间件系统平台集 成 视频监控:数字化-一体化-网络化-视觉智能 入侵报警:报警服务的需求推动主机向管理中心的发 展多传感器复合是解决应用发展的可能战略 门禁控制:生物识别各显神通;门禁网络与集成是趋 势 系统集成:开放式安防系统集成平台呼之欲出;整体 解决方案和基于中间件的软件开发是关键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

8、应用成都论坛多传感器复合是解决报警系统应用发展的可 能战略探测器的误报、漏报是为众多工程商所共同关注的历史性的问题 。智能化、数字处理技术的核心是逻辑合理、程序 优化、性能可靠的嵌入式软件。包括对时间、速度 和时延的识别,对点、线、面、空间的综合,以及 对个体大小、形状特征,或者行为规律的判识等等 。所有基于单传感器识别方式的探测,本质上都是 在误报和漏报之间寻求一个适度的折衷。为了弥补 这种不足,于是从系统设计角度提出了纵深防护、 综合防护,以及报警复核等用多种传感器构成复合 系统的设计原则。 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多传感器复合(或融合)的系统构建原理,已经在 军事、环境、

9、气象和工业等许多领域得到有效的应 用,并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集群技术相结合,发展 形成大有潜力的新兴学科。多传感器复合应用中, 关键的技术在于时间和信号基准的一致,以及空间 或地理座标系的变换。区域成形、四分区逻辑等, 应该说就包含了多传感器复合技术的设计思想。在安全防范系统产品中引入多传感器复合技术的意 义还在于提升以防盗报警系统为核心的集成平台的 技术层次。提升报警主机作为安保系统集成平台的 管理中心职能,是把报警主机推向系统集成主流平 台的战略。 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三、 安全技术防范与平安城市建 设1.关于数字视频监控网络中的流媒体网关 2. 智能交通和联网监控将与城

10、市发展比翼齐飞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关于数字视频监控网络中的流媒体网关流媒体网关是可管理、可运营的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一 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两个主要功能是视频分发 和网络地址转换(NAT)功能。 为了解决大量用户同时访问前端视频编码器,设备的 处理能力与带宽总是有限的矛盾,流媒体网关的分 发功能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整个视频监控系统中,许多编码器是在私网中,但 用户或者系统管理者却希望能够通过Internet获得视 频监控的服务,此时流媒体网关的NAT功能就可以 解决这个问题。 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当用户需要访问某一台编码设备时候,都需要通过流 媒

11、体网关进行数据分发; 流媒体网关与每台编码设备之间的数据流量是单份的 ; 流媒体网关可以将从编码设备收到的单份数据,分发 给多个用户。 由于视频监控网络越来越大,需要获得视频业务的用 户也越来越多,流媒体网关的功能和性能就越发显 得重要了,除了分发功能和NAT功能外,流媒体网 关还可承担认证代理功能、或者视频防火墙等功能 。随着网络视频监控的应用普及,流媒体网关必将 在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智能交通和联网监控将与城市发展比翼齐飞数字化城市、畅通工程、科技强警有力推动城市安 防未来六年全国将平均投入4000亿/年用于道路交通建 设提高交通的机动性、

12、安全性和道路利用率,最大限 度地实现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立交通信息的 :综合采集平台;信息传输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ITS信息系统包括:一卡通收费、电子警察、绿波通行、道路监控、交 通诱导、GPS车辆定位等多种技术;进一步的应用 还有基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RFID技术的停车诱导系统 、基于智能视觉的图像、车牌识别和行为判识系统, 以及用于公共交通的一卡通系统等。其中尤以视频监控和停车场管理为需求的热点。2006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成都论坛ITS之眼视频监控无处不在重要路段、交通节点、城关卡口是监控重点低照度、宽动态、高清晰摄像机是首要选型基于光纤传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是目前主流ITS走向系统集成,整体设计和后台软件是关键主管部门要有5-10年的详细规划,避免短视 智能交通和联网监控必将与城市发展比翼齐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