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878982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第一节 新闻评论种类的不同分法西方:社论、专论、释论(大事分析、时事 述评)、短评、杂志评论 美国:社论、短评、专栏评论(狭义)一、按其主要性能来分 1、 带有全面部署性的。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 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当和 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方针、政策 、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 ,交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 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带有说理启发性的。l对党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 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 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从理论上和思想上 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 一定

2、理论色彩。 l3、带有业务指导性的。这类评论专业性较 强,往往针对某条战线某一方面的具体工 作进行指导,使从事某一领域具体工作的 干部、群众有所遵循,有所鼓舞。 l4、带有政治鼓动性的。一般指为配合重要 纪念日、重要庆典、重大活动和外交礼节 性而撰写的言论。l二、按其评述内容来分 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 论、文教评论(含教育科技卫生等)、文 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工作评论、国际 评论和社会问题评论。 三、按其作者身份来分由编采人员撰写的、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 的评论有: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 、编者按、述评等;由专家学者、业余通讯员和受众撰写的署名 评论有:专论、思想评论、小言

3、论、富有 新闻性和文艺色彩的随感、杂文、文艺评 论。 另:按媒体 报纸: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 、 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等广播和电视的口播评论:本台评论、本台评 论员评论、本台短评、编前话、编后话、 等l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广播谈话、评论员(或主持人评论)、音 响评论l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l谈话体评论、主持人评论、电视述评第二节 几种常用的评论类型一、社论 (一)定义:代表编辑部就国内外当前发生 的重大新闻事件或问题发表的权威性意见 。l为什么社论具有权威性?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社论不仅代表编辑 部发言,而且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直接表达党的 观点和意图,传达党委

4、和政府的声音。)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社论的内容多半是针 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问题或重大节日和纪 念活动,表明报刊编辑部的立场、态度和意见,必要时要 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明任务和方向,因而 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指导性。有的重要社论实际上 成了党的重要文献。)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 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不仅 表现在各报对社论所作的编排上的强势处 理,如加框、变换字体、变大字号、排列 在最显要的版序上等等,而且更表现在各 级报纸或各种新闻媒介对社论的转载或统 一联播。) (二)社论的特点:l1、是最重要的评论形式,表明

5、报纸立场, 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l2、是指导性最强的评论形式 (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 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l3、一般篇幅较长,具有严肃、庄重的特点(三)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1、阐述型社论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评论文章。 它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 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政府新 近制定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 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 正确领会其政治意义和精神实质,进而提高贯彻 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l专题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社会 和谐发展l宏观型:总揽全局,乘胜前进元

6、旦 献辞l系列型:l补正型2、启迪型社论 属较为常见的评论文章。它的任务着 重于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 的矛盾,或者现实生活中开始出现的具有 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针方面的 问题发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 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 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启迪型社论的论述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结合人们精神世界的普遍性矛盾进行思想 疏导,侧重于务虚;二是实行对具体工作 和生产实践的具体指导,侧重于务实。然 而,不管哪一方面,其实质和目的均体现 在虚与实相互结合上进行思想引导和启迪 。 例:好人怕坏人的原因何在3、论辩

7、型社论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 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 性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 4、礼仪、纪念型社论 礼仪、纪念型社论是指有关评述重要 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国耻日以及外交 建交、签约、各国领导人来访和我国领导 人出访等送往迎来外交礼节性活动的社论 。5、评介型社论 评介型社论的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 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 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 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揭示本 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 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例:奥国的教训 创造新的辉煌热 烈祝贺第八届运动会开幕(1997)社论写作应注意问题:l与政

8、策的一致性;l重复思考与不断创新相统一(来源于文件 ,又要超于文件);l处理好以理服人与平等待人之间的矛盾;l严肃庄重与灵活生动相统一。 毋忘南京大屠杀的双重意义二、评论员文章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 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一)评论员文章的规格 1、它跟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 评论员文章仅低于社论。要体现编辑部集体的 观点和倾向,但又不必像社论那样代表整个编辑 部和同级党委发言并经党委审阅,一般由编辑部 自行定稿。 2、就论题的重要性而言,一般说来,社论常 常针对重大典型、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言,显 得特别庄重。而评论员文章则偏重于论述局部性 重要事件或问题,它的选题范围比

9、社论要广泛而 又具体些。 l3、除了部分以独立形式发表外,常常是配 合或结合新闻事实或材料而发,依附性较 为明显,也正因此,它格外要求配合及时 ,不失新闻性和时效性。 4、评论员文章篇幅比社论要短些,介乎社 论与短评之间,一般在千字以内。 (二)评论员文章的形式: 1、本报评论员文章 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 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 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 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l2、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为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约”即标 明系社外人士所写。 它的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 、社会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改革举措发表独到 见解

