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879759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导语: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 ,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

2、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 1840 年至 1949 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

3、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

4、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来源上的特点: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

5、形成革命的力量;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840-1919 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 (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

6、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论述题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对比封

7、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表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

8、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

10、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

11、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 如何理解近

12、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

13、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1839 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 年-1842 年 鸦片战争 1841 年 5 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 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 世纪 40-50 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 年 中美望厦条约 、 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 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3 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 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 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

14、津条约 1859 年 洪仁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 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1 年 北京政变 1861 年 总理衙门成立 1862 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 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 世纪 60-70 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 世纪 60-90 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 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 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 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 世纪 90 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 年 戊戌变法 1900 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 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 年

15、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 年 黄花岗起义 1911 年 保路运动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武昌起义 1912 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2 年 清帝退位 1913 年 二次革命 1915 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5 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 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 年 张勋复辟失败 1917 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 年 5 月 4 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 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 年 7 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 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 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6、1924 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 年 孙中山逝世 1925 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 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 年 3 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 年 4 月 12 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 年 7 月 15 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 年 7 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 年 4 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 年 8 月 1 日 南昌起义 1927 年 8 月 7 日 八七会议 1927 年 8 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 年 8 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 年底 广州起义 1928 年 4 月 井冈山会师 1928 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 年 九一八事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