10、。规格比本报评论员文章要高一些,主要约 请有关党政领导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 、专家,以及学有专长的有关人士撰写。一般不 署名,必要时也署名。由于它来头大,块头也大 ,人称之为“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3、观察家评论 为评论员文章的另一种形式。通常用于 重要的时事评论。以观察家的身份出现, 使得评论显得客观和具有权威性。 在写法上,观察家评论着重于评析和论 辩,高屋建瓴,寓评论于“观察”之中。观察 形势,分析形势,预测未来,引导舆论(三)特点(与社论相比) 1、选题范围更加广泛 2、写作更加灵活 3、作者队伍更加广泛三、短评 (一)含义: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 分析扼要、使用灵活的编辑

11、部评论。常配 合新闻报道发表,代表编辑部发言。(二)短评的特点: 1、短小精悍 篇幅短小,一般来说,短评的字数多在 500字左右;评析内容具体、立论角度集中 、结构简约、文字精练。短评不是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缩写形式 ,它抓住新闻报道或所评析事物的某一点 进行议论,力求行文精粹,不蔓不枝。l2、新鲜独到 短评的“新”,首先表现在选题更新鲜、 及时,抓住最具时效性的新闻报道或新鲜 事实做出分析和评价;(妻贤夫祸少 )l其次表现在立论角度的新颖和观点的独到 上,能够从新的视角观察事物,做出与众 不同的分析并得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和结论 ; 方法:正面角度正反对照角度反面或侧面角度 例:l此外还表现在引入

12、新的论据,采用新的表 述方式,使评论给人以新的信息和新的启 迪等等。3、生动灵活 l分析说理生动引人,议论风生,运用多种 议论手法使文章富有生气;l结构方式灵活多样,依据不同的评析对象 变换文章开头、结尾与谋篇布局;l语言文字生动活泼,使文章在言之有物的 同时短而有趣。例:罗汉陪观音 (三)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l短评怎样写短小精悍? 1、立论以报道为依托,在深化上下功夫 (光表扬是不够的) 2、论题具体些,角度小一些,新一些 例: 3、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例: 4、长话短说,评在实处四、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

13、画龙点 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 、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 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 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 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一)按性质和内容分类 *说明性按语说明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 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用以介绍作者身份 ,交待事件背景,说明有关情况,表明刊 载的目的等等。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 ,帮助人们了解及理解新闻或文稿。 例: l政论性按语 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价或议 论性文字,用以提纲挈领地点明报道的中 心思想,传达最新的指示精神,划清是非 界限和政策界限,或运用褒贬评议、引申 生发等方式,通过个别启示一般。 (

14、二)编者按语的功能 1、提示说明;例 2、评价表态;例 3、提醒建议;例 4、补充强调。例(三)编者按语的形式 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 前话。它在三种按语形式中编排位置最为 显要,通常居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 严肃庄重。在报刊上发表时常用楷体或比 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出,有时还加框或加 线处理,以突出其重要地位。 l文前按语的基本特点 一、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 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的内容,只需 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 二、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 名,也不拟制标题。 l文中按语: 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 形式。它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既有配合的

15、关 系,又有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 ,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某段文字后 面,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内容 等做出评点批注,诠释补充,或修正错误 、提出希望等,以帮助读者领会文意、加 深认识或避免传播中出现的副作用。 l文中按语的基本特点 一是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 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 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强。 l二是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 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容易避免 副作用。 l三是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 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 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l编后: 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 在广播电视中称

16、为编后话。它附于新闻报 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 的一种抒情、联想与议论性文字。其作用 在于补充和深化报道主题或文稿的中心思 想,在帮助受众理解报道或文稿的同时, 增加其内涵的深度、广度与力度。 l编后的基本特点: 一是编后在发表形式上与前两种按语 不同,它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 更为完善,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二是编后在写作要求上与前两种按语 有所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短评,需要 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 题发挥。 三是编后在功能上与前两种按语的侧重点不同:文前按语冠于文首,大多起强 调、提示的作用;文中按语穿插于字里行 间,大多起注释、点拨的作用;编后置于 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四是编后在运用上比前两种按语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 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四)按语写作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 (2)配合及时,运用灵活; (3)言简意赅,点到即止; (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有钱要买下蛋 的鸡 五、专栏评论一、专栏评论的含义 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版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